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1+1》12日播出《汇源果汁可口可乐?》,以下为节目实录:
可口可乐掏出179.2亿收购汇源,引发业内外激烈争论,汇源为什么要卖身?是企业内部矛盾?还是经营困难?
我历来说,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
从达能收购乐百氏到强生收购大宝,民族品牌逐渐成为外资品牌的囊中物。面对洋品牌的一统天下,中国民族品牌是否会逐渐消亡?外资品牌垄断又是否会形成?《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
汇源的老总朱新礼最近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对待企业,就要像儿子一样养,但是要像猪一样卖,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朱新礼领导的汇源以24亿美元的价钱卖给了国际的跨国企业可口可乐公司,那么这是不是一桩好买卖?另外如果它是一桩好买卖的话,好买卖是不是只能用钱来衡量?这都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一个话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并购的买卖。
(播放短片)
解说:
9月3号,可口可乐公司和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将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上市地位。消息公布,立即在网上引起了人们铺天盖地的争论。新浪网围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做了一个专题调查,有35万人参加投票,30万人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占投票总数的79%,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是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消亡,让人感到痛惜。
有关资料显示,汇源果汁的百分之百纯果汁占据了中国46%的纯果汁市场份额。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果汁出口企业。既然实力如此雄厚,汇源果汁为什么甘心被别人收购呢?有人猜测,汇源果汁的企业内部经营出现了问题,也有人猜测,是企业几个主要股东之间矛盾。针对这些猜测,汇源果汁的董事长朱新礼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都予以否认,但公众的猜测并没有就此平息。
另据报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给出的价格是每股12.2港元,这一报价是汇源果汁9月2号收盘价4.14港元的近3倍。朱新礼持股41.53%,交易完成后,他将坐收74亿港元。
朱新礼(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
可口可乐不是傻瓜,它后面有一大帮智囊团,它敢拿出25亿美金在中国投资,首先说明它看好这个企业,看好中国的政策,看好了中国政府对未来的投资环境,它把25亿美金砸在中国,汇源拿到美国去不值钱,但是只有在中国14亿消费者中间才值钱,它把25亿美金拿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怕什么?
解说:
对于可口可乐的出价,有人认为汇源果汁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作为中国纯果汁的第一品牌,汇源果汁2007年纯利润比2006年增长189%,成长空间巨大。从这个角度看,可口可乐是买到了便宜货,24亿美元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买到一个庞大的中国市场却受益无限。这笔买卖的前景如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也许只有等时间来做裁定。
主持人:
咱们先说这个买卖是不是一笔好买卖,因为最近针对这样一个24点多亿美元的这么一桩交易,朱新礼肯定觉得是一笔好买卖,因为他说他一方面把自己的企业比作儿子,一方面把它比作一个女儿,他说女儿没到成熟的时候不该嫁,那么过了季了,又嫁不出去了,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最恰当的时机。那可口可乐公司能出钱买,肯定也是认为这是能够承受的一个价钱。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羽(新闻观察员):
我想在市场经济自由平等的原则下,发言权在朱新礼手里头,在可口可乐手里头,作为他们双方来讲肯定认为是一个好买卖,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果汁行业的并购案引起了一个全社会的广泛性的关注,已经完全是跨行业,跨领域了,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是用感性发出了声音,用感情发出了声音。
我们看到朱新礼和可口可乐实际是在用市场发出声音,用利益在发出声音。当然最后这个并购案能不能成行还在于我们的管理层,用制度来发出声音,但是从我个人判断,我认为是个好买卖。
主持人:
前几天你也做过一个《东方时空》的节目,也涉及到一个新浪网的网民的调查,有将近八成的网民是反对这样一次并购的。
我看了一下中文版的英国的《金融时报》,他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英国人这么评价,他说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和姚明为火箭队打球是一个道理,是提升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你看对一件事,各方有不同的看法。
张羽:
我想我首先理解这些网民,或者说是普通消费者太重情感,因为谁都期待着自己的本土企业或者民族品牌能越来越茁壮,那么显然被外资公司收购了,自己创新肯定是要比给人打工强,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来讲,我想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国际之间的并购案,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我们不能再用一个非常民族化的情绪,或者非常感情化的东西去评判一个商业并购最后带来的结果。
主持人:
而且我觉得在这儿有必要咱们提一下,所谓的民族企业还有本土企业,我个人倒认为本土企业更中性化一些,更理性一些。
张羽:
确实。提到汇源这个品牌的话,很多都说是民族品牌,其实我也给它定位应该是本土品牌,或者从现在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不是本土品牌,如果从法律意义去追诉的话,可能本土品牌都算不上,它确实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成长起来的品牌,但是它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注册地是在开曼群岛,那么它的股东除了有朱新礼之外,我们看到还有达能这样的国际集团,还有荷兰银行。所以这个品牌它已经是一个很复杂的成分,但是确实这个企业和品牌是在中国土地成长起来,百姓、消费者对它有情感,希望它能壮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并不能以这种情感去代替一个商业上理性的判断。
主持人:
我觉得网民的这种想法你不能忽视。
张羽:
那当然。
主持人:
比如说有两成人支持,有将近八成的人都反对,我们就得想想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都在反对这样一个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完全站得住脚的选择。
张羽:
如果我要从市场经济角度先一句话的话,如果有八成的消费者他只喝汇源的话,或者在选择饮料的时候,他选择汇源的话,汇源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品牌了,它的利润绝对会超过可口可乐,中国有八成的消费者在喝它,那么这是从市场经济来讲一句话。
如果从情感上来分析的话,确实,我们中国在一百多年前,我们是一个疲弱挨打的一个状态,现在我们逐步走向富强。我们知道,在我们走向富强的过程当中,其中有过这样的工业救国,或者说是产业报国这样的概念和情绪在大家心中。但是我们发现在国际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的中国,我们在判断这样的问题当中,我们既要有美好的民族情感,同时我们更多的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考验我们面对市场更加国际化的状态下,我们所要调整自己的一种心态。
主持人:
有八成的网民不接受这样的一种选择,但是也看到一些比较理智的评价,比如说为什么朱新礼在这样一个时候选择出卖自己的企业;另外一个,为什么他不是卖给国内的一些企业家,而是把它卖给了跨国公司可口可乐等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张羽:
刚才我说了,这是不是一桩好买卖,最有发言权的是朱新礼本人和可口可乐公司。那么刚才你讲到后面这两个问题,我们最有发言权的同样是这两方,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点点资讯。
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被国内企业并购。在国内企业当中,我们看到纯果汁,朱新礼已经是老大了,汇源已经是老大了,相关行业能有并购他能力的企业可能并不多。第二,即使想并购的话,可能也不会出这么好的价钱,这是后一个问题。那么从朱新礼为什么去并购,他会有他的考虑,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做出的一个决策。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在刚刚公布的汇源公司的半年报当中,这半年报并不漂亮。
主持人:
是。
张羽:
我们看到它的销售额是下降了5.2%,毛利是下降了22%,而股均收益是下降了72%,同时我们也看到它的营销成本将近上升了一倍。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考虑下,如果汇源继续发展,我想朱新礼可能会面临着资金的瓶颈,管理模式上的瓶颈,营销渠道上的瓶颈等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时候他选择卖个好价钱,我想对他来说肯定是个划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