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世界一流大学以理论创新贡献人类历史增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12:42 北京大学新闻网

  主持人

  下面请教师代表、首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致词,大家欢迎!

   林毅夫

  尊敬的领导们、嘉宾们、朋友们、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和“985工程”10周年,我个人感到万分荣幸,能作为北大过去的学生、现在的老师和即将离开北大到世界银行去工作的校友,代表在校的老师,在这里和各位交流我对北大的使命和怎样来落实这个使命的几点看法。

  北京大学是在110年前民族出现存亡危机之际而建立的,复兴中华民族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北大所有的师生不懈的追求,为此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曾经以智慧、心血谱写的许多感人的诗篇。经过几代人的追求,我们终于在1978年年底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过去这30年,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地提高,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并且在最近这十年,为世界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同时必须看到,经过这30年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年底,我们人均收入只有2500美元,跟发达的美国46000美元比较起来,我们的收入水平只有它的百分之五。并且在快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的资源跟环境的代价越来越高,同时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因此,要实现110年前创校所立下的振兴中华使命的目标,我们还需要花费路漫漫兮其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不断追求。

  北京大学的第二个使命,我个人的认识是,在十年前一百周年校庆时,当时中共中央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所提出的,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必须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并且将这个作为国家战略。从此北大的所有师生光荣地率先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使命。在我个人看来,110年前立校时的振兴中华的使命,跟十年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两者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北京大学只有建设成为一流大学,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北京大学只有以其教学和科研贡献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将北京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前现代社会,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1000多年,但是到了15世纪地理大发现,18世纪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许多亚非拉国家变成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中国也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屡遭列强的侵略,割地赔款,民族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北大的师生在建校开始就以高度的责任心揭启蒙运动的大旗,积极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推动新文化运动,献身于社会革命。然而直到1949年社会主义建国,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出现的中国式的奇迹,我们才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各个地区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原来的殖民地变成了经济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和我们国家情形一样,在他们第一代领导人的努力之下,根据当时世界主流的思想来制定他们国家现代化的政策。但是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这些发展中国家年均收入增长的非常慢,经济经常出现各种危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到了1970年代的时候,只有在东亚的日本和亚洲四条小龙,他们的经济快速快速发展,差距和发达国家缩小了,甚至是赶上。但是研究经济发展史的学者可以发现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他们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所采取的政策,被当时的主流学界认为是错误的。同样我们在1978年底,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以双轨渐进的方式来推动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去这30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转型政策被认为是错误的,而苏联、东欧,他们在80年代底、90年代开始也进行转型的时候,根据的是当时主流上被认为是正确的政策,但是他们的经济崩溃了、停滞了,并且其它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开始也是在一些国际机构的帮助之下,根据当时主流的理论来进行他们的改革政策,但同样的情形,他们的经济发展在改革以后比改革之前是慢了,危机的发生比改革之前还更为多。

  从这些历史经验可以看得到,实际上现在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怎么进行现代化,怎么进行经济转型是没有成熟的理论的。我们知道理论永远是来自于现象,现在在国际上被称之为主流的理论,只要是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对于解释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现象跟它的解决,应该讲是有贡献的。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条件跟发达国家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是简单地把这些被认为是主流的理论用在发展中国家的话,经常就会出现我们成语里所说的“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社会科学的理论是来自于一个简单的对社会观察,然后了解它背後最关键的现实条件的逻辑体系。是用于发达国家的理论跟现实的发展中国家所不一样,在应用上出现前面所讲的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在多数情况应该是当然的。要真正地有一个理论来解释像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必须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深入了解自己的社会现实、文化、体制,然后提出一个创新型的理论体系、思想观点,才能够达到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目标。因此,当我们在这边庆祝北大成立110周年,回忆我们立校的使命的时候,作为北大的老师跟学生,必须走出“西天取经”的思想定势,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理论的创新,这样北大才能够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文化中心,引领社会思潮,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能够为国家现代化做出贡献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一百一十年前的立校使命。同时,所谓世界的一流大学是在能以理论创新、不断贡献于人类历史增量的大学。如果中国能够实现现代化,我们将会有更坚厚的物质基础来推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当中问题的理论,对于和我们处于相同阶段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应该具有比发达国家的理论更高的参考借鉴的价值。因此,如果北大能够推动我们自己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体系、理论观点的创新,那么对于世界上现在还有三分之二的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将是具有非常高价值的贡献。

  朋友们、老师们,一百一十年前,北大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创立的,这是我们北大的第一个使命。十年前百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又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二个使命。作为北大的学生、老师和校友,我在此倡议,让我们站在思想启蒙先者贡献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领新时代的理论思想观点的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为建设北京大学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再努力,创新再创立。

  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