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中国粮食的“内忧”“外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1:36 新民周刊

  特约撰稿·童大焕

  近期,世界性粮食危机使人们再次将目光盯在农业上面。本次粮食危机已使数个非洲国家、印尼、菲律宾以及海地等 国家发生粮食骚乱,越南也因为油价和粮价高涨导致严重通胀,股市折腰、楼市低迷、越南盾随美元走势疲软。中国短期无忧 ,供需基本平衡。

  但是,粮食危机仍然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未来中国有没有能力、要不要采取措施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一些经济界人 士认为,只要放开粮价,就可通过粮食进口等方式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我对此却不敢乐观。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是,一旦粮食 问题演变成国际普遍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就会采取粮食禁运的办法以求“自保”。

  在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浪潮中,中国的城市化浪潮规模最大,对世界影响也最深远。1995年,一位名叫布 朗的美国人出版了轰动世界的书《谁来养活中国》。13年来的事实表明,中国人自己养活了自己。但这光荣只是过去。随着 城市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粮农的种粮比较收益已经越来越低,土地抛荒现象也愈演愈烈,今年5月至6月末,“铁老大”将要 完成一项特殊的运输任务,60天内,被指令从东北向南方抢运1000万吨大米。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还要通过行政干预的方 式保证粮食供应,一旦国际粮食供应持续吃紧,而国内耕地面积和实际耕种面积继续减少,情何以堪?

  未来谁来养活中国?是主要指望用钱购粮的进口方式,由外国养活中国,还是主要靠自己种粮,以自己的田地养活中 国,这是事关国家生存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可以说,中国粮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内忧”与“外患”。

  “外患”是国内粮价太低,有可能导致即使国内供应不足仍然难以阻止粮食外流。前些日子新华社发布消息,说政府 将严禁国内大米出口,可全球最大粮商——中粮集团(央企)的一位高管公开对媒体声称“中粮集团将继续出口大米”。原因 何在?出口大米有大利可图也。为限制国内大米出口,从3月份起,13%的出口退税被取消,并加收5%的出口税。一减一 加相当于增加大米出口成本18%,但国内出口大米离岸价每吨已暴涨至970美元,计入18%的税负,出口价格仍然高出 国内近2倍。如此高昂利润,如何控制国内大米出口?这种情形,与国内闹油荒,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却加大出口如出 一辙。

  经济规律无法阻挡,保证国内粮食长期稳定的根本办法,消除国际粮价远高于国内粮价的“外患”,只有从内部提高 粮价着手,使国内粮价尽快与国际接轨。

  中国粮食的“内忧”则更深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碎片化的小农经济使种粮的比较收益几乎低到历史上的 谷底。农业部发布的今年粮食生产调查结果发现,农产品微小提价并不能抵消快速上涨成本,最后农民获利0.055元,比 上年少0.105元。相对于农民售一斤粮食只有5分钱的利润,加工经销环节和超市零售环节,均获利明显。经销商平均每 斤赚0.09元。超市零售每斤稻谷赚0.05元,每斤挂面赚0.21元。更为重要的是,农民种粮食的生产周期长,在生 产环节中投入也最大,但是收获的农产品要想顺利销售获得利润,将受到产后收购、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制约。

  二是除了产后环节受制于人,产前和产中环节同样受制于人。特别是受制于中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农资集团两家垄断企 业。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家国有企业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际钾肥主要供应商签署的合同内容竟以“商业秘密”为由向公众保 密。按照国际市场化肥行业的权威杂志、英国《化肥周报》报道,国际市场上每吨钾肥的价格约为1800元人民币,与进口 相关的其他成本约为180元,而我国国内市场上每吨钾肥的价格高达4000元人民币。而我国钾肥的主要国际供应商加拿 大的PCS公司竟然是持有中化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化化肥”20%股份的大股东!其中,存在怎样的猫腻?

  虽然国家增加了农业补贴,但农民每亩获农资综合补贴增加额仅为11元,每亩因化肥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是30 元,农民负担不减反增。其中差额又进了谁的腰包?

  目前中国的粮食种植事实上受制于四重挤压:一是小农经济;二是粮价管制;三是化肥垄断;四是销售环节受制于人 。传统农民通过不断开荒扩大种植面积弥补损失,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则采取打工、种经济作物等方式弥补 损失,少种粮甚至不种粮似乎成为其明智选择。如此,农民种粮积极性每况愈下,国家无论采取增加储备、减少出口还是暂缓 生物能源战略,都是治标不治本,若不能做到存粮于田,上述举措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要做到“存粮于田”,根本办法还是市场的办法:一是在补贴城乡低收入阶层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国内粮价与国际 接轨,使其融入国际市场;二是打破农资特别是化肥垄断;三是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今日中国粮食现状,是一个经销 商面对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户农民,少数几个化肥企业面对全国性农民。只有这种关系切实有所扭转,农民的话语权重切实得 以加强,那时,面对国际粮价波动、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人民饮食结构调整、生物能源开发的现实,我们才能做到“手 中有粮,心中不慌”。(作者系北京资深评论员,杂文家)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