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10:32 新民周刊
和你在一起
中国红十字紧急调集医护人员前往四川救援

  四川汶川大地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建立起一支有效的志愿者队伍,灾害发生时如何科学、有序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撰稿·李泽旭(特派记者)

  也许这是共和国59年来出现的最大的一支人民大军,他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无数国人暂时放下震撼与悲伤,或献血、捐款,或自掏腰包,迅速奔赴四川灾区,份份爱心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汇成一座可抵御任何艰难险阻的钢铁长城。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发出同一个声音——和你在一起,与你共承担。

  “志愿军”

  门“吱嘎”一声轻响,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部九楼的一个病房房门被推开了一条缝,16岁的杨君把小脑袋探了进来,双下肢从踝骨处截肢的同班同学高英正聚精会神地在病床上捧着志愿者阿姨带来的电脑看卡通片。杨君吐了吐舌头,做了个怪脸,发现高英没有注意到她,悄悄地关上了门,哼着歌曲,吊着神经受损的右臂,蹦蹦跳跳地向一楼抗震救灾志愿者招募处跑去。

  “高英明天(22日)就要送到广州治疗了,你今天去看她了么?”招募处的志愿者卓阿姨看到杨君过来,很自然地抬手刮了一下杨君的鼻子。

  “嗯,她在看卡通,情绪看样子好多了。”杨君撒娇地用左手搂住卓阿姨的胳膊。

  “想不想吃巧克力?”

  “想吃。”

  “我也想吃。走,我们俩到外面去买。”

  “你不减肥啦?!”

  “不减了……”

  两个人说着手挽手向医院外面走去,远去的背影就像一对亲昵的母女。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阵剧烈的震动过后,在都江堰聚源中学二楼初三年级上课的杨君被砸晕了过去,直到被前来营救的同学的父亲从废墟中挖了出来。在医院的这9天来,与她在一起时间最多的就是卓阿姨这些志愿者,父母因为农忙收割,在看到女儿安全后已赶回了聚源镇。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营救现场、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在医院病房、在各救灾物资调配中心……只要是有需要的地方就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共青团四川省委志愿者工作部办公室,部长江海的两部手机和办公桌上的电话不断在响,江的两只手已经忙不过来了。10多分钟后,好不容易电话安静下来的间隙,江沙哑着声音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四川灾区,最引人注目的有三支队伍,一支是解放军等抢险救援队伍,一支是医疗救护队伍,还有一支就是随处可见的‘志愿军’。”

  地震发生后,作为四川省唯一志愿者官方招募机构,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大学生联合会等组织共同开展的名为“黄丝带行动”的志愿者抗震救灾活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方式向省内外发布招募公告。

  “招募压力越来越大,发布热线电话一周以来,每天有两千多个电话进来。许多志愿者打听到我的手机号,干脆直接联系我,我的手机这些天始终处在充电状态,并且经常被打死机。热线电话不够用,我们又开通声讯台,16日开通的第一天安排了3名接线员,第二天就紧急增加到9人,第三天不得不增至15人。截至21日,省内外、境内外前来报名的志愿者已经达到107万人。灾区到处都是志愿者,有的是我们科学有序派遣过去的,有的是前来报名但等不及派遣的,更多的志愿者并没有在我们这里报名,自发前往。到21日,我们累计派遣志愿者6.8万人,27万人次。但粗略估计,每天在四川省地震灾区活跃的志愿者不少于20万。”江海告诉记者。

  在抗震救灾最可爱的人群中,人们记住了“志愿者”这个名字,并广为传颂。

  “的哥”

  头发乱蓬蓬,脸上胡子拉碴,眼睛充满血丝……这是14日夜11点多记者见到的罗小兵。

  作为一名成都市出租车司机,罗小兵毫不犹豫地成为了第一波自发抗震救灾的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的哥志愿者。

  12日地震发生后,正在街面上开车的罗小兵从电台得知四川都江堰、绵阳等市县乡镇受灾,急需救援。罗小兵抄起车载对讲机开始呼叫,哥们传哥们,朋友告朋友,很快,一支60余人的的哥救灾小队组建而成。天一擦黑,60多台出租车带着自己购买的一车车水和食物汇聚在成灌高速路口,准备奔赴都江堰救灾。这时,成都市区内一辆辆出租车纷纷向城外开去,夜色中急行灯的闪烁格外耀眼。

  在众多被媒体追逐报道的志愿者当中,赖伟有些特殊。这个曾让单位领导觉得难管理的“80后”小伙儿,留在公司的档案第一页就是“检讨书”,而这次大地震让他迅速成熟了起来。

  “轮胎又漏气了?”快过青白江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25岁的赖伟正驾驶的捷达出租车突然摇个不停。旁边的乘客说:“是地震!”赖伟循声看去,从路边房屋中冲出的人群像热锅上的蚂蚁,密密麻麻,有的尖叫大哭,不少人摸出手机焦急地拨打。房屋摇摇晃晃,屋顶广告牌东倒西歪,有些竟掉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从成都交通台传出了播报地震的消息。他反复给住在双流的女朋友和家中的父母打电话,不通,他脑袋里一片空白。

  整个下午,他茫然地从青白江回成都市区。三环路上辅道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的牵着狗、有的抱着铺盖,彩条布搭起三三两两的帐篷,绿化带上也有很多人,交通挤得一塌糊涂。

  地震的确切消息终于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率传来。赖伟心里很慌,一直不知道父母和女友的消息,但他决定先去都江堰方向出城口看看。

  而赖伟的同事洪伟也心急如焚。晚上9点半,洪伟到羊西线一处加气站加气。看到一辆辆从都江堰方向急驰而来的救护车从身边“嗖嗖嗖”飞过,他意识到,都江堰的灾情肯定很惨,一定有不少伤员等待着抢运出来。“我必须去看一下!”洪伟瞬间作了决定。加满气后,他的绿色捷达车就像离弦之箭向都江堰方向射去。“那简直就是本能。”事后洪伟告诉记者,他当时比救护车跑得还快。

  5月12日晚10点多,洪伟在各种各样车辆汇成的洪流中行进到了40多公里外的都江堰城区。都江堰大雨如注,一片漆黑。行至一条老街,车灯前面照射到一座已垮塌的住宅楼废墟,许多人叫喊着冒雨在黑暗中奋力从废墟中挖人。

  车门呼地被人拉开,一位腿部受伤、浑身鲜血的男子被人不由分说地塞了进来。洪伟二话没说,掉转车头就往成都飞驶而去。

  晚上11点40分,受伤男子送到成都金沙医院,没来得及喘一口大气,喝一口水,洪伟掉转车头,第二次向都江堰疾驶而去。后半夜的都江堰第一人民医院门口挤满了伤者,这次,车门就被两名现场救援的武警拉开,一位腰部严重受伤的女士被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汽车后座上。

  成灌高速都江堰入口处,已经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种车辆,急行灯一闪一闪,洪伟看到里面多数是成都的出租车。洪伟鼻子一酸,眼睛模糊了。

  “都江堰运力缺乏,急需汽车运送伤病员。”13日1时,成都交通广播台发布了紧急求救信息,更多的出租车从成都市区向都江堰汇聚。

  “水、吃的、伤员”,这个晚上,成都、都江堰这条路罗小兵也记不得跑了几趟,脑中只是在不断重复这三个词。60多个哥们早都已经相互找不到了,但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都在忙。

  千辆出租车驰援都江堰,当时在现场的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看到这一场面泪流满面。13日开完新闻发布会,李成云向记者们讲述这一难忘场景时哽咽着说:“我非常感动。这真是无私的奉献!在这里,我希望代表地震灾区人民说一声:感谢我们的的哥,谢谢你们!”

  日记

  志愿者在灾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动的故事,他们记录了历史,也被历史所记录着。

  在四川灾区,记者看到了一份来自武汉的志愿者邢铭友、王静、乌建利记录的志愿者日记。

  2008年5月16日。

  经过10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从武汉来到了灾情严重的四川绵竹市,沿途所见触目惊心,经过德阳市区时看到了众多倒塌的民房,越靠近绵竹市灾情就越严重,路边及马路中央的隔离带上搭满了帐篷,走进绵竹市救助中心,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民政部的救灾帐篷搭满了体育中心,足足有几百顶,凭肉眼很难估计出灾民的数量,无论是灾民和救灾人员都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困境,条件恶劣,到处是一片混乱,但经过组织人员安排仍能维持正常秩序,经过一番周折,我们终于把根据地扎在了湖北省援川救护车队的营地上,凭借一件120的衣服,终于解决了晚饭问题这是今天我们进食的第一顿饭,时间大概是晚上7点。

  晚饭后我们正在搭帐篷,这时,只听一声疾呼:现在急需10名医生随车队去乡镇转运病人!我和邢医生二话没说,立即换好工作服踏上了湖北“120”出征的车辆。当车开出绵竹市救助中心驶向汉旺镇时,街道两边成片成片的倒塌房屋与电视上拍摄到的绝无二致,这么严重的灾情必定有大量的伤员。果然,在汉旺医疗站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重病员转入绵竹市救助中心治疗,轻的病员则留在该点就地治疗。夜已经深了,不知道何时我们才能返回“根据地”。据调度人员讲,山里还有1000多名伤员在陆续向外转出。

  2008年5月17日。

  经过一夜的辗转难眠,我们迎来了到达绵竹后的第一个黎明,起床后我们睡在帐篷里的水泥地上,有很多虫子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处上厕所,灾民安置点的简易厕所由防雨篷布围成,一条深沟就是便池,情况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不堪。简单洗漱后,早餐是一碗方便面。随后我们就随同“120”急救中心的车辆去了绵竹市拱星镇,街道、马路两边是成片倒塌的房屋。当我们来到拱星镇政府,看到的是倒塌的镇政府办公楼,我邢铭友、王静给拱新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和防疫培训,然后各位医生就携带药品下到每个村庄去指导救灾和防疫,我们则准备立即赴重灾区汉旺镇抢险救灾。在拱星镇镇政府,我们给一位发热、皮疹的3岁小孩进行了诊疗,还给一位腿部受伤的男性伤员进行了包扎。在进入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的厂区后,我们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数百量救灾车辆往来穿梭,大片厂房已破败不堪,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队伍大量涌入厂区,秩序有一点混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台湾专业救援队伍,也看到了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众多媒体记者,为全国人民共同抗灾的场面深深感动,我们协助厂内志愿者服务站进行了简单的医疗服务,然后随志愿者车队返回了绵竹灾民安置中心。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不知道今晚是不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昨晚仍有一次余震发生……

  2008年5月18日。

  本来希望昨夜的睡梦会非常香甜,然而我们错了,刚刚入睡的时候我们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恐怖。夜晚12点刚过,突然狂风大作,接着就是大雨,我们忙着固定帐篷,以免被大风吹倒,雨水从帐篷底下流了进来,所幸的是雨渐渐减小,我们没有被浸泡。然而,风依然很大,1点刚过,几阵晃动又惊醒了我们,又有余震,就像睡在摇床上一般,几阵余震过后,我们终于在大风和小雨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上午,我们在绵竹市人民医院设在救灾点的医疗救助站内工作,偌大的网球场内,两百多张病床连成一片,我和王静护士、乌建利医生分在外科二病区,大部分伤员是骨外伤和软组织挫伤,很多患者伤口已经感染,我们依次查房,给病人诊治。这里药品缺乏,我们只能给伤员开简单的抗生素和进行简单的消毒,王静则忙着为病人输液打针。一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但看到伤员可以得到及时救治,我们还是很欣慰的。一个8岁的小男孩,发热、腹泻1天,有脓血便,怀疑菌痢感染,只能使用唯一的头孢三代抗生素头孢曲松,并口服黄连素,家长拉着我们的手,千恩万谢,感谢党组织,感谢政府。

  下午,经历更加难忘,我们随同“120”车队从直升机转运现场转运病人。伤员来自清平乡,两座大山在地震时发生滑坡,山谷中的清平乡被掩埋,困在山上的村民有几百人,已经5天没有食物和饮用水,今天就解救这些灾民。村民用绳索拴住身体滑至山下,然后穿救生衣漂流至下游,再步行三四个小时抵达直升机停机坪,直升机再运载他们至玉泉镇停机坪。我们则在玉泉镇停机坪等待直升机,场面很是震撼,巨大的气流把人几乎吹倒,每次直升机到达,刚刚停稳,武警官兵和医务人员则抬着担架冲向直升机抢救伤员,我们抢运到一位77岁老婆婆,她姓胡,有三个儿子在绵竹工作,乡里的房子全部倒塌。她已经在震后与儿子失去联系5天,水米未进,儿子不知她的生死,我们把她送至绵竹市灾民救治中心,也就是我们驻扎的地方。幸运的是,下车就遇到她的老乡,老人背部受伤较轻,可以自理生活,怀着感激的心情,她跟随老乡去了帐篷。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那种充实感和骄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能为灾民做点事真的很幸福。

  登山队

  “登山队吗?我们是绵竹的土门镇,我们现在缺药、帐篷和水,能不能支援一下。”

  “高秘书长,我们有20多名游客困在了卧龙,车辆不通,电话不通,一点消息也没有,请你们派救援队查探一下。”

  ……

  13日上午,四川省登山协会办公楼,以四川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委员会名义启动的救援行动已经展开,协会工作人员正在搜集各地受灾信息,制定救援计划。

  副秘书长高敏手机不断响起,一个个求救电话打了进来。

  灾情紧急,时间就是生命,不能等了。灾区多在山区,登山救援队应当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登山协会迅速将临时召集到的几十名登山队员分成3个志愿者小分队。一路带着紧急购买的药品、帐篷、水、食品和其他救援物资赶往土门镇,一路赶往彭州灾区调查灾情,一路由高敏带队,赶往震中映秀、汶川、卧龙一线,摸清受灾情况,想办法营救被困人员。

  14日,有着近20年医疗救护、登山、攀岩、野外生存、山地救援经验的高敏与登山队队长蒋峻带着陈凯、陈力、张军、喻希4名登山队员,2名司机赶往都江堰。

  “213国道被多处山体垮塌、泥石流封堵,震中映秀、汶川、卧龙情况不明,只能徒步进入。”

  “救灾指挥部正在紧急安排直升机和冲锋舟从空中、水路想办法让救援人员进入或接近震中。”

  在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中心,高敏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好的消息。

  “明天徒步进入。”高敏迅速下了决定。

  15日一早,高敏与蒋峻带领4名队员与急于回到阿坝州耿达乡的3名派出所民警一起来到了紫坪铺大坝,准备从这里徒步进入灾区。在这里,他们幸运地搭上了能够抵达距映秀镇3公里处阿坝铝厂临时渡口的冲锋舟。每个人各自背着帐篷、绳索、登山工具、食品和一箱水坐上了冲锋舟。

  高敏一行刚刚从都江堰出发,当天下午,成都山地救援总指挥高老坦也在成都市向媒体呼吁大量具专业登山技能的人员到四川灾区协助搜救:目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正在人流密集的地区和一些枢纽地区进行救援,由于交通阻断,仍有不少人被困于山区和一些景区深处,而这些地区的搜救工作需要一些具有专业登山技能的人员帮助我们的医护人员进行搜救。四川已向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组织及登山爱好者发出邀请,截至15日下午,由近300人组成的专业高山救援团队已抵达灾区各地,该团队是由中国登山协会所属成都一家俱乐部、北京极度体验和生存者俱乐部共同组成。一般来说,第六天是我们救援的极限,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活着的人尽快脱离危险。目前我们还需要大量具有登山技能与装备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具有专业搜救技能的人士帮助我们进行救援工作。

  从阿坝铝厂临时渡口到映秀镇还有3公里已经很难称得上是路的老道,山体塌方、泥石流几乎一两百米一处,抢险部队紧急抢修中还不断有塌方发生。经过3个小时紧张危险的跋涉,高敏一行终于进入了映秀镇。

  高敏还没有从映秀镇如刚刚遭遇轰炸留下的满目疮痍的震惊中醒过来,当地受灾群众就告诉了他们一个糟糕的消息:通往汶川、卧龙的道路因山体整体滑坡已完全封死,根本无法通过。映秀镇璇口中学20多名学生没有父母带领,缺吃少喝,急需撤离。

  高敏当机立断,“护送这批学生撤离。”

  当晚,就地取材,利用木炭等材料为抢险部队和当地受灾群众获取净水的高敏被闻讯赶来的璇口中学校长吓了一跳:璇口中学滞留学生、教师及家属共有300多名,因部队抢险任务繁重无法顾及,需登山救援队帮助转移。

  6个人带领300多人通过充满死亡气息的3公里,高敏这一夜都没有合眼。

  16日早上6点30分,6人将背进来的水和食物全部留下,将300多人召集起来,做了简短的安全防范知识普及,踏上了充满危险的3公里生命通道。

  “5人一组,一个跟着一个快速通过。”将其他4名队员间隔分配在长长的队伍中间后,高敏、蒋峻站在一处最危险的塌方处两侧指挥着师生们小心通过。

  “停!”7点34分,边指挥边观察上方悬崖的高敏大喊一声。“轰隆隆……”一阵飞沙走石,地面剧烈震动,大量的石块、沙土从悬崖上滑落了下来。由于判断及时,没有一个人在这时受伤,但高敏的额头已渗出密密的汗珠。

  下午2点多,全部通过这3公里的300多名师生和家属在临时渡口登上了一艘运输趸船。下午5点,紫坪铺码头上拉出的欢迎横幅已然在望,船上响起了一片哭声。在被困4天之后,璇口中学的这批幸存的师生再也不用成天为水和食物发愁,为安全担忧了。

  “包袱”

  21日,从广东赶到成都的志愿者程刚在四川团省委的安排下,在成都火车站搬运了一天的救灾物资。晚上回到志愿者联络处的时候他被告知,明天暂时没有需要他的地方,以后有需要会电话通知。他无奈地看了看旁边贴出的急需医护专业志愿者的招募通告,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自己每天要支付200多元住宿费的宾馆。路上遇到的一名也是从外地到四川的志愿者告诉他,他来的第二天就有事做,已经不错了,这名志愿者因为没有救援、医疗、医护等专业经验,普通运输、搬运等工作又僧多粥少,已经闲了5天了。

  凭着一颗爱心和一腔热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组织前往四川都江堰、北川、汶川、德阳等重灾区抗震救灾。然而良好的愿望并非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许多地方出现了志愿者闲置,志愿者车辆阻塞交通,甚至志愿者到达灾区因身体原因或准备不足成为了“包袱”,需要灾区群众、抢险队伍反过来救助的情况。

  16日,《新民周刊》记者徒步进入震中映秀镇的时候遭遇了这样一个场面,两名不到20岁的志愿者满身泥土,跌跌撞撞地跑到了解放军某部抢险队驻地,哭着请求救援。他们徒步10多个小时历尽艰险进入了映秀,但是出发时每人带的一瓶矿泉水和一包饼干早已吃完,又饥又渴,只好来求助部队。

  受到部分热心志愿者好心办不了好事现象困扰的成都团市委书记刘筱柳不得不在媒体上呼吁:志愿者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不宜盲动。大量的志愿者纷纷报名要求参与抗震救灾工作,这种激情令人感动。然而很多志愿者提出一定要前往最危险和最重要的岗位参与救援工作,这种愿望本身是好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都想服务灾区第一线的愿望其实不可能完全满足,特别是在有大量专业救援队伍前往灾区的情况下,没有经验、只凭热情、自发前往灾区,往往会既无用武之地,又会造成本来就拥挤危险的灾区救援工作受到影响。

  四川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江海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地震发生后,灾区最需要的是救援、医疗、鲜血、心理救助等具有专业技能的团体志愿者,普通志愿者应当按照能力大小有组织,科学有序进行志愿者活动。灾难面前,没有“第一线”、“第二线”之别,并不是冲锋在“第一线”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抗震救灾,也不是说在后方默默无闻地贡献力量,就不是抗震救灾。救灾,只有分工不同。

  5月24日四川有关部门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向全国从事救灾工作志愿者表示感谢,并指出,“目前伤员救治、灾民安置工作繁重,灾民需平复心绪,恳请志愿者另择时机前来。”

  22日中午,在四川团省委志愿者招募处,记者遇到了一个忙得连中午饭都没吃上的志愿者。今年50岁的徐霄凯来自山东潍坊,15日,得知灾区因地震断水断电的消息后,他背上自己研制的新型节能蓄电池照明设备赶往灾区。刚到都江堰就被当地搜救部队和医疗队“扣留”,由于这套照明设备属于冷光源、亮度高,照明范围广,可持续工作10个小时,成了挖掘搜救现场、医疗抢救现场的“香饽饽”。徐霄凯为此只能晚上通宵工作,白天在电池充电的时候找时间休息。

  团体、组织、专业、科学、有序……这是《新民周刊》记者在四川灾区采访时,许多人在对志愿者为灾区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的希望。

  22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华西医院志愿者招募点采访时,四川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刘洁向记者求救:招募点没有专人组织管理,来了多批志愿者,也轮换了多个临时组织者,致使志愿者招募秩序比较混乱,有的时候人多得用不了,有的时候又没有人来,不能与其他志愿者招募点互补。希望记者帮助找到“组织”。

  在记者的提示和帮助下,招募点终于与四川团省委取得联系,获取了支持。

  据了解,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在长期与地震作斗争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部门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发挥主要作用但来自民间的志愿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仍在不断加强。1月17日被定为日本的“防灾和志愿者日”1月15日至21日被定为“防灾和志愿者周”。

  日本政府设立灾害对策本部并指定民间组织″社会福祉协议会″担任接待和管理志愿者的任务,组织和完善志愿者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志愿者工作效率。由于地震救灾有一定的危险性且需要一定的医疗救助知识因此日本很多志愿者都是事前在有关部门登记并受过相关培训的。

  我国也存在预防灾害一些应对灾害建立的志愿者队伍。2007年11月,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基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已经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渐在全国各地铺开,全国约有104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共约10万多人。通过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可以将防震避震知识深入到社区、家庭、学校,较大程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

  由此可见,平时养战,战时能上的志愿者大军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四川汶川大地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告诉我们,如何建立起一支有效的志愿者队伍,灾害发生时如何科学、有序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抗震救灾!义卖捐款1元起
•易趣热销诺基亚手机Top8
•1元抢拍~索尼T系超薄卡片机
•瑞丽风百搭长款T恤,暴显瘦
•39元抢今春惹眼的包包
•韩版公主款圆头美鞋3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