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粮农才有粮食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10:37 《小康》杂志

   呵护粮农,才有粮食安全

  “尽管各种形式的‘米袋子’工程,总是不断地成为各地领导的政治表达,但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眼下,许多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已消失殆尽,他们宁肯离开土地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如此,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让我们意识到,惟有爱护粮农,才会有“不惧”粮荒的底气。

  贱粟卖难:贾桂林们的无耐与伤感

  国际米价飞涨,而国内稻谷价格却一直在低价位徘徊。黑龙江的一些农民,在2007年秋至2008年4月间,一直在为卖稻谷犯难。

  黑龙江省建三江农管局前进农场的种地大户贾桂林,种植水稻600多亩,2007年秋喜获丰收,得到380余吨稻谷。胖鼓鼓的稻谷袋子,码得跟小山似的。可他全家却笑不起来:粮价太低!

  粮库的墙上虽然贴着“从2007年12月1日到2008年3月31日,黑龙江全省启动了水稻最低收购价,标准是三等粮每斤7毛5分钱,等级每上一级,每市斤的价格就涨两分钱”的通告,但对于水份和杂质等等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凡超过0.5个百分点都要扣钱,最低收购价并不是实际支付给农民的价格,到农民手里,每斤往往就是6角多。如果与粮库有特殊关系的则除外,而贾桂林则在此之外。

  他无奈地以每斤6角7分和7角的价格,把稻谷全部卖给了粮贩子。他向记者解释说,国际稻谷价格在高涨,而国内价格极低,国家保护价虽然三等粮每斤7角5分,但粮库扣水分杂质很苛刻,尽管农民把粮食收拾得很干净,经常被打四等甚至五等,还要扣很多杂质水分,每斤低于6角7分。卖给粮贩子就能略微多收入点儿。因为粮贩子是以粮库价格为基点的,不论等级,只要出米率达到就行。

  贾桂林为记者算了一笔帐:600多亩土地,好地孬地一均,亩产水稻也就1000斤,按每斤6角7分计算,扣除每亩的种子化肥人工,以及198元的承包费,每亩成本就高达600多元,一亩地赚不足100元钱,全家4口人,忙的时候每早2点左右起床准备下地,晚上看不见才收工,累死累活一年,在自家拥有30万元全套农机设备,且2007年大丰收的情况下,总共赚钱不到6万元。

  如果全靠人工,成本比这要高,种地亩数少的,自然收入更低,有的就不赚钱了;如果遇上灾年,还会赔钱。

  “我们农民,只希望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可如此粮价,让我们的希望落空了。”贾桂林伤感地说。

  为什么不等价格上涨再卖?

  贾桂林回答了记者的问话:老百姓压不起,别说每斤6角多,就是3角4角,那也得卖,总不能沤粪肥吧。

  第一要还贷款。2007年贾家贷款10多万元,在2007年11月15日前必须还清;第二,在4月前,必须购买新一年的生产资料,需要几十万资金;第三,自己不具备储存条件。普通农户家盖的粮仓大都很简陋,无法防雨,还不能防鼠,春天地气上涌,稻谷容易腐坏损失巨大;第四,农民根本无法预知市场,谁也不知道稻谷价格是涨还是落?开始,6角多的价钱,谁也舍不得卖,最后很多人不得不买。自己承包稻田10来年了,还得年年靠贷款种地。当地许多农民也都只能靠贷款种地,苦的总还是农民。

  “种植15亩左右水稻,只有亩产在1000斤左右达到每斤1元钱左右,才划算。7毛左右不赔钱就阿弥陀佛了。”黑龙江省依安县的一位农户对记者说。

  同为前进农场的种地户黄金涛也向记者发出了卖粮难的感慨。

  他承包了农场480余亩土地。自家有30余万农机设备,在2007年收获粮食52万余斤。他把稻谷收拾得干干净净,估摸着怎么也能打上二等,卖个好价钱没问题。

  他找来了乡亲帮忙装了车,就去了粮库,又找到了关系。然而定级之后,他非常失望,是三等,可是,又不能再拉回去,只好卖。

  他是自己雇车把稻谷送到粮库的,运费是每吨公里40元,然而,让他心急如焚的是冰天雪地里苦等两三天也卸不了车,一晚上就要给车主交压车钱500元,他最多压车4天。他不明白粮库为什么那么慢,他对记者说,加些人手不就完了么?

  扣水分扣杂质扣运费,七扣八扣,每斤他仅仅剩下了6角7分,每亩的纯利润就在60元钱左右。他说,没有关系的,还卖不到这个价钱。

  虎林市农委副主任张显钢根据统计发现,农民实际卖出的价格普遍远远低于最低市场收购价的价格:国家最低收购价应该是在7角5分,那么,经过扣杂,扣水等,卖在7角钱就不错了。

  “国家虽然有最低收购价,可是也只是一般年景的保本价,根本不能保证粮农在一般年景的增收,而且,很多国家粮库容量还不到粮食生产总量的一半,很多农民的粮食,还得卖给米厂和粮贩子,而一旦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的时候,米厂和粮贩子必然不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来收购稻谷,粮农的利益,还是不能保证,”黑龙江佳木斯某米长厂长郭青山告诉记者:“这就是国际米价暴涨国内粮价上涨而很多粮农增产不增收的原因。”

  如此下去, 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8年种地,情况难料啊,每吨进口二氨涨价二三千元,每吨柴油涨价700多元,人工每人每天涨价20元甚至三五十元不等……一个人工按每天涨价20元,我雇工近30人十余天,涨价费用就是7000余元,”贾桂林掰着指头向《小康》记者介绍情况:“如果粮价再像2007年秋一样,我们真要投河了。”

  2007年,一些农户增产,没有增收,在2008年,随着种子、化肥、柴油、人工等费用的激增,一些农户担心,种粮已经无利可图,他们选择了离开。

  在黑龙江省某农场,一些农民纷纷离去。农场不得不将土地重新转租。农场第九管理区主任周某说,他们区里有上万亩的土地需要转租,占到了总面积的1/4。

  “随着种粮人的积极性降低和水稻面积的减少,2008年的产量肯定减少。”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艺师矫某通过调查发现,2008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将很难超过2007年。 

  “尽管各种形式的‘米袋子’工程,总是不断地成为各地领导的政治表达,但是,10多年来许多农民为城市居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已经消失殆尽;为自己生产粮食的农民群体,也在大幅度地减少,他们宁肯离开土地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打工。”黑龙江省政府的一位官员分析道:“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他还说,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沙漠化等因素,生产粮食的耕地正在锐减。由于化肥使用、水土流失、土壤酸化等因素,耕地质量也在逐渐下降。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立国之策,均为工业补贴农业,甚至以工养农。英、法等国的农民每年最多可获得的补贴是30万美元,美国则高达36万美元,”一位学者说:“高补贴铺垫的高效率农业,使他们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面对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自然能够置身事外。”

  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不能呵护和保护粮农的国家,就不会有真正的粮食安全。

  采访结束,记者即将离开黑龙江省时,黑龙江省政府发改委某官员向记者透露了让人宽慰的信息:今年国家启动最低粮食收购价以来,国家已经向黑龙江省投入收购粮食资金608亿元,中央财政今年增加粮油生产大县奖励资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46亿元。另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加快了2008年农业农村方面的投资下达进度,并再次提高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农业部则发出紧急通知,力争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9亿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将采取10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包括增加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再增加50亿元良种补贴、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以强化粮食收购补贴,稳定农户生产预期。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