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正平
只有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国际社会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才具有成功的可能性—— 此前,在伦敦举行的英国外交部威尔顿庄园第923次会议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仲仪,对提高能源效率 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现行国际机制和制度安排,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建立于2004年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合作伙伴关系计划”作为国际机制,仅关注工业领域的能源效 率,过于商业化,忽视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减少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巨大努力,这是该国际机制不够公正 的具体表现——没有把一切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全部覆盖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合作伙伴关 系计划”的支持范围。
殷仲仪指出,在讨论减排目标时,不能忘记历史排放,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而发 展中国家的历史排放很少;更不能对发达国家直到今天仍然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的客观事实视而不见;中长期减排目标应该是 “人均目标”而不是“国家总量目标”。
他警告说,如果仅仅把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唯一目标,忽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个重 要目标,将很难让发展中国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换的国际行动。
根据UNDP今年年初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能源效率比 较低,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只有美国的18%,日本的39%,德国和英国的39.3%,印度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更低。
因此,国际社会不能忽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殷仲仪介绍说,中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积 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根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接近2亿吨标准煤,约为当 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
中国正在形成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政治社会氛围。中国各级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 ;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 源行业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0年至2005年间,只有4个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分别是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典,而很 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增无减,一路攀高: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16.3%,澳大利亚上升幅度高达25.6% ,加拿大上升幅度为25%。而人口众多的中国,自1990年以来,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5.3%。如按人口比例计算,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殷仲仪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历史排放低、人均排放少,最近几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 是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一些耗能比较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使中国承担了许多世界制造任务。中国有三分之一的温 室气体排放,都是在生产出口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国每年为全世界制造大量消耗能源的产品,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为 世界制造了25.8%的钢铁、48%的水泥、24%的服装、25%的家用电器。
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的激增,加速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应该对中国产生的碳 排放,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作为中国主要出口产品消费国的西方大国,有责任帮助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中国及发展中 国家提供提高能源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而不应该对发展中国家一味指责。
殷仲仪遗憾地指出,中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除了个别国家给予少量资助外,基 本上没有得到《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合作伙伴关系计划》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