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喜大悲中锻造中国精神
【作者】杨耕身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8月19日注定将成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奥运仍如火如荼,中国仍高居金牌榜首位,国人的狂欢仍一如继往地蔓延。也同样在一天,欢呼的人们没有忘记这是汶川地震罹难者的百日之期。几乎所有在奥运期间曾经别无旁顾的媒体,依然将人们带到了曾经灾难的现场,汶川、北川、青川……这让我们知道,我们所有人,仍和那些祭奠亲人的幸存者们站在一起,并在那黑蝴蝶一样翻飞的祭奠烟火之中,感受生命至上,感受休戚与共,守望相助。
一边是狂欢的海洋,一边是悲伤的河流。既然狂欢着一个国家的狂欢,就能够悲伤着一个民族的悲伤。如果说2008年注定会成为中国国家性格成熟的年份,那么8月19日就是破解这样一种性格形成的关键密码。
在现代社会,一个大国的国家性格应当是怎样的?或许正如人之性情各异,国家性格同样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或固定的模式。但是正如人之性格当中那些共通的成分,国家性格之中也必然有一些相同的判断标准。比如它应当是开放与进步的,而不是夜郎自大或闭关锁国的;应当是公平与正义的,而不是腐败与失范的;应当是多元而宽容的,而不是一元而狭隘的;应当是自信与理性的,而不是不切实际地狂妄或妄自菲薄地自艾……所有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文明指归之处。但这些符合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原则的性格,从来不是遽然得来的。
新中国以来,我们一再面临着一种国家性格的形成与调适期。我们曾经是一个革命气质的国家,在那代人眼中,地球上到处生活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我们要解放全人类。后来过度强调经济建设,也造成了一个过分实用主义的中国,甚至将整整一代人变成了“经济动物”。当中国日益崛起,人人都在谈论“中国的强盛”,并且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得不置身于世界的放大镜之下,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国家性格。
而“8·19”之所以可能成为一次难得的机遇,正是因为它以不可多得的形式,让国人同时感知奥运精神与抗震精神对我们性格的砥砺与丰富。
对于全球体育盛事的奥运会,我们全情投入,尽情狂欢;对于造成近七万人罹难、山河破碎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举国驰援,念兹在兹。我们享受应当享受的,承担必须承担的。如果说,一届成功的奥运,让世界感知中国式的和平表达,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诺重义的个性,那么一次突如其来的强震,则让世界看到中国人面对灾难举国同悲、多难兴邦的勇气与力量。所有这些,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真心珍视,使它们沉淀并构成一个国家沉着理性、平和积极的文明性格。
我们能否在一切积极而进步的行为中获得国家性格的文明因子?这已是中国发展中必须的责问。言及“国家的性格”,自然不能不提到的是美国人科迪维拉的一本同题著作。《国家的性格》一书的副标题就是“政治怎样制造和破坏繁荣、家庭和文明礼貌”。科迪维拉指出,一个国家的国民精神、公共性格以及日常生活的样式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相关,并且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精神和生活方式。科迪维拉的观点也意味着,在一个大国性格日益渴望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除了国民集体性格的养成之外,更需要加入政治以及体制的酵剂。
历史的天空风来雨过,5000年中华文明走到今天,我们最终需要向现代文明索求美德的证据。奥运会自有结束之时,或许有一天,汶川大地震也不再被人们像今天这样铭刻于内心,但是,由此而形成的国家性格,却必将更久远地影响并且完善着我们自身。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