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风窗:拿什么送别体育举国体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9日16:40  南风窗

  (执笔/刘阳 策划责编/宁二)

  当北京奥运会大幕缓落,中国金牌总数第一的身姿已决然从现场的新闻镜头进入了历史的底片,任由评说。“后奥运时代”转眼成为新的流行词,仿佛现实就从此时此处被快刀劈断,有了迥异于前的特征。

  有心人想必记得,会前,面对倾国之力的筹办与备战,媒体曾发表相关人士的意见,称本届奥运会将是中国举国体制的最后辉煌,言语间暗示,举国体制将随奥运幕落而退出舞台。无论这是当时应对质疑的需要,还是对媒体偏好的迎合,我们都敢于断言:没有一种体制会自行退休,尤其是在获得如金牌第一这样的成绩之后,这只会助长举国体制的话语权,成为继续拒绝改革的有力论据。

  请神容易送神难。和当初经济体制改革领域面临的局面类似,当人们想让举国体制“下岗”的时候,想到了用市场机制去顶替。市场化改革于是成为当仁不让的正确方向。所幸,日光底下无新事,先发的经济体制改革所暴露出的一切问题,几乎都可以作为滞后的体育事业改革的借鉴。比如,当体育产业市场化起步之初,人们将发现,利润流向的关键节点上,已经被一些以公司面目出现的机构事先卡位;比如,商业信息与赛事举办权的提供,并非任何一个市场经营主体都能同等同时获得的服务;比如,具有明显官方背景或资源的体育公司,已开始与跨国资本和国际人才结合,强强联手,攻城略地;比如,隐蔽甚至公然的垄断绝不会主动以开放精神参与建设和谐社会……

  改革终将被推进。只是,民众很可能将面临这样一幅场景:因为市场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民众丧失了他们面对举国体制时批评的言论制高点;而作为消费者,他们面对“市场定价”的高消费便只能忍气吞声,求仁得仁又何怨。

  我们拿什么送别举国体制?以一场从旧体制里成长起来的精英们所主导的市场化改革吗?在这个一切尚有可为的领域,在这个具有所谓后发优势的领域,我们该怎样催生并享有一个好的市场化?

    “后奥运”的体育之路

    李宁,体操学校乐与路

    体育市场化的中国式障碍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南风窗

更多关于 体育 举国体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