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叶檀:最新锐的财经评论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14:03 南方人物周刊
叶檀 叶檀 资深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2000年左右走出书斋到报社工作,在国内数家重要媒体开有财经评论专栏。现为《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 本刊记者 徐琳玲 发自上海 2007年至2008年,是叶檀最高产的两年。在《南方周末》、《新京报》等京沪穗各大主流媒体上,叶檀用直白、犀利、逻辑严密、观点鲜明的文字,以每天两篇优质的财经评论,实践着一个资深媒体评论员的勤奋和高产。 周五是叶檀唯一的安息日。她习惯了夜猫子的生活——下午醒来,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工作,浏览全天新闻,确定主题,分析信息,约见各行的业内人士,一直忙碌到夜深,天蒙蒙亮时才睡下。 在这两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震荡——股票狂涨狂落、房价起伏跌宕、迅猛的通货膨胀、大踏步的人民币升值,自觉不自觉中,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都被这股经济狂飙席卷了进来。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这些巨变又是怎么发生的?政府该承担什么责任、该改进哪些政策?被这股烈焰所烤炙的普通中国人又该如何应变? 这些本需要深湛学养和系统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过去更多是书斋里的学者们思考和研究的范畴,但他们往往没兴趣、也不擅长向公众作解释普及,或者干脆就是没能力,这,成就了作为财经评论家的经济史博士叶檀。 在历史的当下,每天思考、写作,用心把握住每天社会经济的最敏感处,然后,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公共交流的小平台,这让叶檀感到很满足:“以我手写我心,用事例与逻辑说话,对事不无小补,对己无愧于心,且文章不遭斧钺之害失去原意,于愿足矣。” 一个现实的市场派 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她一度走了最正统的学术之路。那是被她形容为“没有自由、充满规制、无趣”的两年书斋生活。每个人为写论文而汲汲营营,至于写作的兴趣和意义,完全放在其次;一群人为评职称争得头破血流,“毫无尊严”。那些论文全国范围内看的人不超过十个,然后就束之高阁了。 怀着一点不甘心和掌控生活的想法,她从逼促的学术体制内逃离。“一切都不重要,而我想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财经类媒体开始兴起。一群南方媒体人在上海创办一份新报纸,叶檀被他们身上的活力和自由精神所感染,于是加盟,开始为报纸撰写财经评论。 专攻经济史的叶檀,这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坐标,“当下的经济,其实就是经济史的一部分。” 传统新闻机构里,大多数编辑记者在行的是党政报道和社会新闻,懂财经的不多,懂行而且具有述评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叶檀是专业出身,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有着精准的判断,更难得的是,对那些自我保护能力甚弱的中小投资者,看到他们在旋涡深处旋转而不知危险时,她有一种教士般的保护热情,“总得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该怎么办”。于是,“跟写新闻纸一样,开始天天写财经评论”,成了离开学院体制后的叶檀的正职工作。这在国内同业中还是第一次,整个华文传媒世界里,也只有备受尊重的香港财经报纸《信报》等少数媒体能做到,“都是被逼出来的”。 近一两年,她还涉足对中国现任财经高官得失成败的在场评论,在西方新闻教科书里,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论早已被认作是新闻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国,这仍然是个空白。多年来的历史学训练,让叶檀对那些有很大能量、能够使得一个体系兴盛或者衰亡的英雄或者反英雄们,很难怀有简单的、黑白两分的态度——仰慕或仇恨,离她都很远。她反倒很容易羡慕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身上的一点点坚毅、一小个优点。 因为常为中小投资者说话,叶檀的拥戴者们日益庞大,他们动辄以“叶姐”、“叶女侠”、“叶先生”称呼她,一些读者和网友甚至把她比作“鲁迅”。 自3月以来,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出手救市,媒体和经济学界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以许小年、胡舒立、谢国忠为代表的市场派,坚决捍卫市场的纯洁性,认为救市将导致市场对政府干预的路径依赖;而以叶檀、水皮、刘纪鹏为代表的一方,强烈呼吁政府出台利好政策,担心市场将会因为信心崩塌而出现系统性风险。 这一次,一直标榜自己市场派的叶檀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表评论,激烈呼吁“救市”,尖锐地把反对救市的一方指责为“伪市场派”,是食洋不化。“他们明明知道制度基础是有问题,还不主张纠偏,唯一的后果是让投资者当炮灰,再兴起一次推倒重来式的股改,这是彻底不负责的做法。” 4月24日这一天,重度套牢的中小投资者们终于盼来利好消息,态度含糊暧昧的官方终于进行了实质性的政策干预。叶檀立刻再次发表数篇评论,给以肯定。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容易名利双收。诱惑很多,利益也很多。她提醒自己,要与各方拉远一点距离,这样才能看得清楚。“不要急于投靠某些力量:投靠政府,会束缚你的手脚;投靠民众,能得到名誉,但会让你变得民粹。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免费得到的。” 叶檀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Q: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A:满意。我想做的,我努力去做;第二,还有空间让我去做、有很多想法一致的人在鼓励我做。情况在慢慢好转,譬如,以前什么话都不准说,现在可以随意指责证监会的官员。 Q:对你今天的成绩,有何心得可以让人分享? A:坚持你应该坚持的。生活有很多选择,要判断什么是应该在意的,什么不是,枝枝杈杈的,都可以略去。 Q:对你父母那代人和他们成长的时代,你了解吗? A:我抱着同情的态度看待他们,但我仍然要指出,他们那一代人是悲剧。有时我会想,如果我处在他们那个时代会怎样?不过就是该下乡就下乡,该种田就去种田。除非是一个特别有前瞻眼光、意志特别坚定的人,可能会去看偷偷藏起来的几本书。 Q:你觉得你的同龄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他们的问题,我身上都有。我们都是转型期的人,转型期的问题在我们身上都会体现。每个时代都有一个主题,当主题明确时,人们都很激奋,五四时期、抗战时期等等。但我们这个时代恰好是主题不明确的,这使得你很容易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这是我们的模糊性,但必须认清。 Q:你认为什么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世的人当中,你最钦佩的人是谁? A:我佩服很多人,但都不是大英雄,而是有人性优点的人。譬如有毅力的,一个家庭妇女把家打点得井井有条;或者一个下岗工人把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或者很年轻就操作着一个很好的媒体。 Q:你怎么理解责任?责任、权利和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A:这三个是不可分的,享受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责任。 Q: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A:20多岁时喜欢文艺书,现在主要是看金融方面的,像《凯恩斯传》和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都不错;历史题材的也喜欢,比如《走向共和》、《袁世凯传》,你都能从细枝末节上看到历史的转变。 Q: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A: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走现代化之路,但都没有成功过。希望这次不要拐弯了。在这个历史转型时期,如果我能起一点点作用,我就非常满足了。 Q: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有没有不安?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A:会有点感动在。政府部门里的人、学界、同行,还有普通人,我能体会到他们对我的支持。在很多人集体难受的时候,你要给别人坚持的力量,让别人挺过去。 在有浓雾的地方,才需要穿透迷障的光亮。这是一个纷繁复杂众声喧哗的世界,在股市、房市、通货膨胀等诸多经济现象纠缠一团的当下,叶檀博士以她深厚的学术修养、鲜明的价值立场、以及清晰流畅的文体表达,持续地发出理性之声,体现出了一个学者型评论家的可贵力量。在精深的经济学理论走向大众启蒙方面,叶檀的文章有其积极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