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表达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0:15 新世纪周刊

  -林荫

  乍暖还寒,到底是暖还是寒?机遇和风险并存,到底是机遇还是风险?说两面话的基金让人感觉很不靠谱

  只要混进金融圈的边缘,就会知道有很多话语是不能说的,现在一个新的禁忌是“熊市”。虽然一个月前,几乎所有 媒体都参与到了市场是牛还是熊的争辩中,但现在则悄无声息,一概都是以“市场呈弱势格局”来下判断,显得前后矛盾,言 语错乱。

  现在的基金圈也开始流行这种错乱的表达,同样是一个基金公司管理的不同产品,因为宣传调子的不同,竟然会出现 一个突出“抄底”,一个突出“避险”,对市场判断之思路混乱可见一斑。而以往总会在年初、季初高调公布策略报告的基金 ,变得越来越沉默,“专家理财”不讲了,“战胜CPI”不提了,唯一时常宣讲的就是“长线投资”,却也绵软无力,毕竟 去年的基金热是建立在“赚钱效应”的基础之上的,现在几乎90%以上的基金持有人都在赔,言语激励怎么能起作用。

  事实上,基金内部也想不到2008年的市场会如此混乱,以往投资部负责人坐在办公室里,打几个电话就知道兄弟 们把主力投在哪里。现在,多了“大小非”这样的对手,则根本判断不出谁在疯狂出货,最后为了保护自己,永远唱多以便促 销的基金也必须挥泪斩仓,避免集中赎回压力过大。像2008年3月份以来,市场走出一轮急跌行情,上证指数最高跌幅达 到25%。在这个过程中,大小非、保险资金都是做空的重要力量。根据指南针赢富数据的统计,基金在3月5日到4月1日 期间,累计净卖出上海市场股票的资金也高达603亿元,同样是做空市场的主力。

  现在很多声音都在呼吁基金稳定市场转手做多,尤其是最近新基金密集发行,这种声音就更加强烈。但一直以来,关 于基金是否应当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是各方争议的一个焦点。证监会基金监管部负责人在近期的会议中就强调,基金行业更应 该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要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都要始终坚持长期理念和价值 投资,要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与稳定。

  但现在让基金把一切都扛起来显然不现实,表面上看,基金管理着大量资产,似乎拥有无穷尽的动能,但事实上这仅 仅是一厢情愿的事,一旦市场环境始终低迷,“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金只能在赎回潮中乖乖把钱退给消费者,证监会让 基金公司坚持长线投资的理念,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投资者信心,让投资者能继续持有持有基金,否则,就是基金公司再乐于长 线投资,也起不了丁点作用。而在基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引导投资理念”、“稳定市场环境”都被列入了基金行业的责任 与使命之中。时至今日,这种说法仍然广泛存在。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在从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的市场过渡的进程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在客观上发挥了上述作用,但基金说话有用的前提是它本身是一个成功 者,要是净值周周下滑,谁还听你白活。

  4月14日,当大盘再度走出200点的黑周一后,很多在基金做宣传的哥们都开始询问:“现在该说点什么”。我 的建议是,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必然是一个能够包容多元化投资理念的市场,不可能被某种单一的投资理念主导,基金倡导的 价值投资理念可能成为市场一段时期的主流,但并不会完全剥夺非主流投资理念的生存空间。具体在现在,基金什么也不需要 表达和解释,只说“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就够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