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能够自检、自诊,如发生故障逃逸系统会自动带飞船离开箭体
作为世界上可靠性标准最高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可靠性指标达到了0.97。
在“神七”发射前的评估测试中,它的可靠性评估值更达到了0.98的新高度。这样精确的可靠性指标是怎样“算”出来的?
如何计算可靠性?
通过反复试验,总结成功概率
“可靠性0.97,就是说100次发射中有97次成功,有3次可能失败。”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说。
宋征宇解释说,可靠性评估要依据大量的参数,参数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地面做的大量试验,把试验时间折算成飞行时间;更关键的,是火箭实际发射的飞行数据,从神一到神六,长二F火箭有6次飞行实践,这些“子样”都是评定数据的重要补充。
“各种试验时间和成功‘子样’的累积,使得可靠性评估值不断增加,再加上对我们火箭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火箭可靠性大大超过了设计时0.97的指标。”宋征宇说。
曾有人问,随着我们火箭发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离失败也越来越近?如果我们打了97发火箭都成功了,那第98发是不是就要失败了?
对此,宋征宇解释:“火箭的可靠性是一个概率,是设计出来的,是反复验证出来的。”
设计人员在设计火箭指标时,考虑了各种产品可能出故障的概率,通过可靠性模型的计算,得出了0.97的指数。
“剩下0.03的不可靠性,就靠我们平时深入细致的工作来尽早地发现、剔除,在火箭发射前把隐患消除掉。”宋征宇说。
出现故障怎么办?
逃逸系统会自动带飞船离开箭体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荆木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每一发火箭飞行前,技术人员都要对全箭进行定量评估。
“担负‘神七’任务的这枚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评估值达到了0.9807,比0.97的要求提高了0.01还多,也就是说100次发射中,火箭可能出现问题的几率不超过2次。”荆木春说。
一直以来,火箭对可靠性的设计要求都是所有航天系统中最高的。
“其他飞行器,比如卫星,飞行时如果发生故障,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地面人员也可以人工参与。但火箭不行,它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在几百毫秒内实施故障隔离,进行系统重组。”宋征宇说。
而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又比载物火箭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所以,我们专门为火箭研制了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宋征宇说,火箭能够自检测、自诊断,如果发生故障,逃逸系统会自动带飞船离开箭体,从而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逃逸系统在何处?
位于火箭顶端,由10台发动机组成
从“神一”到“神六”,航天四院提供的飞船逃逸救生系统次次不辱使命,均圆满完成了任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火箭上的“救生艇”,日前,航天四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揭开了飞船逃逸救生系统的面纱。
逃逸塔位于火箭的顶端,共由四种型号10台发动机组成,结构十分复杂,制造的材质是特制的超高强度钢,燃料为固体推进剂。平时所说的“逃逸塔”就是低空发动机,高8米,位于箭船顶部, 而高空发动机则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
从火箭发射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飞行高度在39千米时逃逸塔分离,以及从120秒到200秒左右、飞行高度115千米时整流罩分离这两个时间空间段内,万一发生意外紧急状况时,逃逸塔就会启动。靠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提供巨大的瞬间推力,将航天员所在的飞船从火箭上拉出来,带着航天员偏离火箭的运行轨道,逃离险境,然后借助降落伞和缓冲装置安全降落到地面。
国际上若干次火箭发射失败的例子证明,威胁航天员生命的故障大多数发生在火箭上升阶段,而最直接的保护办法就是让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域,这正是逃逸塔的主要作用。
设计有什么改进?
飞船外部增加了照明设备和扶手
昨日,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专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说:“神七”容量及重量均接近极限,飞船为此取消了不影响任务的部分设备。而在外观方面,飞船增加了照明设备和扶手,以利于航天员出舱活动。
这不过是“神七”与“神六”的一部分差别。事实上,在老飞船的近700台设备中,只有不到一半被新飞船继续沿用。
压缩内部空间减重
设计师在空间的垂直利用上打主意。相当多的仪表板被装载到类似超市货架的框格上,腾出的空间提供航天员进行穿脱航天服之类的活动。但即使如此,飞船上也无法增加一个对于出舱活动具有关键意义的气闸舱。
解决办法是让既有的轨道舱增加一个新功能。技术人员在轨道舱建造一个一头连接太空,一头连接轨道舱的小隔间。航天员穿过这个卸压或者复压的小隔间,就实现了飞船环境和空间环境的相互过渡。
不过“神七”飞船也为此做出了牺牲,例如减少了一对太阳帆板,这也意味着航天员返回后,留在太空的轨道舱会因为能量耗尽迅速丧失利用价值。
安全设计毫不吝啬
与空间使用上的“吝啬”相比,设计师在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方面显得大方很多。例如,飞船舱门直径就从过去的750毫米增加到了850毫米。
专家介绍说,这是为了方便身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能够在身体“臃肿”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打开保险锁、转动开关手柄、拉开舱门、给舱门套上保护罩这一系列开启舱门的动作。而一个直径的增加意味着整个舱门设计尺寸的变化,设计师光是画图就达到80多张。
对安全的重视,还体现在航天员乘坐的座椅上。过去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到地面时,在落地的一刹那,座椅要瞬间提升达到缓冲的目的,其动力来自火工品爆燃。燃烧气体预置在座椅下方的燃气包中,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神七”选择了用压缩空气替代燃气的做法。
另外,诸如在飞船前端和后端加载摄像机,增加舱外照明设备以及设置舱外活动扶手之类的改进,也都为航天员顺利、安全完成任务增加了把握。
◇升空状态
航天员升空后会感觉脸部抖动
昨天上午,神七载人飞船火箭进行推进剂加注,这意味着神七发射到了最后一步。火箭系统一院试验队副院长刘志让表示,昨天上午,火箭加注了近300吨的推进剂。
据介绍,神舟七号飞船的推进剂是从9月7日开始加注的,20日,飞船垂直转运至发射塔与火箭成功对接。“按照惯例,火箭推进剂将在发射前一天加注,这次也不例外。
神七所采用的长征二号F火箭一、二级发动机共有4个,再加上捆绑的8台小发动机和一个备用发动机,总共有13个。
“当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大于火箭自身重量时,火箭便可加速升天。”刘志让说,液体动力还将给飞船在太空提供调姿和变轨的动力,推进剂会有一定的余量。
神五返回后,杨利伟说,当火箭发射后120秒时,身体受到非常大的拉力,感觉非常痛苦。听到这个反映后,火箭设计团队开始寻找原因,经研究发现,火箭在发射120秒后,火箭箭体的纵向振动和液氧输送管路中的液氧水平振动出现耦合,结果形成一种纵向耦合振动,造成航天员的痛苦。
目前,虽然现在还存在耦合振动,但航天员的痛苦大大减轻,航天员在120秒后只是感觉脸‘扑扑’抖动。”
◇回收准备
回收伞撑开
好比足球场大
“神七”返回舱回收伞撑开的面积有1200平方米,近似一个足球场。日前,负责生产“神七”回收伞和宇航服的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透露。
据该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峰介绍,用于“神七”宇航服和回收伞的专供原材料,在去年底就已完成,并交付给北京航天医学研究所用于先期测试。回收伞不同于普通的航空伞,它是采用强力高、重量轻、缓冲性好的特制涤纶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相当薄。伞撑开的面积有1200平方米,近似一个足球场。
回收伞由96根伞绳撑起来,每根伞绳的长度为46米,每米伞绳的重量仅2克,每根绳子可承受300公斤的拉力;采用异型设计,由红白两种颜色组成,伞两边的强力要比中间高。届时,96根伞绳撑起回收伞,“神七”飞船返回舱将借助回收伞以完美的姿势落地。
李峰说,“神七”的宇航服对原材料有更高要求,要满足超低温、强辐射等各种特殊环境。这些宇航服原材料具有相当的弹性,面料内层包裹有橡胶,抗紫外线和辐射。
本版综合新华社、西安晚报、东方早报、新闻晚报
◇吃喝拉撒
“尿不湿”抗高压排泄物净化后可饮用
俗话说人有三急,新陈代谢是人正常存活的必须,神舟七号也要保证航天员的尿液正常排出。日前,记者从863重大攻关项目组长、上海足佳科技公司总经理袁琴华处获悉,由她和其他沪上科研人员参与研制的HYF尿收集装置技术将在神七航天员起飞、返回以及出舱工作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后勤保障。
袁琴华说,对于神七的出舱航天员而言,当他们离开神七实现太空漫步时,几乎所有的生活都在航天服里,吃喝拉撒都在身上。所以,HYF尿收集装置的任务就是把航天员任何时候排出的尿液快速吸掉,保持内裤的表面干燥。做到两个“不能”,即不能有臭味,也不能有皮肤感染,另外,脱卸也要方便。
由于要出舱行走,太空环境不同于轨道舱和返回舱,变化很大,所以这套装置设计时考虑了既要吸收尿量大,而且加压也不会溢出来。
袁琴华还透露,神七航天员此番在舱内将会使用折叠式马桶,这种马桶与一般马桶不同的是它能通过生化过程进行循环,对排泄物进行净化,其中的水经循环处理后,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标准。但是,先进的马桶在舱外的太空环境却没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