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国大使:与奥运发生亲密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16:45  中国新闻周刊

  北京奥运开始了,驻华外交官们的体育外交也进入了一个高潮

  ★ 本刊记者/陈君

  8月11日,在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1/4决赛中,中国选手杜婧和于洋2比0击败日本选手小椋久美子和潮田玲子;同一天,日本泳坛名将北岛康介摘取男子100米蛙泳的桂冠,并以58秒91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三原祥二非常关注这两场比赛,尽管他无法到现场为日本选手呐喊助威。

  “我要协助安排好日本运动员在中国的生活,保证他们以最良好的状态参赛,非常忙碌。”三原祥二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我只能通过电视来观看比赛,真的很想去现场,争取吧。”

  奥运会是最高级别的“体育外交平台”

  与三原祥二不同,伊扎迪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看奥运。

  他在伊朗驻华使馆工作了整整7年,“时间太久了,我想过更自由的生活,可以自己安排的生活,所以选择离开。”不久前,他卸任伊朗使馆新闻官,开始经营自己的贸易公司。

  身份改变了,但他在伊朗使馆依然畅通无阻,“我喜欢打排球和游泳,伊朗使馆有标准泳池和篮球场,那是我们锻炼的好地方。”

  伊扎迪透露,63岁的伊朗大使曼苏里也非常喜欢运动,“不过,他年龄大了,只能从事一些不太剧烈的体育锻炼,比如乒乓球。”

  大使本人却丝毫不服老,“年轻的时候,我爱踢足球,更爱打排球,现在排球打得也不错。”

  据他们介绍,几乎所有的伊朗男人都喜欢球类运动,尤其是足球。“在德黑兰,到处都是踢足球的孩子,可北京满大街踢足球的孩子,太少见了,”伊扎迪感叹道,“中国足球不太行,这恐怕是原因之一吧。”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本次奥运会,伊朗派出了52名运动员组成的体育代表团,伊朗使馆主要参与接待工作,大使曼苏里要当好“后勤部长”。

  伊朗在近3届奥运会上收获颇丰,每届都有金牌入账,悉尼奥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雅典奥运会上获得6枚奖牌,其中2枚金牌。

  作为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曼苏里更特别看重奥运会“体育之外”的作用。

  “任驻中国大使期间,我觉得许多中国人民对今天的伊朗还不太了解。我想,奥运会对于介绍当今伊朗是一个好机会。”奥运会开幕前,曼苏里大使曾表示,“如果具备条件的话,伊朗会举办有关活动向人们介绍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的伊朗。同时,我想伊朗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行为和表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伊朗的文化、道德和特性。”

  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也认为,对举办国而言,奥运会是最高级别和最大的“体育外交平台”——1988年韩国首尔奥运会就很好诠释了这一点:各参与国都不约而同地把奥运作为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大舞台。

  大使最爱乒乓球

  8月11日、13日,韩国著名舞蹈家鞠守镐新排的舞剧《天舞》,在北京奥运村的舞台上演出,“韩国政府希望通过奥运会加强韩中两国的文化交流。”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表示。

  韩国选手的成绩也是他在这一个月中最关心的话题。辛正承特别喜欢棒球,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毕业的高中是韩国棒球名校,从那时起,棒球就是他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棒球也是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辛正承还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中国乒乓球水平是世界最高的。我尤其期待王皓、王励勤在男子单打比赛中与韩国的柳承敏进行精彩比赛。”

  日本驻华公使道尚上史也最喜欢中国的乒乓球选手,“女选手是张怡宁、王楠;男选手是马琳、王皓,我很想观看他们的比赛。”

  同为乒乓球爱好者,在中国外交部去年以“奥运和外交”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英国大使欧威廉爵士曾受邀和邓亚萍“实战过招”。如今,奥运如期而至,欧威廉爵士要去现场观看比赛。

  “有一些我们比较强的比赛,我希望去看,比如自行车。在最近的世界锦标赛上,10个奥运项目中我们拿了8个冠军;(再比如)拳击,此次有8名运动员入选,是我们历史上最好的一次;还有帆船,我们一直很强,而且在青岛的测试赛中表现不错;还有赛艇,我们也得过奖牌。”

  但大使们的首要工作还是“服务国家”。据中国外交部官员介绍,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国际贵宾包括54位国家元首、16位政府首脑、9位王室代表、1位地区负责人和4位总统夫人。“所涉及国家的大使们就要辛苦了,保证领导人安全是第一位的。”日本NHK电视新闻记者佐藤说。

  “给伦敦奥运会搜集更多北京细节”

  英国将举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在本届奥运会闭幕式上,奥林匹克会旗将交给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欧威廉大使因此格外关注北京奥运。

  早在去年,英国使馆就成立奥运团队,与英国奥委会和伦敦奥组委合作,“给2012年伦敦奥运会搜集更多北京奥运会的细节”。伦敦奥运会筹备工作已经展开。

  欧威廉很推崇北京奥运会所倡导的“绿色奥运”理念,“伦敦也在努力,就是设计耗能小的场馆,用耗能小的低碳材料。(2012年)奥运会上百分之二十的能源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是我们为了让奥运会遗产可持续做的一点事情。新建的场馆也考虑到奥运会后可缩小规模,以方便为普通大众使用。”

  “更喜欢看电视直播比赛”的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使命相同——考察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运行,为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办冬奥会积累经验。

  体育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最喜欢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的澳大利亚大使芮捷锐,最希望伊拉克有一天能举办奥运会的伊拉克大使伊斯梅尔,最爱“玩”球但技术“非常差”的巴西大使内维斯⋯⋯都受邀参加了奥运会开幕仪或者观看奥运比赛,他们的生活或多或少与奥运发生了“亲密关系”。 ★

  《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奥运采访

  200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一项新的媒体政策(《采访规定》):为了“便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依法采访报道,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 本刊记者/刘向晖

  建国门某外交公寓163室,CNN北京分社。

  24小时,面向全球24个时区现场直播。这是一个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的媒体工作室。“Be the first to know”,奥运宣传资料上的这句话,道尽CNN在媒体竞争中克敌制胜的秘诀。

  2008北京奥运的报道,CNN不会等闲视之。

  早在奥运会开幕前,在北京分社原有9名正式员工的基础上,CNN专门从美国总部和香港分社调来21名精兵强将,组成一个奥运实况转播组。

  “我们这里24小时运作,没有明确的一天工作的开始和结束。”8月7日,CNN北京分社首席记者吉米(Jaime FlorCruz)在办公室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

  吉米是菲律宾人。1971年,20岁的吉米因在大学参加反对前总统马科斯的运动而被迫离开菲律宾。1972年,吉米来到中国,并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吉米在北京大学拿到本科学位,在北师大教过英语,还曾在央视的“Let’s Sing”栏目教英语歌。

  吉米报道中国的职业媒体生涯,始于1980年开始的两年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的特约记者工作。随后,他加盟美国《时代》杂志,并在上世纪最后10年里,担任《时代》北京分社的首席记者。随后,他来到CNN北京分社,并成为这里的负责人。

  从中国最初的改革开放,到中苏关系正常化,到邓小平逝世,到香港回归,直到最近的四川大地震,吉米亲历了并向全世界报道中国近30年来的重大事件。

  2006年11月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一项新的媒体政策(《采访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在此之前,如果CNN要在大陆采访拍摄,必须提前10天申请,被批准后,往往还得由有关部门陪同。

  “比如天安门,以前如果要去拍摄,必须提前10天申请,而且不一定获得允许。如今,只要登记一下,就可以自由进去采访拍摄。”吉米介绍说。

  媒体新政的实行,也使得CNN的“北京倒计时”(“Countdown Beijing”)特别栏目得以成功运作。在奥运开幕式前一周,CNN“北京倒计时”报道组,在北京的一些标志性的地点,架设摄像机,由著名主播John Vause和Anjali Rao现场采访报道中国人在奥运前的兴奋和期待。

  吉米也坦言,放宽境外媒体采访自由度的新政尚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个地区差异问题。

  “对于北京来说,很多部门以及机构已经知道这一政策,对采访会比较配合。但是到很多地方城市,他们仍然会拒绝,然后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一政策。”在一次去地方的采访中,吉米一行被当地政府官员拒绝了。他们认真地向受访者解释,最后受访者给北京的一个热线拨了一个电话,热线中得到证实,才接受了采访。

  美国另一家媒体——《纽约时报》北京分社记者杰安迪(Andrew Jacbos)也开始了奥运前后的忙碌。8月8日上午,他前往《人民日报》,时报总社来人和《人民日报》交流。

  下午去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采访临产的妈妈,因为8月8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听说有个医院,一位孕妇提前42天剖腹产,为的是在这天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

  下午4点接着去朝阳区民政部门采访当天结婚的新婚夫妇。回来之后就开始写稿,直到北京时间晚上7点前,发给纽约时报的网站。然后再重写一篇,发给第二天的《纽约时报》纸质版。

  这一采访发稿过程,一直持续到8月9日凌晨4点。在和《纽约时报》国际版编辑、前驻北京分社负责人沟通新的一天采访计划后,杰安迪才上床睡觉。

  20年前,杰安迪曾来过中国,并在某高校教英语。3个月前,杰安迪成为《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的记者。杰安迪觉得,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和在美国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出去采访,回来写文章。

  由于有着曾经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杰安迪在写文章的时候很注意。

  “很多中国人认为外媒对中国有偏见,我也这么认为。在写的时候,我会尽量不带有偏见。我写的文章也在网上发表,我会看到很多回复。很多中国人,尤其是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给我写邮件,我们一起探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我认为,在我报道的时候,我担心社会公众的看法,多过担心政府的看法。”

  在中国3个月的记者经历,让杰安迪感受到中国媒体政策的一些新变化。

  8月2日天安门管委会发布了《关于奥运期间记者进入天安门广场采访拍摄的公告》。

  公告称,奥运会期间,为使中外记者到天安门广场采访、拍摄有序进行,中外记者向天安门管委会提前电话预约。根据预约,可优先进入,并提供引导服务。

  天安门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此项规定已经开始实施,记者预约时需要提供MPC(主新闻中心,主要发布与奥运会赛事有关的信息)或BIMC(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为没有取得国际奥委会“奥运注册卡”的记者提供新闻信息和接待服务的场所,它的功能主要是对外发布有关中国和北京的社会新闻信息)记者证,而平时使用的记者证则不能预约。同时,采访必须通过安检,并且不能携带大型摄影设备,采访需提前一天。

  杰安迪打电话登记后,然后去天安门。有关部门对杰安迪的身份进行确认登记,“然后并没有人陪同,我们可以随意采访。从这个方面来讲,对我来说,没有限制”。

  杰安迪也提到,如果采访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时,官员常常会比较紧张。 ★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