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18:25 南方人物周刊
学者称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杨东平

  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仍然有一个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他们只拿相当于公办教师1/3、1/4的报酬(在甘肃农村为200元上下),在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面对一刀切的政策和随时被辞退的可能,这是不公正、不人道的。我想只有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谈教师水平

  本刊记者 李宗陶发自上海

  杨东平是那种外表平和理性,内心温热易感的学者。25年前,他陆续发表一些批评当时教育体制的文章,刊登在《百科知识》等非专业杂志上;今天,他主持的《中国教育蓝皮书》已经出到第5个年头。

  30年来,杨东平在教育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已具相当规模,他的《通才教育论》、《艰难的日出》、《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以及《大学精神》、《大学之道》都是扎实、冷静之作。

  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

  人物周刊: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教育公平再次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您有没有看到、听到一些令人欣慰的消息?

  杨东平: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扩大,优先投资和发展教育正在形成风气;2006、2007两年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今年将扩大到城市;同时,建立了资助强度高、覆盖面大的新的国家资助体系,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行补助学费,实行师范生免费制度等等。可以说,教育已经超越了极其短缺、贫困的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人物周刊: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目前面临的三项重要工作之一是“提高教师水平”,它对应着怎样的现实?

  杨东平: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舍、办学条件得到保障和逐渐改善后,教师问题现在是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成为新的瓶颈。主要是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缺少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大量使用代课教师。

  人物周刊:农村教师常常好几个月领不到工资,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教师水平?

  杨东平:教师工资在义务教育经费中占大头,但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跟不上。现行的“两免一补”新机制的设计没有触动教师工资,只笼统地提了一句“教职工工资在现行体制下加大保证力度”。

  应该说大面积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问题是,现行的公用经费标准水平较低(在西部农村大约是小学130元左右,初中230元左右),实行免费、禁止收取各种费用后,班主任津贴、加班费等没有了,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仍然有一个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他们只拿相当于公办教师1/3、1 /4的报酬(在甘肃农村为200元上下),在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面对一刀切的政策和随时被辞退的可能,这是不公正、不人道的。我想只有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谈教师水平。重庆市去年有一些做法,值得重视和推广。

  农村学生主要分布在层次较低的地方高校

  人物周刊:教育不公平在今天的主要表现,依然是城乡差异吗?

  杨东平:历史形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

  但是,应当看到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村学校“空壳化”的现象,前些年集资兴建的学校或社会力量捐赠的“希望小学” 被闲置、废弃。有些地方提出了“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口号。由于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过大,许多农民的孩子也进城“择校”上学。目前似乎还没有成熟的看法认识来应对这一现实。

  在高中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评价上,由于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大量“人户分离”的现象,仅靠户籍身份很难有效地测量城乡学生的变动,因为一个“农村”户口的人可能在县城经商,也可能已经在大城市生活、工作了多年。因此,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即阶层差距来衡量教育机会的平等状况,是更敏感、合适的指标。

  人物周刊:您主持的“1990年以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调查”花了两年多时间(2002年-2004年末),得出过一条结论:城乡差距有所改善,阶层差距仍在扩大。3年过去,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杨东平:虽然最近我没有继续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跟踪调查,没有新的数据,但可以看到一些基本趋势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为政策的“基本面”并没有显著变化。如中小学等级化、激烈的择校竞争、家长社会经济地位对入学机会的强烈影响,等等。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过这组数据:“扩招前的1998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40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 37%;而扩招后的2004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230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51%。”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多起来,这个趋势肯定在持续,但农村学生主要分布在层次较低的地方性高校和专科院校,这说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正在从外在的、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移为隐性的、更深的层面。

  人物周刊:普利策奖获得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兴亡成败》中公布了几个数字:中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不及第一世界国家的一半;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但教育经费只是全世界教育经费的1%。这数据可信么?

  杨东平:我们的数据是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1%,教育人口约占世界的26%(其中学历教育约占22%) 。长期以来,中国以全世界3%的教育经费,支撑起占世界1/5人口的教育,可以看成是骄人的成绩,也可以看成是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现在政府的目标是争取在2010年达到4%,能不能实现,还是个问号。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