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彭小波:客观讲中美航天仍有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23:22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

  另外一个问题,在发射的过程中怎么样的情况会有一个应急的措施?如果在发射的过程中,船箭分离之前出现一些故障,会不会有一些补救的措施?

  彭小波:

  有一些补助的措施。作为载人航天来讲,我们的设计要求是一处故障不能危及航天员的安全,通俗地讲发生故障的时候应该通过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能够把航天员带到安全区以外,进行成功的逃逸救生。

  主持人马骧:

  也就是在船箭分离之前有逃离系统。

  彭小波:

  整流罩抛罩之前有逃逸系统,在整流罩抛罩之后没有逃逸系统。

  主持人马骧:

  现在看太空舱的这些镜头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能够实时传回地面?

  彭小波:

  主要还是通过飞船的遥测系统,通过图像的采集以及图像的压缩,再通过遥测系统传到地面处理就可以了。

  主持人马骧:

  多长时间的延时?

  彭小波:

  这个延时应该是很短暂,基本上我们都把它叫做实时图像处理。

  主持人马骧:

  基本上是同步的。我们看到相关的资料说这次将发射伴星,发射方面对火箭要求高吗?这是不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

  彭小波:

  发射伴星技术也是很重要技术上的一个亮点,但是因为这个伴星本身是伴随飞船一块儿上的天,它的释放主要是通过飞船以及航天员相应来操作,从技术上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技术应该是在我们已有的技术范围之内。

  主持人王莹:

  什么时候航天员可以开始行走了呢?27号?

  彭小波:

  按公布的时间是27号。

  主持人马骧:

  彭先生,您从事火箭工作多少年了?

  彭小波:

  我参与研制一共是干了6年,后来不再直接从事具体的一线工作,但是应该说整个加起来也有十几年。

  主持人马骧:

  十几年日子是不分昼夜吗?

  主持人王莹:

  应该是加班加点。

  彭小波:

  应该是这样。因为每一发任务的发射成功,应该说都有成千上万的航天人在背后默默工作,所以我想此时此刻应该十分高兴,咱们全中国13亿人都很高兴,但是作为亲身参与者,他们的感觉应该不同。

  主持人马骧:

  我们看到在电视镜头正在进行汇报。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根据航天控制中心报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圆满成功,我们听到了正式宣布的消息,在此我们也是代表我们全体的网友,对所有为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付出努力的人们,包括天上和地上的衷心地说一声谢谢、辛苦了,包括彭老师也辛苦了。

  出舱行走的部分可以说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部分,我们提前也看到了很多相关的资讯。问一下彭老师,您觉得出舱行走的危险性是不是仍然存在的?

  彭小波:

  作为出舱行走来讲,应该说在整个载人航天当中相对而言风险比较大,但是咱们国家迈出这一步也是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也经了十分周密的研究和策划。因此,我想应该也还是有把握的。

  主持人马骧:

  中国的宇航员出舱行走,您能不能给我们透露点内幕,比如早在五年前咱们的技术就成熟了,是为了保险加保险,所以到“神七”的时候咱们才进行这样的尝试?

  彭小波:

  我想是这样,因为载人航天在我们国家来讲,有一个很全面、很成系统的一个技术和目标。我们每一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完成一项什么样的任务,在整个载人航天的策划阶段,应该说都有具体的目标。在自己过去制定这项计划的时候,任务就明确是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在此以前大家都做了技术上的研究和储备,具体要到什么时候完成,要根据工程的进展来具体实施。

  网友:

  咱们的航天发射方面在世界上都算是成功率高的,怎么样做到这一点?是不是通过这次神七的发射成功或者是神七飞行之后返回成功,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和美国、俄罗斯达到相同的水准?

  彭小波:

  我觉得要客观评价的话,应该说我们和美国之间在技术上、在投入上、在航天的规模上,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们国家在去年完成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航空界我们把它定义为中国由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转变的开始。但是我个人理解,应该说也是转变的开始。因为我们和美国相比,我们确确实实还应该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不断地增加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应该在不远的将来,应该能和他们并驾齐驱。

  主持人王莹:

  但是我们看到我们的自我突破是有了,这次不仅是上了三个人,而且有太空行走,下一次我们还有什么重大的突破?

  彭小波:

  按照已知的计划,我们下面还将要进行空间的交换对接。

  网友:

  听说这次神七和一系列神七的发射,跟俄罗斯合作是比较多的,也借鉴到很多先进的技术,实际情况据您了解是这样吗?

  彭小波:

  因为作为航天技术,打个比方来讲,任何科学都有共同之处,世界上无论是哪个国家生产的汽车、小轿车都会是四个轮子,但是外形再相似或者是表观的相似,其实在内涵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国家航天走的应该是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和俄罗斯他们在载人航天方面比我们国家起步要早,我们确实也学习和借鉴了他们的一些经验,但是应该说无论是我们国家的运载火箭还是飞船,都是具有知识产权的,完完全全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主持人王莹:

  是我们自主创新。

  网友:

  这一发射了,上去了,钱肯定花了不少,太空发射不是年年搞,是不是真的值,是不是真的谁拥有太空谁就拥有未来?

  主持人马骧:

  在您看来怎么样呢?

  彭小波:

  谁拥有太空谁就拥有未来,这个本身有它一定的道理,这个本身也是由美国最早提出的。美国作为一个空间技术或者是航天的一个大国,它对空间技术和相关的应用十分重视。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这个地方也确确实实花了很大的力气。作为航天这个行业来讲,国外也有一个基本的测算,每投入大概1美元,它产生的直接解决效益大概是在29美元,间接的经济效益有可能上百美元。因此,应该说也是一个投入小或者说投入少,而收效比较大的一个产业。

  主持人马骧:

  咱们光看着很贵,花的钱很多,可能直接看不到长远的利益。

  彭小波:

  载人航天本身来讲,因为它应用的范围相对小,但是它应用的材料、工艺很重要。

  主持人马骧:

  航天员在太空舱里已经是失重状态,距离发射点火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现在他们的具体高度应该是多少?

  彭小波:

  现在应该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00多公里,现在发射半个多小时,200多公里。

  主持人马骧:

  建造相对永久性、相对固定的一个太空站,那时对火箭的要求是不是更大?

  彭小波:

  必须有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

  主持人王莹:

  特别感谢一下我们的嘉宾彭老师,您给我们非常仔细、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多少对太空有了一定的了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神七 火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