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志愿者监督救灾物资流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5:39 廉政瞭望

  三问

  去向透明,层层交接谁监督

  ◎本刊记者 王巧捧

  对所有救灾物资的运送、接收、分配、发放,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个一定”的要求:一定要有账,一定要及时分配,一定要全程跟踪。此次赈灾款物数目庞大,其来源何止万千,去向又何止千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如何去做到?

  账目,“哪怕一分钱也要公示”

  物资分配送批单

  (298)

  请省经委组织手套一万双、口罩1万只,分配给德阳,由省运管局组织运输。

  提货人……电话……

  接收人……电话……

  接收回执:

  物资分配送批单号:______

  接收单位及接收人:______

  这是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组发出的第298号物资分配送批单。物资组组长沈健介绍:“对所有物资分配,从一开始,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组就设计了物资分配送批单。”除协调的大型机械外,一般救援物资的送批单还在下半联设置了接收回执。

  送批单传真到接收单位,对方接收物资后,注明实际接收物资及数量,接收人签字后,再传回指挥部。物资组还要汇总登记所有回执的分配送批单,以备核查。6月1日下午3时,记者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组采访时,看到了当天的救灾物资统计汇总表,落款时间为上午11时。

  面对四面八方的爱心,指挥部要求,将全部款物用在灾区群众身上。四川省纪委监察厅派驻民政厅救灾物资监督工作组的康剑琦说:“哪怕一分钱,也要在网上公示,你们可以到民政厅网上去查看。”

  在四川省民政厅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自13日以来接收的捐款统计表,每天都进行了公示,救灾物资则于29日公布了汇总表,以筹集量和发出量分别显示了救灾物资的来龙去脉。

  领签,件件物品都得按手印

  当捐赠的救灾款物到了灾区,在满目疮痍、余震不断的环境下,怎样保证捐赠物资迅速有序、公平公正地发到受灾群众的手上?

  地震刚发生时,受灾群众缺衣少食、无家可归,让这些受灾群众尽快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吃上东西,成了最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有的地方直接用卡车往乡镇流动发放水和食品,从14日开始,救灾物资的发放逐步更加冷静和规范起来,开始由每个镇根据自身受灾情况,向指挥中心打需求报告,然后被批准的申请表迅速送到县调配中心,再由县上调度车辆并及时分发,每个转运点都有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监督检查。

  5月13日,什邡市洛水镇在镇政府门口设立救灾物资接待站,接收和发放物资各由两个人负责,避免了一个人掌控救灾物资的问题。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张华峰每天早上8点之前必须赶到政府大院,到指挥长那里领取一叠表格和一支笔,站到门口,详细登记每一批发放出去的物资。5月22日这天,等镇上的大卡车装满救灾物资,张华峰将车上物资一一记录在册:水50件,方便面60包。本镇洛城村主任方远福在登记册上签完字后,坐上卡车开进洛城村。

  “吴绍珍,一件矿泉水、一件方便面;吴江水,一件矿泉水、一箱饼干……”洛城村12组村民们排着队,等待被念到名字,听到每人分两件东西,有人回头高声招呼家人来帮忙,在救灾物资发放表格上签上名字或者盖上手印后,两位吴姓村民一边把矿泉水、方便面、饼干等食品往帐篷搬,一边商量着“我的方便面分你一半,你的饼干分我一半?”“要得!”

  洛水镇在分配救灾物资时,根据社区受灾情况适当分配,镇上发到村上,村发到组,再由组发到受灾群众手中,无论发出多少物资都要造册登记,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时,全部签字。洛水镇工作人员说:“等过一段时间,洛水镇政府部门将对群众领物情况进行公示。”“那工作量可不小啊?”记者问。“再多也得做。老百姓也很信任我们,有的还跟我们谦让东西,说我们辛苦了,但再信任该做的也得做,这不仅是给群众一个明白,更是为了给捐献人一个交待。”

  而在其他受灾群众安置点,领取物资的签字有着同样严格的程序。

  双流县黄龙溪镇安置点,牛奶优先供给孕妇,这天,住着4个孕妇的42号寝室没有牛奶了,“我马上去报。”室长张家英马上填了一张物品领取单,转身交给了楼长。楼长核实后签字,把领取单报给了办公室分管物资发放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签字、登记后,牛奶从库房被调出,通过室长发给了孕妇吴姚。就这样,一箱牛奶通过三道手续迅速到了吴姚手上。

  黄龙溪镇安置点管理生活用品发放的罗陵波介绍,所有的物资发放都要经过这个流程,避免一部分人重复领取。

  在黄龙溪镇安置点办公室的一台电脑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个专门用来装各种表格的文件夹,里面有《新到人员个人生活套件表》、《库存表》、《捐赠物资登记表》、《调拨物资登记表》,数种表格。

  物资被分为调拨和捐赠两类。表格中记录着物资是谁提供的、数量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罗陵波说:“有些东西是消耗品,需要及时补充,以避免断档。”像电风扇这样的耐用品,受灾群众离开安置点时是不能带走的,要进行清点。

  去向,数百义务监督员随时盯着

  5月27,四川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组组长沈健等人来到广元市青川县,察看数个指挥部、仓储点,检查发现,物资的接收、发放、入库、出库,都有登记,手续完备。当天下午,竹园统计组填报的截止于15时的“捐赠物资调拨汇总表”准时出炉。汇总表的下方还注有:“物资调配组确定专人务必于每日上午8:30和下午3:00前将全县有关情况汇总后报县指挥部信息组”,及信息组负责人和联系电话。

  在青川县的物资调拨中心,还设置了面向社会的救灾物资发放公示栏,对物资接收发放去向都一一明示。

  5月26日,本刊记者来到负责救灾药械的四川省卫生厅,随驻卫生厅的监督工作组先后到四川省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检查接收捐赠药品的情况。

  监督组组长王玉生介绍:“监督组每天与收治地震受伤群众的医院保持QQ互动,实时掌握他们对药械的接收情况,从25日起,工作组每天对各接收单位进行了跟踪巡查,抽查核实大型医疗设备和贵重药品情况。”

  四川省中医院把捐赠药品分为设备、药剂、耗材三类,分别由物资供应科廖峨山、药剂科高群、物供科任洪玫负责。听明来意,三人调出电脑中的受捐药械登记表。同行的监督工作组人员将其拷贝到随身带的U盘里,带回去以备日后对账。

  物资供应科科长廖峨山回忆:“5月12日当天,医院就收治众多在地震中受伤的群众,其中以骨伤、脑外伤居多,整夜手术,医院的移动式医用诊断X射线机都用爆了,血透机、监护仪、呼吸机告缺,医院紧急向卫生厅申请支援。”廖峨山介绍,除医院申请的急需药械外,中医院还接收到卫生厅调拨的呼吸机、血透机、破伤风蛋白等设备药品。这些物资怎么跟医院原有的药物区别开来,怎么保证专项用于地震中的受灾群众呢?“我们把这些药还是挂到医院的网页上,但是在后面专门注了‘专’字,这样,医生选药的时候就心里有数了。”药剂科高群回答。

  在中医院超声室,记者看到一台估价80万元的彩超机,由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捐赠,卫生厅分配给中医院,刚刚由捐赠方派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安装完毕,正在调试之中。

  地震发生初期,收治受伤群众1861人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在救灾药械的管理方面,把捐赠及划拨的药械目录发给各个科室供其选用,为了让以后审查捐赠药物去向有明确的资料,“我们让医生们将捐赠药的处方单独保存起的。”省医院负责接收捐赠药品的药剂科负责人童荣生说。

  两家医院关于救灾药械的登记表中,捐赠品类别、捐赠方、数量、型号、产地、效期、领用科室等内容,基本齐全。

  物资发放出去了,报表交上来了,但对于物资去向,四川省并没有放松监管,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不时抽查,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全面迅速跟进,向重点接收救灾款物的省级部门和重灾区派出17个监督工作组,同时还面向社会招选了308名义务社会监督员,他们不须公开身份,分散在各地进行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

  洛水镇政府门口负责登记物资的张华峰说:“一个是我们有这个觉悟,不会私自给朋友熟人发,一个是不小心旁边哪个就是社会义务监督员,让他们抓到一点不对就影响我们整个四川灾区信誉的嘛。”

  层层签字、登记,并逐步公示,使所有爱心捐献有账可查,让物资的流向透明化。救灾款物处理时间短促、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四川努力建立起这样有序的流程,在达成了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同时,更是给所有爱心捐献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尽管因为目前工作还在进行中,尚未能对所有物资流向进行全面公开,但请放心,你们的爱心不会被辜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