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活水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09:06 《小康》杂志

  一湾活水的力量

  直到罗源湾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定位为福州市深水外港,2004年被交通部升格为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家级深水港区,共拥罗源湾的罗源县和连江县终于迎来了“改头换面”的时机。

  为了两岸海上直接“三通”的到来,罗源湾正在加大开发建设。

  在海峡西岸,有这样一个港湾,从空中俯瞰,狭长的黄岐半岛挡住了东海的风涛,辽阔的罗源湾宛如宁静的湖泊—— 天造地设的避风港,不可多得的不冻港。

  北部同样狭长的罗源县鉴江半岛和它恰好组成一双强劲的手臂,把碧波万顷的罗源湾紧紧地搂抱在怀中,东面出海口突出部的可门岬角与虎头岬角,酷似一对大拇指,南北夹峙,形成狭窄的航门。

  相传,古时有一神女,能舒臂挑山,她想在这里移山造港,造福百姓,据说湾口的这一对岬角,就是当年神女挑来的。传说虽神奇,但寄托着人们开发罗源湾的美好理想。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黄金宝地,却沉睡了千百年。

  罗源湾深水港作为福州外港,它的辐射能力可达福建省各地以及浙江、江西乃至全国各地。作为大陆距台湾基隆港海上距离最近的海港,仅138海里,罗源湾港区将有条件成为海峡两岸三通后的主要码头之一。

  罗源“以港兴县”

  4月18日,海峡西岸第一座30万吨级船坞——福建华东船厂在罗源县碧里乡开工,这是福建省政府确定的今年重点在建项目之一。整个工程完工之后,海峡西岸将新增造船能力100万吨/年,修船能力120艘/次,年可创产值50亿元。届时,这里将成为台湾海峡最佳修造船基地,承接台湾修造船业西移,面向全球国际船东及其船舶服务。

  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在几年前的罗源是不可想像的。

  罗源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年前,罗源湾一片沉寂,规模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在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年年招商,威利礼昌。”意思是每年政府都出动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招商引资,却只能引进像“威利”、“ 礼昌”这样投资不足千万元的中小型企业。

  到罗源创业,是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的无心插柳之举。2002年初,祖籍福州琅岐的翁声锦初定将软包装项目选址在市场比较成形的浙江。在一次招商会上,他偶然遇到了前往浙江寻找项目的罗源县领导,县领导力荐翁声锦到罗源湾投资,罗源湾诱人的港口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让他怦然心动。

  不过,初到罗源的翁声锦看到的除了渔排、海鲜、石材,什么也没有。但罗源县领导干部的真诚和热情留住了翁声锦 ——罗源湾因此多了一个福建省最大的环保薄膜高新项目。2003年底,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筹备建设福建时代包装材料公司。2004年集团扩大投资,将公司建成软包装基地。同年随着“海西”战略的提出,这个基地被命名为“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

  2006年5月20日,投资3亿元的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多功能降解包装薄膜)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生产线上仅8名工人,但企业每天可创造200万元产值,年产值更高达6亿元。

  “一条生产线就是一台印钞机”让翁声锦决定未来5年内再投资12亿元,引进6条国际先进BOPP生产线,将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建成全国最大最强的软包装集聚产业基地。目前规划软包装科技园占地面积为1400亩,园区计划总投资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规划于5年内建成,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人民币。

  临港工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港口建设。早在1998年,一个台湾考察团满怀信心地前来罗源湾考察,并带来了一揽子项目,但到最后还是失望地走了,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港区建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连一个像样的码头都没有。

  2005年,鲁能集团以雄厚的实力仅用9个月时间就建成狮岐3万吨多用途码头,从此拉开了罗源湾港口建设的序幕,创造了码头建设史上的奇迹,直接推动了亿鑫冶金、BOPP等项目的建设与投产。

  狮岐码头也从中受益。2006年7月,狮歧山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开航,当年11月迎来了第一艘5万吨级外轮靠泊,这也是福州港开埠百年来停靠的最大散货船,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开国内码头投资史先河。

  煤、油、矿石、集装箱四大骨干货种在罗源湾年吞吐货物1000万吨。预计5年后,罗源湾集群码头吞吐总量可超过1亿吨。2007年1月7日开工投资20亿元的15万吨级将军帽码头,将成为福州港最大的散货码头。

  港口码头的建设从而促成数十个总投资逾百亿元的正在观望的大型项目的引进。据罗源县委书记吴聪先介绍,罗源县规模企业个数由2007年的122家增至134家,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60.1%上升到67.2%。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特别是亿鑫钢铁、时代包装、源鑫水泥等3家企业完成产值22亿元,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亮点。

  如今,随着福温铁路正在罗源湾设站,同三高速公路与港区的连接,以及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的建设,“罗源湾港区的项目聚集与港口开发正在呈现出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吴聪先表示。

  “可门港,连江发展的增长极”

  从连江县城到坑园镇可门火电厂工地,水、电、路等基建沿途随处可见,远处一根红白相间的烟囱高高矗立,210 米的高度,已成为福建华电可门火电厂的地标,据说它也是福州市的最高建筑物。

  “这里以前是高110多米的山峦和大面积的滩涂,用9个月时间移山填海,1440万m3的土石方开发量,比三峡工程还大”,连江县可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发强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火电厂厂区4500亩的土地,完全利用山地和滩地,炸平了山头,再用炸下来的石方填平了滩涂,没有占用一分良田。

  水产业虽曾连续20多年雄踞福建省首位,但“工业短腿”一直是连江人的心头之痛。开发建设可门港是连江县梦寐以求的愿望。

  2003年12月,随着中国华电集团在可门投资建设火力发电厂,工地上每天1300多台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个港湾千百年的沉寂。

  可门火电厂,远期计划投资540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1040万千瓦。该火电厂一期工程一号、二号机组已于2 006年底投产发电。2008年3月份发电量约为9亿万度。

  记者十分关心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连江县新闻协调中心主任周羽让记者观察高耸的烟囱,“现在火电厂已投产,但并没有浓浓的黑烟。”指着不远处直径120米的两个“大罐”,孙发强则告诉记者,“这是全封闭的圆形储煤场,每一个可存18万吨煤。”据介绍,火电厂投资4亿多元——占一期工程总投资的8%——采用低氮燃烧、烟气脱硫、静电除尘、全封闭圆形储煤场、灰渣综合利用、海水直流供水冷却等新技术新措施,保证火电厂成为国际一流的环保型现代化工厂。

  据孙发强介绍,中国华电煤业集团、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三方合作,将在可门港建设福建省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最迟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年中转煤炭可达4000万吨。

  目前还有一大批大投资项目入驻,如已经签约的10、11号泊位是福建华电储运公司的通用码头、8、9号泊位是香港天龙集团集装箱码头……其它还有福建散货转运中心、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等等。“可门港是连江发展的增长极,”周羽十分看好这块宝地。

  不过让孙发强感到压力的是,“立地条件差,成本相对大,项目报批程序显得复杂,这些劣势不能及时改变,对于后起之秀的可门港来说,机会不是时时有的。”

  “我们还处于港口开发的初期阶段,未来的开发起码还要两代人的努力。”孙发强直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