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怀宁迁城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10:24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林生菊 怀宁短期内成功建起一座高标准、高品位的新县城,并使之迅速成为投资热土、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它是如何做到 的?其原因,表面上看是近年来投资潮在怀宁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 到2008年1月18日,怀宁县委、县政府在高河镇办公已经整整6年。6年前的今天,怀宁县举行了新县城迁址 庆典,以此为标志,县城正式从石牌镇迁到高河镇,搬迁工作初步告成。 迁城之于怀宁,意味深长。 审时度势的搬迁 “县城迁还是不迁”的命题,曾让怀宁好一番艰难选择。谈到徽剧时,人们都知有一句话“无石不成班”,徽剧就发 祥于古镇石牌,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另外,石牌有着半个世纪以上的县城历史,一旦搬迁,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庞大的 系统工程。但是,这里是长江蓄洪区,是天然的“锅底”,长江、皖河的堤坝蜿蜒围绕着城区,县里每年要花近四个月左右的 精力集中抓防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石牌位于怀宁西南一隅,仅一条省道与外界相连,交通比较闭塞, 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 迁还是不迁?怀宁人一度举棋不定。在全国城镇化的大潮中,县域千帆竞发,怀宁老县城却发展缓慢,已经黯然失色 。城镇化的落后,不仅严重阻碍了城乡的统筹发展,更延滞了工业化的进程。 发展是硬道理,怀宁决策者终于形成共识。1997年1月,县六大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县城搬迁问题,与会干部 一致同意迁址,经过深入调研,目标锁定怀宁东北角的高河镇。 高河镇,远离水患,合九铁路、合安铁路、沪蓉高速、东香高速、206国道、318国道、105国道等穿境而过 ,并紧邻合肥机场、安庆机场、安庆长江货运码头和集装箱码头。综合评估各种条件,这里应是新县城的理想之选。 申请迁址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有关部门一路绿灯。1998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1999年2月 动工建设,2002年主体搬迁完毕,2005年底,搬迁工作基本结束。 新县城坐落在安徽省怀宁综合经济开发区内。县城建设手笔之大、品味之高,在全省县域可谓一枝独秀,规划井然、 道路宽敞、高楼林立、建筑典雅、生态整洁。原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在怀宁视察时,曾说了句让怀宁人颇为自豪的话:“怀 宁新县城象欧洲一座的城镇,很清新、很雅致。” 思路就是蓝图,县委书记程学东回顾近几年新县城建设历程,认为关键是坚持了“经典式规划、经营性建设、经济型 管理”的建设思路。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实施“名片城市工程”,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不动摇,不断聚城市之“ 神”、塑城市之“形”、育城市之“人”,努力将新县城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区域名片城市。 新城的规划标准之高,让老城无法企及。总面积3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道路“六纵六横”,广场公 园交错其中。截至记者采访时,新县城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0亿元,集聚人口近8万,个私企业达到2300多家,形成了 12个专业及综合性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迁城是成功的。怀宁短期内成功建起一座高标准、高品位新县城,并使之迅速成为投资的热土、县域 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省可谓一个特例。它是如何做到的?其原因,表面上看是近年来投资潮在怀宁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并 非如此简单。 用市场建一座城 县城迁址前,怀宁人存有种种疑虑,其一:是否会影响发工资?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从哪儿来? 若靠县财政,以1997年怀宁县财政收入估算,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不吃不喝五年才可以实现搬迁。如此大的资金缺 口,怎么填? 原怀宁县委书记张金锐在谈到新县城的总体思路时曾说:怀宁县城搬迁的总设想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不能 指望上面拨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这一思想得到前后几任县领导班子的认同,并贯穿于新县城建设的始终,方法就是以市场化 运作来筹措资金。 办法之一:谁受益谁投资,例如县直各单位的办公楼、宿舍都是自行解决;房地产开发也是由开发商带资建设;自来 水及通信等基础设施,由自来水公司、电信公司投资。办法之二:以地生财,以土地换工程,按照招投标的方式来建设。办法 之三:利用金融机构贷款。 如此一来,怀宁新县城建设如火如荼,而政府作为操盘手,却几乎没花什么钱,整个过程中,县财政共拿出不到50 00万元。 对迁城的疑虑之二是:新县城的产业从哪儿来?是否影响发展? 县城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后,怀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求:怀宁不能停步,不仅要建设新城,而且要建设有 活力的新城,以产业兴城,打造名片城市。并将建设”两大两新”(大招商、大园区、新县城、新农村)工程作为工作重心, 以招商引资作为主抓手,园区建设作为辅平台,大力支持工业的发展。 目前,整个工业园区从一期开始起步,项目已驻满,全部建设投产;二期的4平方公里则包括了机械工业园区、纺织 服装园区、电子工业园区以及安徽省唯一的塑料工业园,“绝对不能搞大杂烩,专业很重要。”怀宁综合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 任何凤生这样阐释县决策层明确的工业园建设指导思想。 正是追求专业,开发区的职能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侧重。因为新县城坐落在开发区内,新县城建设指挥部和怀宁综合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两所机构,实际上是一班人马。在建设初期这套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高、执行力强。 1998年到2003年,开发区全身心投入新县城。2003年之后,则兼顾新县城与工业园区。随着县城建设和 工业发展齐头并进,经济效应不断显现,开发区已经进入“精力顾不过来”的阶段。管理新县城建设和开发区建设的职能在2 008年初正式分离,专司其职。 城已建好,产业也不缺,人从哪儿来?“这是新县城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怀宁县县长范先汉承认。为了解决这个 现实问题,怀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2月14日开始,县劳动就业部门连续举办8场专题招聘会,共吸纳6000人到县工 业园就业,旨在吸引周边人口入城的新市民公寓也将开建,“到十一五末,争取实现人口15万。” 目前,这套运行机制已经进入良性循环。新县城的原始积累和基础设施满足了工业园区的需求,为投资创业搭建了较 完善的平台。另一方面,工业园壮大同时又提升了县城内涵,培育了新县城的第三产业。因为工业需求和交通便利,怀宁决定 将“商贸物流重城”作为新县城的一大定位进行打造。 凭着良好的投资环境,怀宁县先后被评为“全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2006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 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在县城经济的强力拉动下,一个以新县城为龙头,以206、318国道沿线11个乡镇为骨架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已 初步形成。怀宁人不需再为新城的建设担忧,那么,老县城呢? 新怀宁悄然诞生 迁址开始后,出于对可能成为“空城”的恐惧,石牌人表示了极大的担忧。为了解除这种担忧,怀宁适时提出:建设 新县城,不放老县城,促进新老县城协调发展。 在此思路指导下,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均对石牌有所侧重,这直接促成石牌镇近几年的繁荣。政治功能剥离后, 石牌镇工作重心更加明确,着力于盘活老县城的商贸和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小城镇经济。在美化镇容同时,形成7个专业市场 ,极大地吸聚人气、商气。县城搬迁后,石牌镇的房价不仅没下跌,反而不断上涨,“每平方米涨了快600元!”。 随着怀宁县域经济的推进,“工业强县”观念深入人心,石牌镇农副产品加工业愈发受重视,“只有工业才能强镇, 现在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工业集聚区建成安徽省最大的肠衣基地。”石牌镇政协工委主任潘金中告诉记者,“新县城成功崛起 ,老县城重获新生,县城搬迁可谓一举多赢。” 县城搬迁带来的城镇化的繁荣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怀宁的新农村建设可谓如火如荼。程学东介绍说,围绕中央 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怀宁提出了自己的“五化”目标,即推进现 代农业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化、农民康居化、乡村风气文明化、村级班子先进化,同时,按照“规划引导、基础引入、典型 引路”的工作要求,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县城迁址,除了改变怀宁形象,为怀宁提供大平台之外,它还是一次区域竞争的热身赛,对怀宁影响深远。 一个细节是,怀宁的干部提到县城搬迁时均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全县上下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以为不 能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做到了,信心倍增”。人的观念提升,引发城市整体内涵提升。 在这场热身赛中,怀宁逐渐摆脱保守的小农意识束缚,进入一片新天地,开始“大建设,大平台,大发展”。它的提 速,让邻县纷纷侧目。何凤生预测:仅怀宁工业园区,大约在2010年,就可以在怀宁县域经济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在 安庆市的经济发展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重心和经济增长点。 程学东这样评价迁城:“对怀宁来说,县城迁址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怀宁挥手告别农业时代,阔步走向工业文明的 里程碑。”建设新城的同时,逐渐演化出一个新怀宁。-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