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读陈峰神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11:01 南方人物周刊
海航机师集体辞职,更早前的海航MBO,还有海航推动的航空业重组,以及海航居高不下的负债率,都使陈峰成为 一个备受争议的企业家 本刊记者 薛芳 发自海南 陈峰的荣耀和争议 “我觉得像我们在一线的70%以上的飞行员每个月都有超时飞行的现象,具体没去调查,因为从我自己的身上我感 觉到。我从2000年到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超时飞行),那么想想别人也差不多。”这是海航机长段学军在接受凤凰卫视 采访时所说的。除了超时飞行,还涉及到海航拖欠飞行员的养老金、保险等一系列问题。 这个采访的由头是3月26日,海航20名飞行员集体辞职。而与之差不多同时传出的是东航“罢飞”事件;上海航 空40余位机长同时报请病假;东星航空11名机长集体“告假”;这一系列消息使得舆论对民航业的管理状况和员工待遇问 题备加关注。 海航的这则新闻掺杂在众多的航空业负面新闻中。而这个消息在凤凰卫视播出,时间正好在海航15周年庆典前,这 使得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极为恼火。 “在凤凰卫视的那个飞行员是昧着良心瞎说话。超时,根本不存在。我们随时接受检查,怎么可能呢?不可能这样, 这都是笑话。在这方面海航是最严格的。另外说海航不给他交保险,这怎么可能?海航连搬运工、打扫卫生的都交。”陈峰解 释道。 对于海航,即将到来的庆典,是一件喜庆的事情。海航从15年前的1000万元资产起家,到今天的总资产超过7 00亿元,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被人们认定是中国的“美国西南航空”。 在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占据80%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海航作为一个民营公司,成为第四大航空公司。 海航的历史不长,却创造了众多的第一。它是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航空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企业、第一家经营机 场的企业。这诸多“第一”的背后,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独特的记忆,充满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不确定性。 陈峰,被外电称为中国最昂贵的人。这个称谓缘于索罗斯那第一笔2500万美元的投资,因此,华尔街的显贵们为 陈峰买了一份价值3000万美元的保险,涉及事故险和疾病险。 这些成就,使得陈峰和陈峰掌舵的海航,被赋予了太多的光环。而传媒对海航机师的报道事件,则为这些光环泼了一 盆墨。 2008年5月9日,海南省人民大会堂,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在此举行。 庆典的政治级别很高,高级官员去了30多人,相当于海南省人代会一个缩影,前几任民航总局局长,海南省省长, 公检法、军区的一把手,都一一到会。 陈峰,落座于众多官员间,固有的招牌式微笑。“中国企业家是草根,在政府面前你永远是草根”,这是陈峰流传甚 广的一句名言,而与此时此际的场景联系起来,会很容易得出来一个结论:陈峰这个企业家草根与别的草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 这个自命草根的企业家如何带领海航走过辉煌的15年?为何他在备受美誉的同时,也时有争议传出?海航机师对海 航企业管理的批评是否属实?陈峰带领下的海航又有着怎样的管理风格?而海航的MBO,海航自2000年开始对长安航空 、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等的重组,以及海航本身居高不下的负债率,都使得陈峰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企业家。 等级文化与效率至上 陈峰15岁进入四川民航的军队序列(当时民航是空军的一个组成部分);21岁,他回到北京,在民航总局援外司 当助理员,那时候的陈峰,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未来;3年后,他开始自学外语;自律性极强的陈峰,在5年后,成为民航系 统11个公费留学生中,唯一一个非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经过几年的学习,回国后,他先后当过民航总局统计处代处长、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计划处 处长。 从陈峰的工作履历,可以看出,在组建海南航空前,他受到了两种文化——官场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官场文化的 精髓是“等级”,这种等级制文化,在海航内部,尤为明显;而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执行力”。海航文化是这两种文 化的掺杂,融合。 在内部人员管理上,海航有着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 据媒体报道,海航的干部序列是从M1到M10排列,M是英文单词manager(经理)的缩写,后缀的一个数 字表明“等级”。陈峰是M12。只要成为M,哪怕是M1,所有的员工一般都以其名字敬称为“XX总”。 如此盛行等级文化,使得陈峰在海航的地位非比寻常。有传言描述:在公司里,如果陈峰走进一部电梯,其他的人就 会自动退出来,这在海航是不成文的规矩。 在海航,著名的“同仁共勉十条”几乎成了每位员工做人处事的准则,陈峰亲自归纳的这个“同仁共勉十条”,要求 员工能倒背如流。当记者问及海航股份宣传中心经理卢峰“同仁共勉十条”的内容时,他也确实能流利背诵。 海航的一位管理人员如此评价陈峰,“陈峰先生的地位永远不会被人取代,他所教诲的许多东西都已经形成制度,成 为海航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行“服从文化”,使得企业员工在思想和行为上整齐划一的同时,陈峰又是一个无比强调效率的企业家。他在接 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采访时说:“一个数字是飞机的利用率,海航的飞机利用率,比全行业平均的利用率,在机型 平均利用率上,要高出了大概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这是保守的数字;第二个,海航的客座率水平,高于全行业同类机型 的客座率水平;第三条,海航的航空器材和各路周转的速度效率,成本要远远地低于其他航空公司。” 这种东方服从文化与西方效率文化相融合的管理风格,在海航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什么巨大的作用,不太说得清楚 。但有一点清晰的是,当海航从偏居一隅的小型地方航空公司长成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的时候,这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 很多的褒扬。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海航的发展被写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当中,且被认为是“东西文化的交融典范”。陈峰 为此觉得自豪。 海航模式的政治支撑 有人曾问,海航怎么能发展成今天这样?知情人回答:因为海航老大是陈峰。用陈峰自己的话说,他最擅长讲故事, 而且海航的发展就是靠他说故事说来的。 “海南建省后,从海南省的发展来说,需要建立一个机场。”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告诉 记者,1988年,前“中国首富”牟其中就来谈过,当时双方没有谈妥。 陈峰讲故事的能力,打动了当时海南省的政府官员。他们把筹建航空公司的大旗义无反顾地交到陈峰手里。 1990年5月7日,时任海南省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副主任的陈峰被省政府授命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同时,协助副省 长抓好航空公司组建工作。而省政府从当年3亿左右的整体财政收入中拿出1000万成立一个航空公司。这已不是一个小数 目。 1000万,对一个航空公司来说,什么都做不了。1992年,航空业不允许搞股份制,迟福林为此彻夜未眠,苦 思良策。“最后我只能自己担起责任,连夜给那份没有经过任何会议讨论的批示签了字。”他说。 “那会儿海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迟福林给我一纸批示,说国家允许股份制改造,于是,海南航空就走上了 资本市场兼股份制改造的道路。”陈峰对媒体回忆说。 在寻找担保银行的过程中,陈峰说故事的能力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陈峰远赴华尔街融资之前,他又需要突破一个政策上的瓶颈。当时航空业是不允许中外合资的。 迟福林琢磨,不准中外合资怎么办?他找到好友龙永图,龙当时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用一支铅笔,在一 张纸上,起草了一个允许航空公司中外合资的文件,给陈峰赴华尔街一个合法的政策上的依据。”起草这份文件的龙永图当时 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看起来却是一个为企业成长创造良好外围环境的佳话。 陈峰说服了索罗斯。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控股的美国航空投资公司购买了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5%的股份,成为 海南航空的第一大股东。 拿到索罗斯的这笔钱,对陈峰来说也不太容易。 “我用英语回答了三百多个问题。他们说我买你公司的股票。我让他们看地图,我说你看到了越南了吗?越战是中国 人和美国人打的,美国人怕死,中国人民不怕死,大家哄堂大笑。两个礼拜之后给我们2500万美元,打开中国航空改革开 放大门,我们傍大个儿。”陈峰后来阐述。 5年后,海南航空又获准经营美兰机场,成为我国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控股机场的第一例。这背后,海南省政府又做 了很多工作,跟民航总局沟通,把美兰机场公司作为全民航系统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 迟福林告诉记者,“这也许就是好多事情别人做不到、陈峰能做到的一个很深层次的原因。” 陈峰平衡术 陈峰何以能够在资本密集、政策屏蔽的国家战略资源性行业中做到如此显赫地位?夹在企业和政府之间,陈峰是如何 平衡各方力量的? 陈峰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的资金来自于国内银行的同时,引进国外资本。 索罗斯两次战略投资,是海航手中最为有效的一张牌。1995年,索罗斯第一次投资海航。时隔10年,承载陈峰 建立世界级航空品牌的大新华航空公司成立时,索罗斯再一次和陈峰携手。据说,索罗斯入股海航之后,国内的一些银行纷纷 向海航抛出橄榄枝。 其次,海航的MBO也是与地方政府的一种平衡,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海航控股在经过MBO后,已变成了海航管 理层持股,而去年刚成立的大新华航空公司则是海南省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 再其次,海南航空于2000年至2002年先后重组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为推动民航企业的改革和 重组起到了示范效应。在国际、国内尚无可借鉴模式的情况下,海南航空及其下属的中国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四家 航空公司更率先实现了合并运营,对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重要探索。这一些都可以看作陈峰平衡术的结果。 目前海航也形成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业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链。但这种模式被业界所质疑。 海航财报中显示:对海航利润贡献最大的是海口,海航走出去的优势目前似乎还未展现出来,其摆脱严重依赖本地市 场的努力成效不大,且稍有退步。而相关产业对海航利润的贡献也不是很大。 这些对陈峰来说,似乎都是挑战。 最顶点的时候,海航的负债率到了94%,去年海航财报显示,资产负债率为78.83%。陈峰似乎一直在为海航 的发展借钱,因此也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佛家、官员,还是“企业工作者”? 海航的15年,陈峰是如何把握的?正如其所说的,“有无数的金沙江和大渡河,甚至某一个坎过不去,整个历史就 会改写。” 在不同的场合,陈峰曾经多次发出感慨:“搞航空公司是走上了不归路”,“我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 是当历史把你推到一个位置的时候,你必须把自己舍掉,无路可走也得去。” 在海航成长过程中,陈峰把很多困难自己消化掉了,在应对记者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诗话的语言和云淡风清,谈得 更多的是海航的光环,关于海航遇到的困难,他只字不提。 陈峰大量阅读佛家经典。据说他每天用蝇头小楷书写心得,起名为《参禅随笔》。他还师从大师南怀瑾。 佛家本来对“形式”应该无所执著,但陈峰对于商人这个称谓还是心存芥蒂,他甚至对“下海经商”这样的说法都极 为忌讳,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从来没有下过海,我是从北京到海南的,受省长委托来组建海航 ,海航不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变成股份制公司。” 陈峰不承认自己是商人,但他也不是官员,在对其身份的界定中,陈峰给出的回答很模糊,“称我为企业家,这个头 衔太大了,我就是一个企业工作者。” 陈峰这个“企业工作者”的言谈充满了官员式的谨慎和小心翼翼。 谈及海航集团的MBO,他说,“我是完完全全非常正规(的)训练,我连续当两次党代表,十六大、十七大,海航 建立的是符合十七大精神的现代企业制度。海航是运用改革开放,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最核心的机制来做的。”而谈到海航公益 活动“青藏高原光明行”的时候,陈峰会说,“我们为青藏高原没有钱的盲人带来了党的光明。” 对陈峰而言,他或许是怕因此被“列”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担心丢掉政治资源和自上而下的权力背景。 但这个在政治上小心翼翼,努力做好各种平衡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方面,又将如何应对企业在发展模式、内部管理 以及企业高负债率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去年大新华航空公司成立,业界普遍认为是海航进行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得以涅磐重生的选择。但在海航资金链如此 紧张的情况下,海航面临的已经不仅是不得不做大的问题,而是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的问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