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复杂多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19:00 观察与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复杂多变

  综观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外贸总量仍将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保持快速增长,但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局面。

  从不利因素来看,一是全球经济的增长面临不确定性。国际政治变化、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因素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石油价格在高位运行,将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依然严重。虽然总体上贸易保护主义将有所削弱,但针对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加强。美国、欧盟等与我国逆差最大的经济体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还将不断出现,摩擦形式更加复杂。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内部金融市场波动可能迅速扩散到全球市场。

  再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其一,我国低水平、同质化产品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国际市场容量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出口不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形成竞争,而且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就业部门也形成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经济贸易秩序造成影响,增大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益摩擦的可能性。其二,国内资源无法支撑粗放式外贸增长方式。我国重要资源总体储量不足,而且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脱节。目前,我国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性已相当突出,国家经济安全极易受制于人。由于我国对许多重要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决定权不具备发言权,国内企业对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变动更为敏感。其三,外贸增长的效益低下使我国蒙受了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损失。我国出口的产品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这些产品大都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这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产品出口效益很低。加上我国长期以来采取了非中性的、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政策,这些政策扭曲了要素价格,压低了出口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客观上把本该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送往国外,造成了大量的福利输出。其四,出口产品中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比重过低。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越来越大,但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和组装。即使我国有一些机电产品出口属于中高端产品,但自主核心技术仍太少,主要依靠加工贸易方式。

  机遇虽然可期挑战依然严峻

  迄今为止,虽然国际环境波谲云诡,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年来却一直保持了年均8%的GDP增长率。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是不同步的。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5年内能够继续维持年均10%的增长,这将显著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一方面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仍在不断上升,这就决定了人民币在未来的跨境流动规模将会不断增加,境外居民对人民币的交易、保值和投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造成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加快。人民币有望成为东亚区域内重要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人民币从国别货币成长为区域货币,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可以征收更多的铸币税,而且可以通过本国货币政策影响区域经济走向。

  据IMF预测,到2012年前,全球贸易增速将超过6%,未来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扩大我国的外部需求。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仍将持续,国际分工将更为精细。未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地向有市场、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过程将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分工将更为精细。多边和双边贸易体系将继续扩大。未来WTO将继续推动有关谈判,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WTO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还将进一步降低。区域性的双边和多边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将继续。随着中国参与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多,将更多地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扩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

  然而,就总体而言,未来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带给中国的挑战要超过机遇。

  第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导致中国面临的进口需求下降和国际贸易摩擦增加,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减速,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欧盟和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如果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那么客观上将会造成这些国家居民的进口需求下降。此外,发达国家国内失业率的上升,必将导致该国政府和国会对“中国制造”的抵触情绪上升,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可能纷至沓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空前高涨。

  第二,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将会通过进口成本的上升向中国国内注入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是全球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能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这些产品国际价格的上升将会通过原材料能源动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传递,最终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升。目前,中国国内的物价上升主要是结构性因素所致,如果全球价格上涨的趋势得以持续,那么境外注入的通货膨胀压力将成为推动中国国内物价上涨的重要动力。

  第三,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激增,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机会成本和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43万亿美元,主要投资于收益率仅为4%左右的美国国债。中国这种经常账户顺差与净投资收益为负的局面持续得越久,中国的潜在福利损失就越大。此外,由于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计价,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价值就大幅缩水。假如美元贬值10%,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以人民币计价的损失就高达1430亿美元,超过中国2006年GD P的5%。

  第四,由于人民币存在长期稳定升值趋势,这就吸引了全球过剩流动性涌入中国套利,从而推动中国境内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