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抵制 以种族之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0:22 新世纪周刊

  -李梓

  尽管奥林匹克一直在竭力强调它的非政治性,但它从来很难被作为纯粹的体育盛事而存在

  对于年迈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来说,1968年是艰难的一年。在美国国内,由马丁·路德·金遇刺 引发的社会动乱,已经波及到奥运会。由于南非一直对黑人运动员持歧视态度,而布伦戴奇却支持南非参加奥运会,一些美国 黑人运动员于是组成了奥运人权组织,要求撤换布伦戴奇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

  身为美国人,布伦戴奇的国籍对于他行使奥委会主席的职权,常常是个阻碍。后来的国际奥委会吸取了这个教训,尽 量从一些争议和国土面积都比较小的国家中寻找奥委会主席人选。

  这种局势直接引发了奥运会历史上人令人难忘的一幕。1968年10月16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办的第1 9届奥运会上,获得了200米决赛金牌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汤姆·史密斯和约翰·卡洛斯,在颁奖仪式上进行了无声的抗议。

  黑手套和黑帽子

  当美国国歌响起,星条旗缓缓上升时,两名运动员并没有向国旗行注目礼,而是低下头,并高高举起带着黑色手套的 手,史密斯举起了右手,而卡洛斯举起了左手。颁奖台上唯一的白人运动员,银牌获得者澳大利亚人彼得·诺曼,则保持肃穆 地向前看的姿势。他们三个人在上台之前有过交流,汤姆·史密斯是这次抗议的主导者,其他的两人则表示支持。史密斯在事 后说,他高举起的手表示黑人的权利。

  毫无疑问这一幕引起了轰动,布伦戴奇在几个小时后就引用了《奥林匹克宪章》中关于遵守体育非政治化的一章来说 明,两名运动员的行为是破坏了奥运会,并驱逐了他们。这个决定触怒了更多的黑人运动员,并引发了新的仿效,男子400 米决赛的颁奖典礼上,没有出现黑手套,但是出现了3顶黑帽子。

  从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开始,黑人运动员就一直参加历届奥运会,但整个社会的风气如此,在奥林匹克 运动场上也很难避免。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黑人运动员,美国的乔·波格,在参加400米决赛时,只能站在起跑线的第二排 参赛。此后,许多黑人运动员在努力参赛的同时,也常常为自己的民族和种族呼吁。在叛逆的60年代,这种呼吁和抗议此起 彼伏,比如拳王阿里扔掉了他的奥运奖牌,这种气节深为人所称道。但是,对于奖牌的颁发者来说,却难免觉得尴尬。

  于是,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前,出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与他祖国的黑人运动员之间的分歧。布伦戴奇 在奥运会开幕前放狠话说,谁要是想在奥运会上惹事,他一定严厉处罚。

  批判者与坚持者

  在回国后,两名黑人运动员被判罚终身禁赛,他们的运动员生涯就此结束,他们被称为英雄是很多年后的事情。当时 的情形是,美国的主流刊物普遍批评了这两名运动员,说他们丑化了美国。为了使这种批评显得更有理由,甚至把他俩的抗议 姿势与纳粹的敬礼结合起来,而这个荒谬的指控还被广泛引用,甚至包括著名的《时代》杂志。

  在很多年以后,当这件事情被提到的时候,人们除了颂赞两名黑人运动员的勇气,同时又丑化了布伦戴奇。这位从1 952年起一直担任了20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名人,萨马兰奇的导师,因为这件事情,被描述成一个种族主义的纵容者。

  这种矫枉过正的叙事手法,对于布伦戴奇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作为奥运会的管理者,如果他对此事置之不理,等于 纵容这种现象在奥运会上继续出现,这将危及奥运会所制定的非政治化的章程,而让奥运会的天下一家的梦想最终成空。而奥 林匹克运动对种族主义的态度,从《奥林匹克宪章》中就可以看出,第55条如此规定:“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基本自由 ,不论是什么种族。”

  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保持奥林匹克的非政治化一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国际奥委会一直希望以接触和鼓励的姿势 来促进世界的进步,而非靠禁止和封锁等惩罚措施,这其中,种族主义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布伦戴奇的接任者萨马兰奇在 离任后,把70年代称为艰难的年代,并在回忆录里谈到了“几件难忘的往事”,其中之一就是1976年非洲22国为抗议 种族主义而抵制奥运会,他说:“非洲的缺席让奥运的五环变成了四环”。种族主义对于奥运会的干扰,一直到1992年7 月25日曼德拉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贵宾观礼台上的嘉宾为止。这位著名的黑人领袖在奥运会上的出现,终结了一个时 代。

  1968墨西哥奥运会花絮

  摆脱地心引力:

  墨西哥城海拔高达2259米,空气比平原地区稀薄30%。短距离或者爆发式项目的运动员因此能取得绝好成绩。 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男子100米决赛中突破10秒大关,达到9秒9。在跳远比赛中,美国的鲍勃·比蒙第一次试跳就跳 出了8米90,超过当时世界纪录整整55厘米,这惊人的一跳让他的对手几乎崩溃了。

  除了上述人物以外,这届奥运会出现的英雄人物还有:

  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1968年,坦桑尼亚运动 员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在19公里处摔伤右腿,他以瘸腿的姿势跑完了剩下的里程。

  纪政

  来自台湾的女选手纪政在80米栏赛中获得铜牌,这是亚洲田径女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唯一奖牌。两年后,纪 政在一年的时间里7次刷新世界纪录,成就了亚洲羚羊的美誉。

  迪·福斯贝里

  这名来自美国的运动员以2米24的成绩获得一枚跳高金牌,关键的是,他是用“背越式”跳过的。“背越式”过杆 姿势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当时的体育专家担心孩子们学习他的姿势而扭断脖子,而几年后这种过杆技术就普及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