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薄三郎
三聚氰胺分子式中有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氮含量只有15. 7%,大豆蛋白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
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melamine)突然掀起轩然大波。
从营养学上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 天然物质。而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看,它一条都不沾边。
三聚氰胺不能增味、保鲜、防腐,也不是天然色素、食用香精,更不能强化营养——它没有任何理由出现在食品中, 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
然而如今,三聚氰胺赫然出现在多种奶粉里。
多面手三聚氰胺
在生活中,三聚氰胺是个多面手。仔细看看家里,墙壁上的装饰板材,平板电视的外壳涂层,厨房里艳丽的塑料碗碟 ,再到卫生间里的衣物清洗剂,甚至你口袋里的钞票,都有它的身影。此外,它还被用来制作胶水和阻燃剂,甚至制造化肥。
如此多用途的它,是由德国化学大师李比希最早发明。李比希出身染料制造世家,于1834年首次用氰化钙与氯化 铵加热合成得到三聚氰胺。作为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三聚氰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没有味道,性质较稳定——三聚氰胺密度为1.573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大一半左右。 它能溶于热水,仅微溶于冷水,呈弱碱性,遇到酸性物质能形成三聚氰胺盐。
三聚氰胺能与醛缩合,用以生产一种性能极佳的塑料。这种塑料优点的确够多——不易着火,耐水、耐热、耐老化、 耐电弧、耐化学腐蚀,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三聚氰胺别名“蜜胺”。采用三聚氰胺生产的各种日常用品,的确美 化了生活。
那么,“蜜胺”是否能像“蜜”一样,也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呢?答案是否定的。
摇身变作“蛋白精”
做父母的常抱怨养不起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婴儿奶粉价格高昂。不同于一般奶粉,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更为繁 琐复杂,不但要将全牛乳的蛋白质降低到接近母乳,以减少渗透压和肾脏排泄负荷,还需用植物蛋白代替牛乳中的饱和脂肪酸 ,以提供必需的脂肪酸。此外,还需要添加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
可眼下的现实在于,一些奶粉中却出现了三聚氰胺。它不是身体发育的必需物质,又不是食品添加剂,为何会出现其 中呢?
一切还要从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国标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说起。
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 为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基耶达很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 量了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蛋白量。例如,每测得1克氮便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所以,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 乘以6.25,就可大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发表于1883年的此方法,无疑为蛋白质的检测做出了巨大贡献。将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 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通过一系列蒸馏、滴定技术,便能计算得出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亦有瑕疵。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检测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换言之,凯氏定氮法检测的并非蛋白 质本身,而是间接检测氮元素含量进行反推。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得“高蛋 白含量”的称号。
以三聚氰胺为例。其分子式由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氮含量只 有15.7%,大豆蛋白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 。
当凯氏定氮法遇到三聚氰胺,部分人钻了空子,耍了聪明——以这种富含氮的“伪蛋白”,冒充真品,从而生产出所 谓的高蛋白质奶粉。其后果便是“肾结石宝宝”的出现。
肾结石“肇事者”
三聚氰胺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早在1945年,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便在《药理学与实验治疗 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出,长期给大鼠、兔和狗喂养大剂量三聚氰胺后,会造成其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以及膀胱、肾部结 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唯一乐观的消息是:没有观察到动物明显中毒现象。
1992年,日本学者也进行过类似研究,连续36周给大鼠饲喂1%、3%三聚氰胺后,膀胱癌的发生率为分别为 5%和79%,结石发生率则高达70%和100%。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 学品安全手册》这样描述过三聚氰胺: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结石产生。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 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致癌物质分成四类,三聚氰胺与汞以及曾引起轰动的苏丹红一起,被归入第三类致癌物,为“对 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
去年美国发生的一起宠物食品污染事件,让人们对三聚氰胺重视起来。据2007年6月的《美国兽医学会杂志》报 道,2007年3月中旬以来,美国发生4000多起猫、狗等宠物中毒死亡事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从进口的 部分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检出三聚氰胺等成分,这些成分的来源直指中国。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 小麦蛋白粉是导致宠物食品中毒的祸端。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学者,对食用该饲料的70只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有43只出现了食欲不振、呕吐 、多尿、烦渴及嗜睡症状。在食用上述饲料7~11天后,其中38只猫出现了氮质血症,1只死亡。对13只猫进行解剖发 现,肾小管出现结晶尿,肾小管坏死、肾脏被膜下出现纤维蛋白血栓。毒理学研究显示,三聚氰胺在猫胃、尿液及肾脏内均有 发现。
最近,在2008年第3期《毒理学杂志》中,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林祥梅等,也发表了三聚氰胺 的毒性研究。他们通过把三聚氰胺磨成粉溶于水后,灌入小鼠胃内。结果发现,在死亡的小鼠输尿管中均有大量晶体蓄积,部 分小鼠肾脏被膜有一层晶体。
急性实验的研究结果初步认为三聚氰胺微毒或基本无毒。但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饲喂三聚氰胺的小鼠肾脏肾小 管中出现了晶体,血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超标,而这两项正是评判肾功能的常用指标。换句话说,这两项指标的升高,在临床 上提示肾脏衰竭的可能。
在人体内,三聚氰胺引起肾结石,产生肾积水,导致急性肾衰竭,这次是头一遭。很早之前,人们便认识到体内某些 成分的吸收或排泄障碍,新陈代谢的紊乱,可能会引起结石。然而,在医学上,尿路内结晶及结石形成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晶体动力学等多方面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并不容易。
三聚氰胺引起的婴儿肾结石,目前临床资料并不多。但据推测,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 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 晶尿,婴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沉淀。
也有观点认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会造成尿液酸化,钙质和其中的各种酸根结合,形成钙盐,在肾盂中达到过饱和 状态后,便会以结晶形式析出,进而形成结石。
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6个月大时,双肾重量仅为45克,大约是7枚一元硬币的重量。结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 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肾盂肾盏病理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 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