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9月26日电 题:神舟七号飞船研制纪实之推进舱:全面改进 便于“出舱”
作者:游本凤
众所周知,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由于将实施航天员出舱这一重大创新活动,以及乘坐3位航天员,飞船总体技术状态出现较大变化。而对于承担了神舟七号飞船上推进舱、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和遥控通信9个子系统等重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来说,技术状态也要随着任务的变化和总体的变更而变,随着飞行任务的不同要求和目标而变,这就需要他们以变应变,不断用技术创新和更严格的质量来满足“神七”飞行任务的要求。
与神舟六号飞行状态相比,神舟七号技术状态更改共200多项,而涉及到该院承制任务变化的有43项,其中一类更改6项,二类更改37项。涉及产品有推进舱、舱内和舱外摄像机、电源分系统、总体电路等。有些由于总体技术状态和涉及到有关出舱产品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留给他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如由该院承担研制的推进舱在技术状态上的变化较大,考虑到这次出舱活动,相应的设备要增加十多台。而增加的设备大小不一、轻重不一,功能作用不一,因此不能简单地往推进舱里一安装就了事。毕竟一下子多了十多台设备,推进舱总体单位在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到舱体在太空飞行过程中的重心和平衡,还要根据产品体积的大小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再就是要考虑安装时操作人员的操作和检修时的方便,等等。各种因素很多,必须综合权衡,使得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安装调试一步到位。
由于都是第一次碰到出舱活动带来的技术状态变化,总体单位和有些设备研制单位在设备技术指标和其他方面一直在变化。这使得推进舱研制周期成为历次研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如果再拖延的话,将要影响到整船对接的联试和模飞。2006年8月11日,工程总体一位领导到该院检查指导“神七”研制工作时,听到对此事的汇报后指示,“神七”是国家任务,是2008年我国的大事之一,举世关注,研制时间只能往前赶,不能拖延。院里当即立下了军令状,要求主要研制单位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必须确保产品于9月10日出厂。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却要完成平时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这对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来说压力太大了。破釜沉舟,没有退路,该厂厂长也下了死命令:后墙不倒,就是天天加班连轴转也要赶出进度来!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该厂飞船线上的同志克服一切困难,连续数周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可谓开足了马力。经过上下艰苦努力,终于实现诺言,推进舱按期出厂。
电子所针对这次新增气闸舱和航天员出舱活动,增加了舱外摄像机等与“神舟六号”技术状态完全不同的七台新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目的是加强地面控制中心与空间航天员图像与信息的传输,实现航天员与地面的双向通话。尤其是舱外摄像机将锁定航天员出舱,保证航天员在舱外的一举一动受控,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还有飞船返回着陆后,由新设备发出定位信标信号,以便地面搜索人员尽快寻到航天员。这对于电子所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压力。电子所的科技人员顾全大局,以“神七”任务为重,迎难而上,奋力攻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通过苦干加巧干,在预定计划时间内完成了交付任务。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神七”研制过程中,适逢院部和部分研制单位进行调改整合,以及搬迁航天新区,如将三家单位整合为一家后一同搬迁新区。融合后的三家单位碰到了机制体制、观念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而其中的一个所又是“神七”上控制通信设备研制关键单位。面对矛盾,要紧的是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将所有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弹好“钢琴”。其间,型号“两总”多次深入到该所科研生产一线进行指导,当场拍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调动了一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得研制进度大大加快。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院做到了搬迁新区和科研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另外,在调改过程中,院里还决定将其中一个所承担研制飞船电源分系统中的一块兼并到另一个空间电源专业所,进行专业重组。这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神七”研制关键时刻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在调改兼并过程中也同样碰到了不少矛盾和阻力,但最终大家还是达成共识,认为这一举措有利于电源专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专业的对口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个人的事再大也小,飞船的事再小也大。于是,原先单位兼并过去的同志很快调整好情绪,转换好角色,服从大局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神七”研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