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声俊: “贵粟” 制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10:37 中国网 (来源:《小康》杂志)

  种粮者无利可图,你拿什么让他们扩大再生产呢?古代理财家都知道实行“贵粟”政策,现代人更应该明白实行适度高粮价政策,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否则农业粮食发展无从谈起。

  丁声俊

  1940年3月生,北京大学毕业,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专家。曾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或部委重大研究项目,并与国外教授从事合作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曾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务院农村社会经济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甚丰。

  丁声俊,一位自称在“粮食堆里”钻了数十年的老学者,国家粮食局研究院的老研究员、粮食经济学者,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侃侃而谈,阐述他独特的粮食价格观、粮食安全观和粮食储备观。

  对粮食发展起根本作用的是价格

  现在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目前粮价上涨的幅度远远低于城市人收入上涨的幅度。目前的粮食价格还没有达到合理高度,还应该继续温和地上升一点儿。

  《小康》:你曾引证古代“贵粟”粮策,能展开谈谈粮食价格如何起作用吗?

  丁声俊: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调节多种利益关系的强大杠杆。我主张“贵粟”,就是实行适度的高粮价政策。高粮价让农民增收,要让农民得到好处。

  目前粮价上涨具有温和性、结构性、合理性、可控性的特点。长期以来,粮价一直低迷,农民兄弟收入一直低下去,生活一直苦下去,农业粮食发展就有萎缩危险。

  现在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城市居民应该理解农民种粮不容易。针对城市低保人员、低收入者、大学生这部分人群,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粮食作为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给低保人民以补贴。不应该因为这小部分人群,让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种粮无利,让整个农业粮食都发展不起来。

  目前粮价上涨的幅度远远低于城市人收入上涨的幅度。近年来实施的托市收购政策,就是为了把粮食价格“托“起来,为了在粮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给农民一个种粮的积极信号和信心保证。

  今年的托市收购价格已经有所上涨,我想稻谷一斤再涨三四分钱,小麦一斤再涨两三分钱都是不为过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小康》:民以食为天,高粮价政策是否会引发系列的物价上涨?

  丁声俊:粮价是百价之基。肉食品价格与粮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所有物价上涨都和粮食有关。如去年爆涨的是猪肉,大家都说是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这种看法不确切。实际上粮价还没上调时,猪肉价格已经开始上调了。猪肉大幅度上涨主要是因为疫情和规模化养殖跟不上,是猪肉供求关系失衡造成的。

  在现在的消费结构下,不像以前低消费水平的时候,粮食能成为宝中之宝。现在很多价格并没有受到粮食的影响。实际生活中,粮价不涨的情况下,其它也是照涨不误。

  总之,我的粮食价格观主张的是适度高粮价,对农业粮食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大有好处。

  中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我认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90%之间就足以保障国家安全,过度追求高自给率使我们耕地负担很大。除了18亿亩耕地发展谷物之外,同时我们还要放开海洋、山地、沙漠、湖泊等,来播种木薯、山茶油等,生产其他多种食品,这些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可减少耕地的压力。

  《小康》:13年前,美国布朗先生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悲观论调,13年过去了,现在咱们国内的粮食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了吗?

  丁声俊:13年的实践表明,特别是近4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而且储备增长,事实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多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对外依存度很低。

  我的粮食安全观,是“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提出以粮食为重点的食物安全,有利于发挥整个资源的效应。像广袤的草原,广阔的水域,广大的丘陵等自然资源都可合理开发,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人的身体健康除了需要谷物之外,还需要动物蛋白食品,因此我们需要放开眼界、放开全部国土资源,来发展食物。粮食安全不应该仅仅狭隘的看粮食,而应该看的更广阔、更远大一些。

  《小康》:今年“两会”上,袁隆平院士提出要彻查各地的粮食储备。在储备粮方面,中国目前的储备粮能够保证安全吗?是否存在袁院士的担忧?

  丁声俊: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到18%的粮食储备标准,我认为对中国不完全适用,对中国来讲,这个储备标准太低了一些。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版图广大,中西部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不平衡,多种风险难以预料,如果粮食储备太少,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粮食安全是保障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有足够的保证身体健康的食物。在中国,粮食安全储备量应当提高到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30%左右。这包括战略储备、周转库存等。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地区分布都要合理。

  袁院士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个别案例,这种个案是存在的。过去确实出现过造假的现象。现在,国家粮食行政部门每年都组织检查,中储粮也常组织异地互查。总的看,国家粮食储备还是可信的。

  通过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对于大宗粮食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及制粉,要严格控制出口,对于小宗的粮食品种(像小杂粮、小杂豆)要继续放开出口。

  《小康》:在去年粮价上涨情况下,国家在贸易政策上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这些贸易政策是否合适?对保证国内供应影响多大?

  丁声俊:最近,国家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但是,要把杂粮、杂豆等大宗粮食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对于大宗粮食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及制粉,要严格控制出口,对于小宗的粮食品种(像小杂粮、小杂豆)要继续放开出口。

  我认为对于小杂粮、小杂豆等品种限制出口不妥。因为小杂粮、小杂豆在中国产量很大,多分布在我国绵长的边疆地区,多不占用优良的耕地,在耐干旱或是半干旱的丘陵地,生长以后对土壤改良有好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我国的小杂粮、小杂豆历来以国际市场为主,在世界上独占鳌头,是中国的特产,而且目前国际市场的价格比国内要高得多,利用这些我们可以赚钱。

  第三,种植这些作物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可以靠这个增收,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而且国际上我们有传统的市场。

  第四,出口这些并不影响我们的粮食安全。小杂粮、小杂豆和我们的粮食安全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国际影响上也不会导致WTO规则的非议。

  宏观调控总体是对的,中国粮食能够保证自给,因此小杂粮、小杂豆应该自由的出口。

  《小康》:大豆是中国农产品第一个放开自由出口的品类。当前国际大豆价格高涨已经严重影响国内食用油市场。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丁声俊: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农业粮食日益外向化、国际化,这是有益的,也是必然趋势。我国在确保国家粮食主权、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融入国际分工中。在中国人均耕地和水源数量低少的情况下,要求每一种产品都靠我们自给自足,这不大可能,而且给农民的压力太大了。

  从这种国情和需求出发,中国的三大谷物品种(稻谷、小麦、玉米),我们必须要保持较高水平的自给,但对有些品种,我们在一定程度保持自给的基础上,要更多的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比如说大豆、大麦。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是我们的民族产业,但是大豆的需求量很大,中国本土不能够满足需要,在国内也要保持一定的自给率的情况下,这样的产品不妨多进口一些。

  我们进口这些我们缺少的品种,就等于进口了国外的耕地和能源。

  因此在目前大豆多进口一些的情况下,不要惊慌失措。进口了大豆加工成产品还会有些出口,拿出去赚了更多的钱,又扩大了就业。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有新的思路。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粮食主权。现在由于种种原因,似乎我们的话语权不是太多,这要防止。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要有信息对称,不上当受骗,掌握自己的粮食主权。

  专家观点>>

  钱学森

  沙漠有其独特优势:阳光充足,这可以利用。缺水,是制约因素。但是,这在现代技术面前,已经不是问题,滴灌和微灌等,已经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以色列是个先例。充分利用日光生物技术,沙漠完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我国沙漠和戈壁面积约16亿亩,与农田面积一样大。大部分面积有降雨,有植物生长。目前,人们对沙漠的利用,仅限于药材,也是仅仅挖掘,而非种植。其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任继周

  大农业,自然把林业包括在里面,它是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有生命力的。搞建设,这里一点点,那里一点点,成不了系统工程,没有生命力的。种草,要有草地革命的概念,完善的草地农业系统,可以提高梯地肥力,提高粮食产量,中国食物结构怎样呢?

  我叫它2+5模式:2亿吨的口粮,5亿吨的饲料。现在我们一说粮食就是4亿吨、5亿吨还不够,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这个5亿吨里面好多是饲料,人畜混合着吃的,这个办法不行,人畜要分开。

  我的观点是:到2020年,预测总人口14.5亿,需要生产食物7亿吨,其中2亿吨是给人吃的(粮),5亿吨是家畜吃的(这部分转化成奶、肉、蛋,即动物食物层,最后还是给人吃的),可以种草来解决。5亿吨饲料你靠过去的“以粮为纲”肯定不成,你必须搞草业。

  刘 恕

  沙产业必须把握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这也是在荒漠地区开垦农田很重要的一个事情。但是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钱老在1995年就说了,不能大规模的。一个你有可能开发,另外一个一定是合理开发。现在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担心的,就是当人们追求商业利益的时候,很难把水资源看成是个整体。

  所有先进的国家包括美国水资源是严格由国家控制和管理的,密西西比河则是用军队方式来管理的。

  因此对于沙产业概念,如果你用它,必须是高技术的、节水的,比方说我节水设施搞清楚没有、比方说设施棚有没有,比如说现在生产微藻,太阳能转化效率提高、品种改良,所有的技术要集成,才能成为沙产业,沙产业是第六次产业革命,在前几次革命基础上,最高一级的。我们现在沿着这个路去探索,我说是小荷尖尖初露角的过程,而不是说用这个名词去大发展。

  科学家的观点不应该简单化,现在的沙产业林业上叫得多。就算这样,那也应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融合,实际上没有达到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沙产业范畴。所以钱老很早就提出“不要轻举妄动,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限制。  (来源:《小康》杂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