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云南玉溪干部公开选拨成绩好者遭流言骚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04:31 新京报
![]() 考试结束后,报纸上登出了笔试和面试的结果。考了第一而未被选用的李冬梅,认为公选存在很多问题。 本报记者 褚朝新 摄 ![]() 结果公布前,李冬梅收到了这样的信息。 泄密的发生 一名参选官员给李冬梅发的信息,与几天后公示的内容一致 接受考察后,李冬梅等人开始了等待。 一等三个多月。 “此前报纸上发了7次公告,电视台也多次报道,这次公选是玉溪人关注的热点。按正常情况,很快就应该出结果,可上面议而不决。”一名参加过公选的官员称,当时全城议论纷纷。 在此期间,一个消息在参加考试的人员中传播开来:统战部副部长职务,考察组推荐了第二名张丽萍作为候选人。 玉溪市纪委副书记席佐能记得,当时考察组确定了推荐人选,公选领导小组还没有开会讨论,就有人知道了确定的是张丽萍,并有人开始举报张丽萍有问题。“这个信息怎么走露出去的呢,我当时就觉得有问题。” 根据玉溪市委组织部的调查,当时有官员给李冬梅发短消息,告诉她考察组建议人选是张丽萍。 随后,更直接的泄密行为发生了。 2007年5月11日下午,玉溪市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此次公选干部任用人选问题。当日中午,有参加此次公选的官员给李冬梅发短信,“下午要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任用人选。” 当晚7时15分,该官员再次发短信给李冬梅,“听说我过了,统战职位暂时空缺……” 玉溪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马春明介绍,事后市委组织部找到了该官员。该官员承认发过短信,但是他从何处得知该信息,“由于时间太长,加之没有刻意记在心里,因此信息来源已经无法确认。” 玉溪市委组织部最后的处理意见是,对该官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但认为此事并不影响公选的公正;至于泄密途径,因该官员“忘记了”,也就无从调查。 公选结束后,该参选官员被任命为玉溪市某局副局长。 听说要用第二名张丽萍,又得到泄密信息,李冬梅认为公选有问题,开始不断举报。 从李冬梅提供的手机信息看,她收到的泄密信息,与几天后发布的公告内容一致。 桃色流言 “考了第一还没有被录用,那肯定是有什么问题。”流言开始在城里蔓延 2007年5月14日,《玉溪日报》刊登了一份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公示的四个职位中三个是此前公开选拔的,但统战部副部长未出现在公示中。 也就是,报考该职务的所有人落选。 7个月后,一名未参加公选的官员被任命为统战部副部长。 “105个人,都不如这个人,为什么不如她,也没有一个说法。这个打击面太大了。”2008年5月14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 这名官员认为,此次公选,笔试、面试都公开透明,但到了考察期就变得复杂了,“本来是很好的人事制度的改革,最后发展成为一场闹剧。” 玉溪“官场”对公选之事议论纷纷。 随后,关于李冬梅有生活作风问题的说法在坊间流传,“考了第一还没有被选用,那肯定是有什么问题”。 李冬梅说,公选结果公示后,某晚她接到了一个同学的电话。同学在电话里说,在组织部基建科任副科长的同学王宏明,在饭桌上说李冬梅考了第一没有被任用,是因为有生活作风问题,是某领导的情妇,还有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之后,各类传言蔓延。 当年7月,李冬梅被派往浙江学习半个月。李冬梅说,学习归来时,在家门外,一位熟人拦住她,小心翼翼地问:“出来了?”李冬梅不明白什么意思,含糊答了一句,“嗯,回来了。”进门后,母亲告诉她,“外面到处在谣传你出事了,还说你被双规了。” 据李冬梅讲,2007年9月9日,她还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听说你和你老公离婚了?” 张红胜也听到了关于李冬梅的流言,“当时很多人都在说,全城都在传。” 马春明说,事后曾找王宏明调查。王宏明称,2007年5月,有同学问“李冬梅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你们组织部怎么不用人家?”他回答说,“具体我也不清楚,我没有参加考察,社会上有些传闻,可能是某些方面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吧。” 李冬梅认为,她考了第一名没有被任用,而组织部官员说的话又令人有揣测的空间,难免会传谣言。李冬梅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不过,2008年5月14日,玉溪市纪委和组织部官员都称,在整个公选期间,他们没有接到关于李冬梅有问题的举报。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