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耀邦最大的收入来自于回家掏废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02:30  新京报

  【领救济】

  悄悄议论“哪儿又发东西”

  救灾物资是多头发放,不同安置点发放的东西不同。另外,聚居点的大多数壮年都回过倒塌的家里掏家具和现金

  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杜耀邦也曾找过活干。

  刚开始他捡过几天破烂,一天能有十几块钱的收入;从废墟里掏砖,一块砖两毛钱;在活动板房工地上做零时工,一天50元。但时间都不长,一共赚的有200多块钱。

  最大的收入来自于回家掏废墟。7月中旬,杜耀邦回到东溪沟村自己倒塌的房子里,掏出了一些锅碗瓢盆和400多元现金。

  聚居点的大多数壮年,都回家掏过家具和现金。

  “有的人是回家掏自己的东西,也有人是掏别人的。”曲山镇邓家片区云里村的黄继松说。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对于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政策明确指出,给予受灾“三无”人员(因灾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救济粮和10元救济款,受灾“三孤”对象每人每月补足到600元,发放期限为三个月(即从5月12日到8月12日)。

  但截至8月17日,杜耀邦家每个人(属于“三无”人员)都只领到一个月的救济款300元。而“三孤”人员郑兴发也只领到一个月的救济款600元。

  “我曾经问过上级领导,他们说‘三无’‘三孤’人员的具体人数,尚在统计之中。”东溪沟村村支书朱华银对村民解释说。

  这是一个“不患贫患不均”的封闭空间,灾民们彼此间传递着“哪里又发什么东西”的信息,又不断抱怨着各个村子救灾物资的“分配不公”。

  12日下午,城关镇的马云祥从安置点领了4件新T恤回来后抱怨:其他镇子已经发了好几次牛奶了,我们一袋都没领到。

  同日下午,东溪沟村的赵正富抱怨:外面捐的新衣服,都发给城里人了,发给我们山里人的都是旧衣服。

  擂鼓镇第二安置点灾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世利解释说,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因为救灾物资是多头发放。

  大米、救灾款、帐篷是由村上发的;水和饼干等其他一些救灾物资,是由安置点发的。另外,安置点一区归北川县建设局管,而二区归司法局管,因为每个局的财力不一样,所以下发给自己所辖区的一些救灾物资,也就不一样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北川 灾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