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2008年9月8日播出:“中国瓷:闻名与碎片”,以下为节目内容。
China一词的首字母为小写的时候(china)意为“瓷器”。在千百年的沧桑岁月中,瓷以它瑰丽温婉的气质,赢得了世界收藏家的喜爱。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只出品于元代的青花罐“鬼谷下山”,以2亿3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瓷器拍卖的国际市场最高价。在国内,这几年,瓷器拍卖市场的温度也是越升越高。那么,瓷器拍卖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这种火爆原由又是什么呢?
一、拍案惊“瓷”
2008年,在北京各大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多件中国古代瓷器的成交价跃升到千万以上,甚至超过两千万,让收藏界为之一震。
中国嘉德推出的明永乐《青花暗刻龙纹碗》,以1041.6万元的成交价排在第5位。
第4位是中国嘉德推出的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以400万元起叫,经过数位买家的竞价,最终以1232万元的高价落槌。
北京长风推出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以1344万元成交价排在第3位。
排在本季成交第2高价的是中国嘉德拍出的南宋《官窑琮式瓶》。这件官窑琮式瓶曾经两次出现在北京瀚海的拍卖会上。
排在本季瓷器成交第1位的是在北京翰海的“古董珍玩”专场中以2133.6万元成交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成立于1994年的翰海公司,是我国最早的拍卖公司之一。从该公司历年的瓷器拍卖记录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
瓷器价格突飞猛进。
以2008年国内春拍瓷器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南宋《官窑琮式瓶》为例。这是该瓶第三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一次是1995年瀚海春拍的“古董珍玩”专场上,最终以902万元的高价成交;第二次是时隔11年后的2006年瀚海春拍,成交价提高到1650万元,增加了748万元。而今年这件琮式瓶再次亮相嘉德春拍,加上佣金的成交价为2016万元,在两年之内价格也再次增加了366万元。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如兰对记者说:“你看过去像雍正粉彩吧,2005年以前,像一对碗就几十万,现在就上百万,像一个瓶子就上千万。所以,就是说这个东西升值要和我们2000年比,现在基本都上升十倍是最少的。那么可是呢,像一般的东西就没有这么大的上升的空间。”与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张如兰的说法进一步印证了当前古瓷器市场的现状。
古瓷器越拍越多。
2004年全年,北京瀚海共推出了646件瓷器拍卖。2008年仅春拍,北京瀚海就推出了301件瓷器拍卖。这几年,仅瀚海推出的上拍瓷器数量,每年都在500件以上。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拍卖,还有不少古瓷器出现在市场上呢?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跃进认为:“海外回流的增加,瓷器的这个拍品的质量也在逐渐地增加,那么拍品质量的增加肯定它的价位就攀升得比较快,特别对于投资人士来讲,他们又把过去曾经买的价位比较低的瓷器,又拿出来,然后又拿到拍卖市场来拍卖。那么它价位就有一定地攀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不仅市场上的古瓷器没见少,拍卖瓷器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多。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拍卖公司的大量增加,尤其是小型拍卖公司进入市场,也给市场带来了一些隐忧。张如兰表示:“你看2000年以前我们全北京市就是拍卖行拍,瓷器才3000件,一年拍几千件。现在一个拍卖行,一本书就两千件,那它一共弄了两本书,你说多少个拍卖行,拍多少件瓷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文物呢?不是,因为它是艺术品市场。”
目前,仅北京市场,现在就有60多家拍卖公司,外省市也大都有自己的拍卖公司。“所以这个艺术品市场本身就是你在这个艺术品当中来看,因为所有的拍卖行当中呢,你自己来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所以,我觉得还在自己,在看你的眼力,还是在看你的眼力,你能不能买到真的。”张如兰说。
二、打眼 捡漏
能在拍卖行买古瓷器的收藏者毕竟是少数,没有上百万的资金,想去拍卖会收藏古瓷器,顶多也就是长长眼而已。更多的古瓷器爱好者,大多都喜欢逛古玩市场或者旧货市场,希望在那里淘到自己中意的宝贝。然而,在这些市场上想要找到真东西并不容易,买到假货,也就是行话说的“打眼”的事则经常发生。
“这个就是永乐那压手杯。永乐压手杯就是世间非常少有,一个就价值几千万,这东西。而现在咱们这呢,也就二百块钱。”宣德青蛙,网络上知名的收藏爱好者之一。收藏古瓷器已经5年了。业余时间,他都会去北京的潘家园、北京古玩城等市场逛逛。
在开始收藏的时候,他就曾买过一个雍正时期的金银彩,本以为是拣了一个便宜,没想到最后却被打了眼。“这个碗当时花了大概是八千多块钱。当然我当时呢,不太了解这个东西。然后通过跟一些大拍卖公司的一些人咨询,人家说这个东西也是不错的,也是民国初仿的。”
当作清雍正时期的金银彩买进来的东西,却是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而这已经算是万幸了,他在入门之初还买过一些现代制作的仿制品。“因为这个当时嘛,都不懂,有些知识啊,不是特别扎实,基本上都是按图索骥。一看见那个,比如说看见那个,买本书是吧,比如说是这个,看那个耿宝昌的书,看着书,这上面有这个瓷器,这一模一样的,拿着这个,就这不是跟那一样吗?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仔细一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买古瓷器方面,宣德青蛙已经花了7、8万的学费。按照藏友自己的说法,收藏瓷器没交过学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要讲到的这个地产商,她交的学费更多。
“她一共买了是103件元青花,可能花了1600多万吧。当时我们都过去了。因为她是一个搞房地产的,肯定也需用资金吧。后来跟她说,都是假的,没有一件是真的。当时就看这大姐就浑身这汗就出来了,是吧,就跟得了一场大病似的。坐在沙发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那汗那么多,其实挺吓人的。”李广福,北京润古斋文物收藏品鉴定中心总经理,人送外号——来福,经营并收藏了近30年的瓷器。因为在业内小有名气,总有一些人找他鉴定瓷器。在他的瓷器生涯中,见到过好几次打眼的事。刚才提到的地产商被打眼的事,发生在2004年。
打眼,就是看走眼,买瓷器的时候没看准被人蒙了。打眼是收藏者的必修课。
1979年,李广福开始了他的瓷器生意。因为在他的经营生涯中有几次震惊业内的经历,所以得了个来福的名号。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1982年。“当初也有一个朋友,等于是,他不是给我送去的,给我一个别的朋友送去的。五件,三件官窑,两件民窑细路,才要2000人民币。我那朋友就给300人民币,人家没卖就走了。”
官窑,广义而言,官窑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为宫廷所垄断。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官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一。
“这种事还就亏了我太太了。她说在你书里我看到有这么一个东西,后来一看呢,我们俩一直追到夜里一点多钟上人家去,骑着自行车。后来那时候给了他300美金,就这么卖给我了。”来福花大价钱买的这五件东西里,有一件儿他最欣赏。“当时一个小凤尾瓶这么高,是残的。它那整个缺了一块肉。我拿回来,那底下是大明宣德年制,那也算是一件宣德官窑吧。后来拿来以后,我就再也不问人了,就拿书对。对完之后啊,因为那个东西啊,社会上造假也根本就没有,基本上都是老东西。”
连来福都没想到,接下来这个小小的凤尾瓶,引发了一连串故事。“我当时卖了1.2万美元,对,还卖给我的朋友了。我那朋友呢,从虎坊桥走到金鱼池,他卖了3.5万美元。我不知道这钱应该是谁挣的呢?”
让来福更想不到的是,这个凤尾瓶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后来听说,从他朋友那里以三万五千美元买走这个凤尾瓶的人,把这个瓶子拿到香港,拍了几百万港币。这么一个花了不到100美元的瓶子,最后居然卖到了近百万美元。这是来福始料未及的。这一连串的捡漏也成了圈子里的一段佳话。
捡漏,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很昂贵的古瓷器。
来福承认,像这种捡漏的事,现如今是难上加难了。“那种巧合,那种一口吃一胖子的人容易撑死的。不要抱这种侥幸心里,真的永远是真的,它永远假不了,假的变成真的那确实太难了。”
经营了20年古瓷器的来福,鼎盛的时候曾经在琉璃厂开了4家店。2000年,他出人意料地为自己的古瓷器经营生涯画了一个句号。“后来觉得这个瓷器市场,慢慢地真东西越来越少了,是吧,就是复制品也越来越多了。本身我也卖货,后来呢就彻底地不经营这个旧的东西了。自己的就收藏一点,收藏一些。”
来福把原来不好卖的,有瑕疵的瓷器,也就是少人问津的产品,自己收藏了起来。“当时有可能说,越来真东西越少了呢。您看我现在存的这些,都是那时候卖剩下的,那时候叫垃圾,是吧,就没人要,它有毛病没人要。那现在都成文物了。”
在与古瓷器接触的这近30年里,来福也接触了很多古瓷器的爱好者。他觉得现在捡漏的事是越来越少,打眼的事是越来越多,瓷器爱好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买到老东西。有些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还另有原因。
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文认为:“到90年代下半期,实际呢,半路出家的也比较多了,经营瓷器的。有些人可能原来就是比如说做那个饭馆的,甚至有这个,做那个小型房地产的。由于大量的人介入这个古董市场,我觉得呢,古董市场有这么多高的需求,所以呢,也有一部分,就出现了复制品,假的东西啊,就开始出现的这种情况。”
宋建文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会长。他认为,其它资本的介入是大部分行业都必经的一个阶段。但古瓷器这个行业的水太深,呛两口水甚至溺水而亡对于新介入的资本来说,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三、瓷片也疯狂
在我国,古瓷器收藏,一旦行家们看走了眼,收藏者根本没有办法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能自认倒霉。因此专家也提醒收藏者,古瓷器这个行当水很深,下水前,一定先学学游泳。为了规避风险,一些瓷器爱好者就从瓷片入手,先学习古瓷器的知识,然后再收藏整件的瓷器。这导致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瓷片一时间价格飞涨。
宣德青蛙:“这应该是明早期的。”记者:“这多少钱一片啊?”小贩:“300。”一块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瓷片,能卖到300块,这多少让记者感到吃惊。但更吃惊的还在后面。“瓷器爱好者那精美一点的瓷片就几千块钱,好一点的修复件就上万块钱。这就是市场的行情。可是前几年呢,一个完整件也就是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宣德青蛙告诉记者。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为了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往往从收藏瓷片开始。同为瓷器收藏者的白明说:“现在人们要想收藏一件品相非常高,价值又这么完美的、完整的瓷器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呢,也不是现在,多少年前人们就开始把目光逐渐地投向了所谓的碎瓷烂瓦,就是碎片这样的。”
白明是北京收藏界小有名气的瓷片收藏者,人送外号——片儿白。他告诉记者,原来稍有损伤的瓷器都不值钱。但随着收藏人数的猛增,完整古瓷器又非常有限,就连古瓷片都成了好东西。“所有的瓷片标本就在陶瓷收藏领域,慢慢地有它一席之地。而且近些年来开始显现出它的收藏的空间和价值。”
20多年前,片儿白开始收藏瓷片。现在他的瓷片已经有好几万片。“前些年,古陶瓷碎片应当说还是比较好找,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随着现在的这个窑址被发掘,有些窑址在消失,当然还有更多的、重要的窑址被国家保护了之后,在窑址上出土的这些碎片的价值,这个升得非常快。”
一片小瓷片,就算升值快,它能快到哪儿去呢?又能值几个钱呢?“可能有一些观众,或者收藏爱好者呢,看了之后还觉得不以为然。这么破的一个东西,你还用这么好的盒子放起来。但是行家可能一看了之后,我说句开玩笑话啊,可能会垂涎欲滴啊。这是一个非常名贵的瓷片标本。这是我们说叫大宋汝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史料记载,汝为魁眼,也就是第一名。全世界范围内,汝瓷不足70件。
收藏了20年的瓷片,白明也照样有看走眼的时候。“几个月以前,我在潘家园就是,我说了,我也是一个,就是个爱好者。有个人开个玩笑话,打了一辈子雁,还让雁给叼了眼呢。我还买了一块假的元青花瓷片。”
就是因为有价值,造假就有了意义,也就有了造假。这也给您提了个醒,以后收藏瓷片也得多个心眼,现如今这瓷片也是真假难辨了。说起瓷片收藏,一个天津收藏者的疯狂经历是不能不提。
“过去这是法租界,那这个门啊,所有的这种建筑都是原来的建筑,只有平安墙是新做的,过去的墙都倒了。”“当时您为什么想用瓷片来把它给贴起来呢?”“我从1980年就开始存,所以说呢,你看,包括这个,用瓷片啊,用了6亿多片。古瓷瓶、古瓷碗呢,用了13000多个。建的时间太长了,这样的工程啊,因为太难了,到今年啊,已经7年多了。”
大手笔的收藏家在中国并不罕见,但像张连志这样用古董来装修一座价值连城、举世罕见的瓷房子的收藏家,可就是前无古人了。“我收藏瓷片啊,是我父亲就喜欢,因为什么呢,只有收藏瓷片,才能成为专家,因为你这么大的瓷,你不知道里边的胎,不知道它的肉色,不知道它里边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啊,很难成为专家。”
张连志是天津市粤唯鲜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出身于天津的一个收藏世家,他从小就对古瓷器情有独钟。80年代初,张连志下海经商。而在此之间,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收藏古瓷器和瓷片。“八几年的时候,基本上,没人要(瓷片)。那时候,要是10块钱的话,能买这么一下子,10块钱啊。慢慢慢慢现在增得太多啦,现在你看,都上万啦,上万一片。”
张连志说,现在北京市场上,有窑变的瓷片,一片的价格就要上万元。普通的古瓷片,价格也要在几百元一片。
窑变,瓷胎入窑时,经1350度高温的煅烧,其色彩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没人能够预知它的发生,也没人能够复制这种过程,所以发生窑变后的陶瓷就显得格外珍贵。
用这么贵重的瓷片装修房子,有人说老张疯了!“瓷是易碎的,如果不镶墙上,更传承不下去。这跟浇铸一样,打上眼的话,它只要保护好了,它能延续下去。收藏最重要的还是阳光化,不能形成老鼠的文化。收藏偷偷摸摸,我觉得这不好玩,我觉得既然收藏啊,实际上是你一个责任。”
说着容易,干起来难。7年的时间,没有图纸,只有想法,老张和工人一道,愣是把6亿多瓷片,13000多个古瓷瓶、古瓷碗按照一个想法,贴成了一座孤品。“香港给估了50多个亿。我觉得只有文化才是战无不胜的。”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对老张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他利用了中国古代的那个陶瓷独有的那个气质,比如青花,是吧。比如像中国这些斗彩,这些东西国外没有的。这是传统的一种美,他把这个美呢,跟那些现代的,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一些图案结合起来,装饰在一个建筑上。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一个创造,会引起中国人对中国自己古代陶瓷的热爱。因为你平常也看不到那么些瓷片,是吧。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