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川情遥寄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11:24  新华网

  川情遥寄北京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黄堃、晓德发自汶川、北京 对于77岁的鄢定安老人来说,8月19日这一天和过去一样平常而安宁。

  早上起床后,他在汶川县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的院子里和大家一起打扫卫生,然后看了一会电视,又出门散了一会步。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他从奥运会开始后更关注电视节目了。19日下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和鄢定安老人交谈时,他非常高兴地说中国的金牌已经达到了39块,并对刘翔因腿伤退赛表示了惋惜。

  灾民牵挂中国金牌数

  8月19日,汶川地震一百天,县城街头景象平和,菜市场上鸡叫鸭鸣,商贩和市民人来人往。往前不远处,一群佩戴着“驻滇某集团军防化团”胸牌的解放军官兵正在仔细清理垃圾和杂物,一辆专业军车随后开始喷洒消毒液。

  当天进行的是防化团和地方卫生部门合作的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在县城多个地方,官兵们冒着小雨,清扫路面上的污泥和垃圾,并喷洒消毒液。“这里地震后到处是山上掉下来的泥石,但由于许多危房里的居民转移了,小区人少,根本就忙不过来清洁,全靠解放军帮助我们。”时代广场小区的居民郭玉如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鄢定安老人解放前是四川大学的学生,跟地下党一起闹过革命(他还记得自己代号是“仁风”)。4月20日,鄢定安入住到新福利中心,22天后就发生了地震。他说,地震过了一个月,伙食就恢复到和震前一样了,“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肉”。“我从地震和奥运两件事情都感受到,中国比以前富强太多了。”鄢定安认为,一是这次地震有许多外国前来援助,说明我们是强大的礼仪之邦;二是中国有奥运的百年梦想,上世纪90年代举办了亚运会,现在终于可以成功举办奥运会。

  由于汶川县民政局专门为福利中心解决了“锅盖”(卫星电视接收装置)的问题,并将社会捐赠收到的10台液晶电视分了一台到福利中心,这样,福利中心的17名孤老就可以正常收看北京奥运会了。“我们都爱看奥运,每天都看中国的金牌数怎么样了,在电视机前为中国加油。”

  其实,不仅是汶川,包括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雅安和阿坝在内的6个市州18个县的灾区安置集中点,都在奥运会前收到了不同数量的电视机。

  与北京奥运时刻不忘汶川元素相比,四川地震灾民们的奥运情结同样无处不在。在都江堰市的一处板房安置点,很多灾民早在奥运之前就准备好了,一蔡姓女主人甚至在看奥运会开幕式前特意备了一桌子好菜,和丈夫一起还穿上了“光鲜一点”的衣服。

  百日祭不再痛不欲生

  七盘沟是汶川的主要板房过渡安置点之一,七盘沟社区书记吴传军说,这里共有板房1300多间,除了满足本地灾民的需要外,还能为县城部分灾民提供过渡安置场所。板房的钥匙前天发到了灾民手里,大家昨天来做了卫生打扫,19日已经开始大规模搬入板房新居。

  灾民赵登玉一家刚刚把从废墟中抢出的冰箱、电视等搬入板房。赵登玉说,这台冰箱是3月份刚买的,用了没两个月就地震埋在废墟里了,当时7岁的小孙女还哭着说“可惜妈妈挣钱买的冰箱啦”。前两天家里人刚刚把这台还是崭新的冰箱从废墟里抢了出来,“现在外地复学的小孙女如果回来看到新冰箱还在,不知道该有多高兴。”

  相比汶川的平静,地震重灾区北川的8月19日则是大雨滂沱。对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来说,这一天的意义不言而喻。

  下午2点28分,北川中学鞭炮齐鸣。在老校区的废墟前,家长们用预制板默默地为纸钱遮挡着雨水,燃烧的冥纸告慰着那些逝去的英灵。从8月17日开始,北川终于打开了巨大的钢丝网,为老百姓祭奠亲人提供方便。

  据《天府早报》报道,在北川县曲山街十字路口,62岁的贾德芬带着两个孙女烧着纸钱。老人一边拿着祭祀品,一边问道:“这双鞋是谁的?这件衣服呢?”想起遇难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老人悲从中来。而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三个大人和一对女孩正泪流满面,在灾难中,他们一家有七口人遇难。

  与5月13日的茫然无措和后来的痛不欲生相比,此时灾区的人们已罕见嚎啕大哭者。悲伤已然太久,生活总是要继续。

  坚强四川令外国人惊讶

  灾民们的这份坚强,甚至还给美国记者上了一课。

  北京奥运会开幕后,《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布鲁克斯来到了都江堰,他想亲眼看看地震三个多月后,四川灾区人们的生活和心态究竟怎样。

  在这个城市附近的一个村庄,鲜天权(音)正坐在妻子死去的地方,平和地讲述着他的故事。地震发生时,他和妻子向门外冲去,而坍塌的房子将妻子当场砸死。不只是鲜天权的平静,另一个村民的回答更让这个外国记者感到惊讶。

  他有意识地“引导”村民,如果举办奥运会的开支用来解决灾民的需求“会不会更好一些”,一位谭姓村民给出的答复却是:“我们的问题是暂时的,奥运是全国的事情。”

  在事先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随机选择采访对象,却得到了支持奥运的答复,以至于布鲁克斯在后来写就的文章中说:我无法假装理解这些人,遭受这样的打击却依然如此乐观,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

  一位川籍奥运志愿者的一百天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8月18日晚,叶杨青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观看女足半决赛时,广播里传出一个令现场振奋的消息:19岁小将何雯娜获得蹦床女子个人冠军!

  这一刻,这位家住四川绵阳的北京奥运志愿者百感交集。“近100天前,我们一起为地震感伤;如今,我们一起为中国选手欢呼、加油,无论做什么,中国人总是团结在一起。”叶杨青感慨道。

  “家人让我安心工作”

  5月12日中午,在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服务的叶杨青接到母亲打来的长途电话。母亲说,她和叶杨青的父亲打算两个月后来北京看奥运会比赛。叶杨青高兴极了,她挂完电话,一心想着要计划好和父母的“奥运之旅”。

  但两个小时后,母亲的第二个电话让叶杨青差点瘫坐到地上。“妈妈对我说,地震了,她刚从13层的高楼上逃出来。”22岁的她一时还未反应出“地震意味着什么”。直到母亲哭着告诉她“快联系你爸爸,我找不到你爸爸了”,叶杨青这才缓过神来。

  “我立刻打电话给父亲,但怎么也打不通,我当时腿就软了。”叶杨青的家乡绵阳位于汶川附近,正是“5·12”地震的重灾区。此时,她与母亲也失去了联系。

  “我只好和其他在北京的四川同学发短信,互通情况。”直到晚上10点左右,她终于打通了家里的电话。“还好,家人都平安。”叶杨青庆幸自己住在绵阳市区,她家的房屋没倒,只是楼梯在地震中变形了。

  父母一边告诉叶杨青“不要担心”,一边坚决反对她“回家看看”,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二是怕影响她在奥组委的工作。“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奥运,多难得的机会呀,一生有几次?”

  “周边人让我感受关爱”

  5月13日,叶杨青回到奥组委上班时,单位领导有些惊讶:“家里要紧吗?要不要回家看看?”但叶杨青只是告诉老师,“家里确实受灾了,但影响不大。”

  叶杨青忘记那天自己回了多少条短信,接了多少通电话。“反正全是关心我、慰问我的。”她说,“学校的班主任、教务老师、还有我的同学,都非常关心我。”

  身在北京,叶杨青能为灾区做的,只有和其他同学一起捐款捐物。一向节约的她先后三次捐款,共捐出300元。

  7月中旬,叶杨青被推荐到北京奥运绿色家园媒体村工作,服务于面向中外媒体的书报亭。上岗第一天,当其他志愿者得知她来自四川绵阳时,第一话便问:“你家里好吗?”这令叶杨青非常感动,自汶川地震以来,她每天收到不同人的问候,陌生人变成新朋友,让她觉得自己每时每刻都被别人关心、关爱着。

  “绿色家园媒体村”共接待超过5000名的境外媒体人员,由于外国记者可能会有给志愿者小费的情况,书报亭便统一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外国客人给小费,就投放到捐款箱,为赈灾出力。

  这让叶杨青很欣慰,她说:“这说明,即使奥运服务工作很忙碌,即使地震已过去三个多月,但大家也始终牵挂着四川,牵挂着灾区。”

  “我要把福娃带回老家”

  8月8日,奥运会正式开幕。叶杨青意外地收到了一位高中同学的短信:从不看奥运,今晚却泪流满面。

  时至今日,惟一让叶杨青感到遗憾的是,奥运火炬最后没能在绵阳如期传递。

  原定8月4日在绵阳传递火炬的计划更改成了“在绵阳展示火炬”。叶杨青通过网络看到,展示地点九州体育馆当日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当有人象征性地举着火炬绕场一周时,路人立刻欢呼雀跃、无比兴奋。

  “绵阳人受灾后一直努力重建家园,他们多么渴望火炬能如期在家乡传递呀。”在叶杨青道看来,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提升了国人的凝聚力,也鼓舞了四川人灾后拼搏奋斗。她非常欣赏在北京奥运体操比赛中连夺三金的老乡邹凯。这位在自由体操决赛中加冕的20岁小将向众人宣告:“我比出了四川人的精神!”

  现在,叶杨青已经在计划“十一”假期回家看看,她正在攒钱希望可以为母亲买套“福娃”回家。“妈妈特别喜欢福娃,这是最好的礼物。”她说。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汶川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