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宇宽:善的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9:31  《小康》杂志

  文/郭宇宽

  尽管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5·12大地震却深化了人们对于慈善的理解。

  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字显示,自2005年放开私募基金会的申请以来,中国已经有300多个私募基金会出现。与 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相比,那些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向社会募捐,大多由企业或者企业家发起,但在慈善理念方面却展现了让人 耳目一新的风采。

  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周庆治先生强调,“慈善并不只是在捐款支票上签个字那么简单,而要保障每一分钱花出效率 和质量来”。灾后的第三天,南都公益基金会“紧急安排1000万元专款,用于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开展救 灾和灾后重建的公益服务。”而且专门用于“专业人士和专业志愿者的人力资源服务成本,原则上不提供物资、硬件购置的资 助。”“这一千万比起动辄几十个亿的红十字会来说不算什么。但我们的目地就是为了帮助民间组织成长,并发挥作用,我们 的第一笔资助都不超过5万,就是要鼓励和激活大家竞争,看哪个组织做得好,花钱效率高,就再提供第二笔,第三笔的资助 。”

  有一些企业家直接把企业家能力运用于慈善事业中。从什邡和都江堰灾区考察回来的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痛 心地看到那么多学校倒塌,他准备筹集6000万用于灾区学校建设。笔者问他,有没有考虑捐给哪个机构来做,他自信地说 :“用不着,我们直接来干,盖房子,搞建设,我们企业就是专家,而且效率高。”

  今天在地震的废墟上,甚至在未来的5-10年,一场竞争正在自发展开,这和我们以往所熟悉的竞争,不一样,笔 者把它称作“善的竞争”。30年前的改革开放启发了赚钱的竞争,而在竞争中一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壮大了中国经济的力 量。

  这一次的灾难却自发地在促进中国的第二次开放,笔者把它称作“社会治理”的开放。在这次开放中,社会意识到, 慈善和关怀及一些公共品的提供,并不是,也不该是任何机构和组织的特权,任何有志愿的公民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直接参与 。这场竞争,竞争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花钱,竞争谁能最有效,最明智地运用资源造福社会。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