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米丰收下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14:24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三、黑龙江:大米丰收下的隐忧

  4月23号,记者到达黑龙江绥化的时候,正好赶上春天里的一场雪。白金龙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去年他承包了60亩地。

  记者:“四晌地,打了多少斤。”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四晌地打了是六万斤稻子,六万斤。”

  记者:“那也不少。”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少是不少,不少就是价钱太低。”

  记者:“价钱多少钱卖的?”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去年我卖了两万多斤是七毛三、四卖的。”

  记者:“七毛三、四卖的。那最近最低保护价没卖?”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没有,去年地有包的,卖了赔钱。”

  在黑龙江,一晌地是15亩。白金龙告诉记者,为了还清原来的债务,再加上购买种子和化肥,为新的播种做准备,去年年底他迫不得已卖了部分水稻。

  记者:“有没有算过挣多少钱?”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一晌地投入费用得7000块钱吧。一晌地。”

  记者:“那你一晌地投入七千,然后一晌地能卖多少钱?”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一晌地现在算也就是能卖七千多点吧。”

  记者:“现在能净挣多少钱?”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不挣钱。”

  按照白金龙自己的算法,如果他的水稻每斤卖到9毛钱,他承包的60亩地一共能给他带来8000块钱左右的收入。但现在,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非常渺茫。按照他自己估算的成本价,他卖了4万斤水稻,目前手里仅剩下2万斤水稻,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现在市场多少钱?”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现在昨天去看,他们也是八毛左右,现在。”

  记者:“经常去看一看?”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基本上经常去。”

  白金龙不理解,这么好的年景,水稻却卖不上好价钱,原本的丰收之喜,却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水稻这个价格太低现在,什么物价都涨,所有的物价全在上涨,就这个水稻的粮食价格不涨,什么化肥呀,种子呀、农药呀、柴油呀全部上涨,现在。”

  记者:“跟去年比呢?”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跟去年比上涨一半吧。”

  白金龙关于农资上涨的说法,在纪万喜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纪万喜:“光肥这一项他就增加了就增加了将近700、800块钱,这一项,你再零算吧,我都拉单子,一样一样的都有。”

  从2003年开始,纪万喜把每笔花销都详细地记录在本上。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纪万喜:“2003年的化肥是73块钱一袋。复合肥。”

  记者:“2004年?”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2004年呢,2004年就是84块钱一袋。2007年,2007年也是145块钱。”

  记者:“那今年呢?”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2008年就是200块钱。”

  记者:“现在涨到200块钱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2008年就200块钱。这是一种肥料。现在整个这个费用都在涨,都比往年都提高了,就是水稻价格没有这什么。”

  纪万喜种了15亩地,根据他的记录,2006年他的水稻是每斤卖到了一块零三分,而2007年,他的水稻每斤只卖了七毛三。按照纪万喜的说法,与2006年相比,水稻的收购价格跌幅曾达到近30%。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纪万喜:“你后悔也没有用,那绝对是后悔,因为现在水稻还要涨价,后悔也就卖了,因为你现在需要钱啊。”

  同样是15亩地,纪万喜今年就比去年少卖了3000块钱。白金龙告诉记者,由于种水稻收入少,今年他们村一少部分人就把种水稻的水田改成了旱田。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你看别的物价上涨,粮食价格下跌,我们老百姓种这个地也没什么太大心情,不少现在就是水稻都改成旱田。”

  记者:“你这儿有吗?”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白金龙:“有,有改的,以前就有不少改旱田的。一亩旱田照一亩水田的费用少出不少,一亩水田费用你得将近800块钱或者是900块钱,一亩旱田你就是百八十块钱,几百块钱就能种下来。”

  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局了解到,由于2007年11月,水稻价格出现了明显下降,黑龙江启动了水稻最低收购价的收购。进而又把最低收购价的价格由每斤七毛五提到七毛七。为了稳定种植水稻的农民的积极性,国家也两次提高了2008年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

  黑龙江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08年新生产的这个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第一次是2月9号提到每市斤七毛九,那么在3月27号,国务院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把价格提高到每市斤八毛二,那么这个价格的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就是对农民种植水稻的这种积极性应该说起到很大的拉动的作用。目前农民手中的水稻余粮还不足30个亿,也就是说还不足水稻总产的十分之一。现在农民的余粮可以说是不着急卖了,因为呢市场价格也已经就是出现了一个合理的回升。”

  政府的几次出手,意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但是记者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稻的收购价格,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段时间里,大幅度下降了近30%?在水稻收购价格下跌的背后,到底有没有鲜为人知的内幕呢?带着这些疑问,顺着大米的产业链,记者走访了粮库和几个大米加工企业。

  绥化秦家粮库,担负着国家储备、省级储备多重任务。其中国家储备粮,总数四万三千吨,省级储备三万吨。这家粮库自己每年的加工量在十万吨左右。记者到这里的时候,他们正在赶着建新仓库。

  黑龙江省绥化秦家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刘长森:“仓容不足,我这块辐射的面积将近40万吨产量,就光水稻将近40万吨产量。我自己能年吃掉水稻不足十万吨,所以说仓容有限。”

  而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刘长森的一席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黑龙江省绥化秦家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刘长森:“今年有一部分,原来的各个粮库收的水稻也都积压住了,积压住了就是市场不太好,国家没啥政策,就是非常盲目的时候,各企业都盲目的时候,收住了就压住了,他没有加工能力。像我们去年也收了将近8万吨,我们都销出去了,也没赔钱,因为我们有加工厂加工。”

  记者:“他们有赔钱的?”

  黑龙江省绥化秦家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刘长森:“都赔钱了,去年收的几乎都赔了。”

  刘长森所说的他们,到底指的是哪些企业,这些企业又到底积压了多少水稻,在水稻收购价格的下跌中,他们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记者来到了一家私营米业公司。随后,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把记者带到了他的办公室。或许是因为几个月没有使用,缺乏维修的缘故,再加上这场不期而遇的春雪,这间办公室开始漏水了。为了避免采访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这位负责人只能这样处理从房顶滴下来的水。

  记者:“去年像你这样的多吗?“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像去年存粮都赔钱。”

  记者:“为什么?”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因为价格高,市场不好。”

  记者:“去年我看老百姓卖的都很好,都一块多钱卖的。”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一块多钱卖了,但市场不好,粮食收进来,但是卖出去困难。”

  记者:“就你们卖不出去?”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

  记者:“然后全押在手里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存的越多,赔的越多。”

  记者:“目前你库里有多少?”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我库里现在能有一千吨左右。”

  记者:“一千吨左右?”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

  记者:“还没有加工的?”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没有加工的,对,我得看市场价格。”

  记者:“还得看?”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

  记者:“就是说现在先放着,然后等着?”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

  记者:“等到大概多长时间后可以加工?”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我想在五月份到六月份之间吧。”

  记者:“现在等于停产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现在我停产了。”

  张锦星从2003年开始做大米加工。直到2006年,他的生意一直是扶摇直上。在这期间,水稻价格也是稳步上升。2007年年初,他以平均1元/斤的价格,收购了一批水稻。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一块钱一斤收进来,那就等于卖给粮食销售商,假如能卖到一块一、一块二的时候,后期我们只能卖到一块一毛五,或者卖到一块一。”

  记者:“当时存粮是不是以为这个价格能涨?”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啊,因为我们做加工企业的你必须得有存粮,要不然的话你一年的,我们不能生产了。”

  张锦星告诉记者,在2007年以前,囤水稻,就相当于囤钱,由于判断2007年水稻价格还会上涨,他尽其所能,囤了一大批2006年度的水稻。

  黑龙江省绥化市香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星:“对,去年压粮存得多了,去年是压得越多,赔得越多。”

  囤积原本就是把宝压在了水稻价格不断上涨的基础上。而连年的丰收使大米供大于求的现象被不断放大。于是,水稻收购价格开始下跌。囤积,这块准备砸出个金娃娃的石头,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虽然张锦星没有透露去年年初囤了多少水稻,但是,记者了解到,2007年初的囤积让他损失了30万块钱左右。

  黑龙江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那么在06年这个收购季节呢,由于价格抓得比较高,相当一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就是在后期市场走淡的情况下,出现了亏损。”

  黑龙江省水稻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是由垦区完成的,换句话说,黑龙江垦区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那么黑龙江垦区的水稻播种情况又怎样呢?

  程英华是黑龙江垦区的一名普通工人。去年他承包了90亩地种水稻。

  黑龙江垦区铁力农场程英华:“亩产就是1200斤吧,+我们就是采用了这个摆栽技术,摆栽技术比正常的纸盘一公顷提高2000斤产量,也就是一亩地提高140斤。”

  铁力农场的负责人透露,在2007年还是试验性的水稻种植新技术,2008年已经全面推广。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铁力农场副场长任凤奇:“今年比每年,在这个钵育摆栽面积上增加了50%。”

  任凤奇认为,不出太大的意外,今年仅全面采用水稻种植新技术一项,黑龙江垦区的水稻就能增产800吨。

  2007年,黑龙江垦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为1501.4万亩,水稻总产量为159.6亿斤。目前,垦区还在继续实施旱田改水田的工程。预计到2012年,垦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1600万亩,总产192亿斤。

  丰收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大批的水稻能顺利销往外省吗?

  黑龙江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这样就是大家都在争这个运力,这样也给铁路的运输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从我们省的情况看,十月份粮食集中上市,而且也进入煤炭外运的高峰期,有一个煤和粮争运力的问题。”

  由于地处偏远,在最合算的铁路运输上,黑龙江却处于劣势。

  黑龙江粮食局调控处处长潘生:“黑龙江属于一个资源大省,它呢主要是煤木粮油,那么都是资源大省,需要运出的物资特别多,那么人口少,消费也低一些,这边每天进来的货物比较少,所以我们这些物资运输都是靠铁路的排空来解决。”

  4月底,铁道部在黑龙江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决定从今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在保证黑龙江省其他物资运输量不变的前提下,将这个省调运到山海关以南的运粮车皮增加到每天1200个,每天的增加量约500个,累计为黑龙江省提供400万吨以上的粮食运能,将这个省剩余的商品水稻全部运出。

  就在结束采访准备回京的时候,记者碰到了来黑龙江采购粮食的陕西省粮食局局长。

  陕西省粮食局局长姚增战:“我这次来,带我们有关企业,粮食企业的同志来参加,到黑龙江来,主要是为了落实省政府三亿斤稻谷的储备。”

  姚增战局长表示,陕西省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速度的加快,粮食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为了缓解供需不足的矛盾,陕西省从2006年开始就和黑龙江省签订了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每年从黑龙江省采购10亿斤水稻。

  陕西省粮食局局长姚增战:“陕西过去大家生活,消费习惯是以吃面食为主,但是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结构变化了,现在城市里面的人,现在基本上面粉面食和大米各半,就是每天如果有两顿主食的话,他有一顿是吃面食一顿是吃大米。”

  记者:“您本人现在饮食结构也变了吗?”

  陕西省粮食局局长姚增战:“我变了,我是一个地道的本土的陕西人+我过去向我们陕西的大多数的人一样,每天大体70%----80%吃的是面粉,但是这几年现在也变化了,一天如果吃两顿主食的话,就要吃一段面试吃一顿大米,有时候早晚喝稀粥和大米稀饭,所以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消费下来它是以大米为主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全球粮荒的现在来体会这句古诗,更加让我们感到粮食的难得可贵,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处于饥饿之中;从东北种粮农民希望每一斤粮食能多挣5分钱的简单愿望里,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从稻田到饭桌,每一粒粮食都如此的来之不易。作为一个普通人,暂且不论国际粮食局势的变化,暂且不关心东北大米的流通,但我们却可以做到爱惜每一粒粮食。

  本期主编:刘宝恒

  编导:付丹 潘敏 贾祯 于溪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3

  重播:周二14:05

  周日23:09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