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北京报道
出国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去?我在中国吃得饱穿得暖,为什么要出去
中国记协二楼会议室,新闻发布会刚刚散场,就有个记者跑到许海峰面前问:“听说您和奥组委签了保密协议?”
“火炬手都签了。”许海峰面露微笑,“你不用问了,我是不会说的。”
有外媒认为,在中国,任何体育明星取得的成绩都无法与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意义相提并论。24年前的冠军很可 能成为北京奥运最后一棒火炬手。
许海峰却说,这个预言会落空。不过,即使预言成真,也不过是他人生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检索许海峰在1984年以后的人生经历并不困难。电视台的年轻女记者希望他回忆1984年夺冠时的情景,许海 峰笑了,“都说了那么多遍啊”。
不过,对于许多局外人来说,24年间的节点与细节仍有些模糊。
1994年,许海峰退役,其原因是视力出现问题。正好中国女子手枪主教练准备退休,最终许海峰成为国家女子手 枪队主教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5天射击队颗粒无收。在所有优势项目都落空以后,许海峰对队员李对红说:“你是 一个傻子。”
他给李对红分析:“人只有两样东西是自己的,一是身体,一是智慧,其他都是身外之物,不要为这些想那么多,只 要尽力就可以了。”
谈了两天,李对红的情绪平稳下来,最终夺得金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许海峰所带的队员陶璐娜夺得冠军。次年3月,许海峰开始担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
2004年11月,他又成为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现代五项。
许海峰从查阅规则开始了解现代五项。2005年8月,钱震华就获得了世锦赛冠军。
当外界再次欢呼许海峰的神奇时,他坦率地承认,这枚金牌有一定偶然性,因为钱震华各个项目都发挥到了极致,马 术又抽到一匹特别好的马。
神奇,确实始终伴随着许海峰。但他认为,24年来的荣誉都缘于不断的努力。而1984年,那个以供销社销售员 身份获得的奥运金牌,只不过是一个起点。
《瞭望东方周刊》:人们都说,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改变了你的人生。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它,现在你的生活会是什 么样?
许海峰:那我也是奥运冠军,只是有点区别而已,因为第一块金牌容易被大家记住。它对人来说是个机遇,这个机遇 给了你,你把握住了,它才会对你的影响大一些。但我的荣誉其实并不在第一块金牌,那只是一个引子。
这20多年里我还一直从事体育运动,并且还算做得不错,所以大家还能记得我。如果我得到第一块金牌后就退了, 去做别的事情,也会有人记得我,但不会有这么多人记得我。金牌对我的影响,与我一直仍然从事体育运动有很大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是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影响大,还是24年来国家的变化对你的影响更大?
许海峰:当然是国家的发展变化对我的影响更大。1984年只是个开端,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目共睹 。原来我们出国看到什么都新鲜,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如我们。
国家发展这么多年,体育还是走在了最前面。从1984年到2000年雅典奥运会,我们的金牌数已经排到了第二 位。各行各业里,中国在国际上排第二位的还不多,说明了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也是对体育功能的重视。
体育的精神---顽强拼搏、凝聚力、团队精神等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需要,所以国家把体育排到非常重要 的位置。
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体育的某些功能将逐渐减退。等到经济再发展到一个高度后,会再从头开始,进入新一轮 发展。我分析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获得奥运金牌之后,不少冠军选择了出国。
许海峰:出国我肯定不会。出去再组一个队打中国,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再一个出国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去?我在 中国有吃有喝,吃得饱穿得暖,为什么要出去?
《瞭望东方周刊》:带领队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会不会感觉有些特殊?
许海峰:压力都是外界带来的。我的观点是,给你再大的压力,能力够也会做好,结果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 没有完成,那是没本事、能力不够,但不是没努力。所以,关键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我也是这样引导我的运动员。如果整天逼他们拿冠军、拿金牌,可能他们一个都拿不到。不说这些,他们反而会出好 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