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托市收购解燃煤之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14:24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这位家里还有稻子的农民叫徐百川,他去年共收了将近两万斤稻子,现在大部分稻子还存在家里。徐百川告诉记者,虽然2007年东北地区水稻的收购价格曾一度跌到0.73元/斤,后来国家启动了水稻的收购保护价,东北水稻的收购保护价格虽然定在了0.75元/斤,但这也远远低于2006年1块钱的市场价格。徐百川给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按照当时每斤8毛多的价格把手里的水稻卖掉,再加上化肥价格上涨,人力、以及其他成本等,一亩地也就挣个三四百块钱。徐百川带着记者来到了他的家里。

  记者:“都在这儿堆放着呢?这么多都是?”

  辽宁盘锦市太平镇孙家村农户徐百川:“都是,两排,都是稻子。你看。”

  记者:“这总共都多少斤?”

  辽宁盘锦市太平镇孙家村农户徐百川:“还有一万五千多斤。”

  记者:“已经卖了几千元了。”

  直到从徐百川家出来之前,他还在盼着水稻涨价。

  辽宁盘锦市太平镇孙家村农户徐百川:“要是再九毛多钱卖,我还能余富个六七千块钱。要是八毛钱卖,那就傻眼了。你看,这不是吗,还有一万多斤稻子没卖,这不是呢。”

  由于价钱太低,一些农民的水稻迟迟没有出手,要是错过了大量收购粮食的季节,这些农民很难再找到大的买家。

  辽宁盘锦市太平镇仙水村农户步百年:“大粮库都是这样,收粮就是收粮季节,收粮季节一过,你往县城送也不要了。”

  在县城,记者找到了一家粮库,这里正在对水稻进行晾晒。

  记者:“那你像我们整个的这样一个粮库,现在有多少斤粮?”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现在我整个粮库是两万二千四百吨。”

  记者:“满的吗?”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嗯,满仓。”

  记者:“嗯,那我们收购上来,是多少钱收购上来的呀?”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我们收均价是八毛六。”

  记者:“八毛六,什么时候收的。”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嗯,我在秋季从十一月中旬到一月份一直收到二月份,现在我们陆续也在收,因为我们有加工厂。随收随卖,随收随加。”

  为了亲眼看到这个粮库的实际存粮情况,记者随机挑选了几个粮仓。

  记者:“您现在粮仓都是满的吗?”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都是满的。”

  记者:“那您带我随便看看,行吗?”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随便看一看、随便看一看。”

  记者:“看看到底有没有粮。”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荣兴粮库主任王占猛:“嗯。你像这是看就可以看出来了。”

  按照农民的说法,现在粮库大量收购水稻的并不多,他们也只能把水稻卖给一些小的加工企业。在盘锦市大洼县的一条公路一侧,记者发现了十多家大小不一的大米加工厂并进行了随即采访。

  辽宁绿也米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李金山:“现在,水稻不太好收。”

  记者:“不太好收,为什么呢?”

  辽宁绿也米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李金山:“因为这个价格在上涨,农民呢,就是卖水稻的呢,现在根据价格,他有的上涨了以后呢,他不太愿卖,就是看到自己的价格在上,所以说现在出现了不太好收的情况,这种情况。”

  记者:“那现在多少钱一斤?你们收?”

  辽宁绿也米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李金山:“现在收是九毛六一斤。”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天前,农民是因为今年水稻价格比去年低很多而不愿意卖给加工厂。现在水稻价格虽是涨了一毛钱左右,但是手里还有的一部分粮食的农民,卖粮食的积极性依然不高。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鑫米厂朱叶兴:“农民现在惜售,每天都在看电视,说国际粮食价格在涨,说咱们地区价格也要涨,现在老百姓根本就不愿意卖。”

  不仅是农民卖粮食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小的加工企业本身也不敢收太多的粮食。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鑫米厂朱叶兴:“那现在也不敢收,因为我个体企业,我没那经济实力。”

  记者:“现在也是收不上来?”

  辽宁绿也米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李金山:“我也收不上来,我也在观望,收点,我每天能维持生产就可以了,如果每天收的水稻,我每天能卖出,不能赔上钱,我就这样去办。”

  记者大概数了一下,虽然这条街上有十几家大米的加工企业,而在采访的半个小时左右时间里,来送大米的车不到10辆。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鑫米厂朱叶兴:“我们这块是加工的一条街,每年正常时间的话,卖粮的时候,小车都是排的一趟一趟,现在就是突然之间没有了,国内要米的也挺多,但是他们价格不出那么高。”

  记者:“老百姓也是特关注?”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鑫米厂朱叶兴:“老百姓也是非常关注,每天都在看电视,现在信息也是非常灵了。不像过去,非常闭塞,每天都有电视,天天都在看。”

  记者注意到,在采访的农民中,除了像徐百川一样闷闷不乐的,也有一些农民笑得特别开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订单那个全卖出去了。你比如说我那个,我那个是种的就是属于米质比较好的,订单那个,是正常价,就市场价,今年九毛多钱,我卖一块三。”

  记者:“那你如果不订单会怎么样?”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那就是9毛多钱,那就是一亩地你就等于少收有四百多,订单的,一亩地多收四百多。”

  记者:“那您呢?”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我那个和利是米业也签了订单……”

  记者:“啥时候签的?”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我是2007年,今年又签上了。”

  记者:“又签上了?”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对对。”

  脸上挂着笑容的农民,在春节前水稻就卖得差不多了,而且还卖到了他们自己认为相对较高的价位。他们称自己是订单农民。那么什么是订单农民呢?步百年告诉记者,这奥秘就在一纸合同中。

  记者:“你给我拿你的合同看一看。”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我给你找。”

  记者:“放在柜里了。”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对。”

  记者:“我看看什么样。这是什么时候签的。”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今年。”

  记者:“今年几月份签的?”

  辽宁盘锦太平镇仙水村农民步百年:“这是最近才签的,早定的春节以后定的,春耕头一苗前定的。”

  步百年指着今年春节后新签的合同告诉记者,他这是第二年和这家大米加工企业签订合同了。只要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购买指定的种子和化肥,按照他们的规定种植,并能保质保量地交给他们,农民自己的收入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记者找到了和他们签订合同的盘锦利是米业集团。对于记者最关心的收购价格问题,利是米业的一位负责人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盘锦大米集团利是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本地这里呢,从07年底的新粮收购开始,水稻价格持续低迷,产生了老百姓卖粮难,但是呢,我们这里因为有我公司每年有订单,几万亩的订单,那么我收订单量价格都是远远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当时收购的价格呢是九毛三,其中一个品种叫岩峰(音)。这个品种九毛三一市斤,当时市场价格是多少呢?是七毛六左右。”

  高于市场价收购,企业的这笔帐又是怎么算的呢?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他们的品牌优势,再加上种植的水稻都是优良品种,所以在稍微高一些的价位收购,他们也不愁利润。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盘锦大米集团利是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目前因为这个运输有很多的困难,因为大家也知道原油价格上涨比较高,人力成本增长也比较高,包装物的成本也在增加,所以这个运费这块成本增加的比较多。”

  除了公路之外,大米的运输主要是依赖铁路。因为铁路运输在价格上要远远低于公路运输。李军给记者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较。如果把大米从辽宁运到南京,铁路运输,每吨运费在160块钱左右;而用公路运输,每吨运费高达360到400块钱。光运输成本,公路就比铁路高了一倍多。尽管公路运输费用非常高,但他们有时却不得不走公路。

  盘锦大米集团利是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现在就是这个铁路车皮比较难请。”

  东北的大米加工企业租火车车皮运输,都惯用一个特殊的字,那就是“请”。即使用了这个贵宾级的称谓,享受铁路运输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仍然是不容易实现的奢望。如果运输问题是导致东北大米出现局部过盛,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的话,从事了十年左右大米经营的李正大告诉记者,导致今年水稻收购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还要从一件喜事说起。

  盘锦大米集团利是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大:“这三年,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水稻,连续三年的增收,我想这个从基本面来看的话,应该是是供大于求。”

  既没有鲜花,也没有香槟。4月25号,经过一个简单的仪式之后,盘锦利是米业集团的营销公司正式落户北京。在还泛着油漆味的会议室里,他们正在沟通刚刚得到的一些市场上的信息。从大连搬到北京,营销公司这次静悄悄的大搬家,意味着什么呢?

  盘锦大米集团利是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大:“北京、河北地区,是我们的主要市场之一。我们这次把营销公司搬到北京,就是想更贴近主要的消费市场。”

  在记者看来,这次营销公司的搬家,不如解释为:运输瓶颈制约下,大米加工企业的一次曲线突围,来得更贴切。如果说曲线突围还有些太极功夫味道的话,应对运输瓶颈,另外有些企业干脆短兵相接。

  辽宁五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彪:“那么主要的完全依靠铁路运输呢。应该说就靠这么一两条线把那样大量的原粮运出去,应该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那么南方呢,销区呢,又面临着这个可能成品大米的价格有上涨,需求量比较大这样一个切实的情况存在,比如说可以用铁路、公路、包括海运,多管齐下应该说充分的调动了运输资源使产区和销区能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

  五峰集团之所以能短兵相接,直面运输瓶颈,则是因为手握国家的大米运输补贴政策。

  辽宁五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彪:“我们原来的发粮的话可能是亏钱的,现在因为南方的我们的客户得到的国家的补贴,它可以以稍微高一点的价格采购我们的产品。这样的话等于我们原来,因为自己发亏掉的那块等于国家给它补上了。”

  胡永彪透漏,在享受补贴的同时,国家也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在6月底之前,向南方输送3万吨大米。这些将主要通过海运完成。

  辽宁五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彪:“这个粮我们是运到南方,是到海口。海口港。像我们这个主要的市场是在福建、广东、海南、还有广西。基本都是沿海多一点,内陆也有。我们新疆也有。”

  今年以来,东北水稻凸现的运输困难,使原本很少运送水稻的锦州港,找到了新的施展空间。仅一季度,锦州港就运送了将近10万吨水稻,是去年全年水稻运送量的20倍。看到新希望的锦州港也开始了新的规划。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粮食部业务经理纪国华:“我下步马上就到黑龙江去。黑龙江的水稻还有生产企业,把它准备要引入到我们这儿来做,更靠近我们这个口岸。”

  锦州港正在规划,引进大米加工企业,从而把运输粮食的内贸中转大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预打造成一个水稻的中转大港。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均:“现在,南北方仍然存在一个差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产稻米的地区,稻米才八九毛钱,现在丰产不丰收,农民也存在一个卖粮难的问题。那么南方呢,稻米呢,比这价格要好多,现在国家粮食部门也采取一些政策,解决南北方稻米的流通问题。比如说国家粮食局对于我们稻米的运输,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说明什么呢?政策导向,补贴就说明我们的运输环节当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有着打造中国玉米黄金水道经验的刘均认为,解决大米的铁路运输问题可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缩短铁路运输的距离,然后从港口运到南方,实行海铁联运,另一个是在港口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均:“三方(生产、加工、储运)在港口建立一个稻米的加工、仓储、配送,这样一个基地,中转这样一个基地,这样呢就可以,在火车急速运条件不紧张的时候把稻米运到港口,从港口深加工。”

  黑龙江我国最大的粳稻商品粮输出地,2007年水稻产量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331亿斤,其中252亿斤销往其他省份。那么,在国际粮价暴涨的背景下,黑龙江的农民又有着怎样的遭遇呢?几天前,记者赶到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之一的绥化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