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栾菊杰:一柄花剑两重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1:1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南京报道

  本来体育就是没有国界的,我觉得代表哪个国家不重要,又参加了一届奥运会比较重要

  2008年7月2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11天时间。整整50岁的栾菊杰在南京东郊灵谷寺旁的南京体育 学院击剑馆又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那是一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这座号称是全国省队条件最好的击剑馆,正是她1984年获得洛杉矶奥运会金牌之 后,由当时的江苏省长顾秀莲特批了75万元建造的。

  其实,一进南京体院,中央大道两旁就是江苏籍奥运金牌得主的光荣榜:葛菲、顾俊、林莉、阎森、黄旭、陈……栾 菊杰仗剑而立的大照片排在第一个。

  “因为我是江苏有史以来第一个得到奥运金牌的,他们都说,我拿着剑站在第一个就是为了保护南京体院。”车子驶 过,栾菊杰笑着对身边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的14岁女儿说。

  加拿大一去19年,但一回到这个家,却像是从没离开过。穿着明黄色T恤、黑色训练裤的栾菊杰,用地道的南京话 跟训练馆里的工作人员打着招呼,又走过去拍拍昔日队友、另一位女花名将肖爱华的肩膀,低语了几句,两人同时发出一阵大 笑。

  栾菊杰这次回南京,除了备战北京奥运,还从加拿大埃德蒙顿自己的击剑俱乐部带了一批加拿大和美国学生来与江苏 花剑队一起训练。“在南京练一周的效果相当于他们在加拿大练两个月”。

  栾菊杰的英语已经相当流利,跟她的外国学生在场边一边准备一边说着笑话,说到好笑处,栾菊杰居然一下子仰面躺 在地上,大笑不已。

  不过训练一开始,她马上就不再开玩笑了。

  先是准备活动---跑步。栾菊杰一边自己跑一边呼喊着队员们。“每天4000米的体能训练我从来不会比他们少 跑一步。”随后男孩们踢足球热身,女孩们则模拟进攻练习。中间有队员偷懒,坐在场边喘气,栾菊杰走过去用英语大声说: “你坐在那里多久了?赶紧上场啊!”小伙子马上红着脸重新跑回了队伍。

  两轮热身结束后,队员们穿上击剑服,准备开始正式训练。

  栾菊杰从剑囊里抽出两把剑,试了试弯度和手感,选中了其中一把。随后,她从衣柜里取出了自己的银色击剑服和黑 色面罩---50年的人生中,有35年她几乎每天都会穿上这身行头。只不过,现在,击剑服的背后写着的名字是“LUA N CAN”(栾 加拿大)。

  “以前我是把体育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现在把体育和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了一起。”她说。

  “一夜成名”的全民偶像

  对于30年前“扬眉剑出鞘”那段辉煌,栾菊杰已不愿一遍遍重复。“报纸上都写烂了。”

  197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与苏联选手扎加列娃的比赛开始不久,对手的 剑重重地刺在了栾菊杰的无效部位上,由于这一剑刺得太狠,剑身承受不住剧烈的变形而断裂,折断的剑头飞迸了出去,栾菊 杰的左臂因此遭到重创,“断剑把手臂穿透了,肉都翻过来了”。她只是简单处理就又回到了赛场,奋战了两个半小时,最终 以5比4击败了对手。

  在那场锦标赛上,栾菊杰最终夺得亚军,是亚洲选手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也使被欧洲人垄断的世界剑坛从此开始关注 中国。

  这个事迹被作家理由写成了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在“文革”刚刚结束的1978年,“栾菊杰精神”得到了极 高的评价:“八亿人民扬眉吐气,毫光四射。作为体育战线一名普通战士的栾菊杰,她的剑脱鞘而出,凝聚着祖国的灿烂霞光 !”华国锋发出了全国青年向栾菊杰学习的号召,峨嵋电影制片厂根据栾菊杰的击剑生涯拍出了电影《剑魂》。

  “那时,基本上是现在人说的‘一夜成名’。”栾菊杰轻笑着说。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在决赛中又一次以大比分击败民主德国选手,获得女子花剑金牌。她被巨大的 荣誉推向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当年在江苏电视台任记者的彭坚克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整个国家正从低迷到开始探索振兴之路,栾菊杰和 中国女排的精神是当时的中国特别需要的。”

  那一年8月底,栾菊杰和其他江苏籍奥运代表团成员返回南京,省长顾秀莲亲自迎接。栾菊杰的丈夫顾大进当时的身 份还是“男朋友”,他记得,由于当时人太多、气氛太热烈,栾菊杰甚至在忙乱之中错拿了别人的包,“损失了很多重要的奥 运会纪念品”。

  彭坚克查看了自己当年的采访笔记:栾菊杰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了三点,一是出征前和奥运会过程中,中央和全 国人民的关心和鼓励;二是教练的帮助;三是合理的战术和创新的打法。

  栾菊杰“自曝”说,自己是进攻型选手,而奥运会前,她和教练研究出了一套攻守结合的打法,在关键时刻使出,让 对手措手不及。

  辉煌10年,经历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

  实际上,这块奥运金牌背后,更多的不是打法的创新,而是意志上的超越。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78年开始 ,栾菊杰就被肾病困扰,直到1988年退役,整整10年,都生活在对抗疾病和“为国争光”的双重压力之下。

  栾菊杰自己曾回忆说,1978年由于还没有拿到世界冠军就获得了如此之高的荣誉,觉得“承受不了”,于是下狠 心一定要拼命训练。由于训练强度太大,肾脏出了问题,每星期都要去抽血,且因为浮肿,本来很瘦的人看起来却很胖。

  栾菊杰现在可以平淡地谈起当年经历的痛苦:“打针以后吸收不了,屁股后面都是硬块。什么样的中药都吃过、什么 样的中药都试过,哪里有好的医生我都去。”

  与栾菊杰相伴20多年的丈夫顾大进说,栾菊杰是那种“只要对身体和训练有好处,再苦的方子、再难喝的药她也会 毫不犹豫地喝下去”的人。后来在加拿大也是,为了身体,什么药都喝过,针炙时细针都不管用,要用钉子一样粗的针。

  30年之后,栾菊杰面对本刊记者,把这段时间称为“压力下的享受”。“我那个时候唯一的信念就是,拿到世界冠 军。我们那个年代,做运动员就是要出头,有一句俗话说:‘拿到冠军就是楼上人,拿不到就是楼下搬砖头’。”

  栾菊杰说自己的心态一贯平和。而顾大进证实,栾菊杰1984年夺冠后完全没有特别激动或者当场流泪,“她是那 种体力耗尽之后的疲惫,脑中一片空白,连新闻发布会都没参加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醒来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拿了奥运会金 牌”。

  但夺取奥运金牌还远远不是栾菊杰人生中磨难与奇迹的终点。1988年,30岁的栾菊杰带着大病初愈后的虚弱身 体出征汉城,她被“内定”为夺金指标之一,“去的时候乘的是头等舱”。但由于年龄偏大且身体虚弱,最终没能再次夺冠。

  回来之后,栾菊杰就退役了,她产生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加入国际剑联,帮助中国击剑界扭转常被判罚不公的劣 势。为此,她选择了去加拿大留学。

  他们说我的心很大

  1990年,克服了语言障碍的栾菊杰进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担任教练。此后19年,直至今天 ,这个职位没有变过。

  在这期间,埃德蒙顿俱乐部从5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已是北美最大的击剑俱乐部之一。顾大进说,每年夏天, 有不少美国家长也会把孩子送来练剑,“她在美国名气很响,去比赛从来不用交报名费,而且总是被列为种子选手”。

  俱乐部里的孩子都叫她“菊杰”。栾菊杰说,她平时跟孩子们没什么距离,什么玩笑都开,但训练起来很认真很严厉 ,“我说Yes他们不敢说No”。

  “我说我就是中国人的方式,来了就要听我的。有时候加拿大孩子说不行,你不可以这样,我们付了钱的,我们可以 炒你你不可以炒我们,我说我就可以炒你,你们炒我才好呢。”

  现在,每年在埃德蒙顿都会举行“栾菊杰杯击剑公开赛”,是规模和影响力仅次于加拿大全国锦标赛的一项重大赛事 。

  仅在2008年上半年,栾菊杰就获得了三项大奖:被加拿大最大的妇女时尚杂志选为“加拿大80名最值得关注的 妇女”;入选“埃德蒙顿城市名人”;获得“阿尔伯塔省杰出妇女成就奖”。

  顾大进告诉本刊记者,这些荣誉不是颁给世界冠军栾菊杰,而是颁给20年执教北美最大的击剑俱乐部、对社区体育 做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个栾菊杰。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加拿大主流社会对一个中国移民的承认。

  “他们说我的心很大,能容得下任何人,有再痛苦的事,我工作也一样认真。”栾菊杰说。

  但栾菊杰没能实现她进入国际剑联的梦想,原因是大女儿的病。今年17岁的大女儿有先天性的心脏问题,经历过数 次大手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为了女儿的治疗,栾菊杰放弃了自己最初的学好英语加入国际剑联的想法,和20年中不断涌上心头的回国打算。

  “这么可爱、这么善良的一个孩子,她的命是捡回来的,这真让我把人生看透了---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了。”总 是一脸爽朗的栾菊杰,眼圈微微的红了。

  49岁“高龄”重出江湖

  2007年初,栾菊杰又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重出江湖,从头开始打奥运会资格赛。这意味着,她要自费参加在全 世界十几个国家举行的比赛,与大多数年龄只有自己一半的选手们竞争,一剑一剑地攒积分。

  栾菊杰说,她知道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失败的几率大于成功。自己不但要负担所有费用,还要损失掉很多工作的时 间。

  但另一边也很诱惑---她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金牌选手,为中国体育和中国击剑创造了历史,如果能在中 国第一次举行奥运会时再次参赛,也将是创造历史的。

  栾菊杰做了一个选择---以前,体育关乎祖国荣誉;现在,体育只是自己的人生,而人生就不能留下遗憾。而且, 她想过了,和当年一样,“第一,我不怕失败,第二,我不在乎别人怎么去评论我”。

  “本来体育就是没有国界的,我觉得代表哪个国家不重要,又参加了一届奥运会比较重要。”她这样对本刊记者说。

  丈夫顾大进只说了一句:“你天生就是为奇迹而生的人。”

  栾菊杰于是开始了从亚洲到美洲和欧洲共17个国家的积分赛之旅。一开始的亚洲站找不到感觉,很不顺利,丈夫给 她打电话说,就当是给自己放假去旅游了。后来,她越打越好,但却招来了加拿大队友的不满。

  顾大进回忆说,一位加拿大选手在比赛中用明显粗鲁的动作攻击她,想让她受伤退出比赛。另一位积分与她相近、被 她视为“孩子”的24岁的队友,甚至不惜在办签证时耍手段,企图阻止她出国参赛,压下她的积分。

  后来,栾菊杰在家做饭时,又被鱼刺刺伤了持剑的左手,毒素一直蔓延到上臂,而唯一有效的药物又引发了她的皮肤 过敏症。最后,还是中医针灸起了作用。

  说起这些,栾菊杰很平静,“体育就是这样,拼的就是一个机会,我突然要出来挑战,人家不舒服是很正常的。”

  而最后的最后,人生中总是痛苦与奇迹并行的栾菊杰又一次艰难地赢了,她获得了代表加拿大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

  我要享受这个过程

  2008年7月14日,栾菊杰选择了50周岁生日这天,与丈夫和三个孩子飞返中国,备战北京奥运。

  栾菊杰上场训练时,顾大进用一台佳能DV在场下记录着一切。这台DV是加拿大最大的电视台CBC交给他的,奥 运会后,CBC要为栾菊杰制作一部50分钟的纪录片。

  在栾菊杰又一次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后,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都做了专门报道,在她抵达南京的第二天 ,法国《新闻时报》记者就跟到了南京采访她。8月5日,她还将在北京接受CNN的专访。

  栾菊杰说,现在她不是世界冠军和夺冠热门人物了,采访她的反而都是“国外的大媒体”,她想,原因大概是,“在 这个人身上要找到一点东西,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

  7月20日,栾菊杰在南京体院为江苏击剑队做了一场报告:我现在可以吹点牛了---我又出线了。奥运就是一种 体育精神,并不是比赛和金牌。

  她还说:“我对自己没有任何目标。我现在进奥运会了,就是要享受这个过程。”

  她特别告诉本刊记者:“我在中国的时候,一直生活在四个字当中:谦虚骄傲。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只能上不能下, 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就说你谦虚,输了就说你骄傲,我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现在,我的生活里也有四个字:享受快乐。”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