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学新加坡:什么还没学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17:20  新世纪周刊

  -杜平

  新加坡经验的精髓是“诚实”

  去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少风波,使中国政府和企业陷入难堪的境地。当时,我就发 表文章,指出中国的现状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很相似,宏观上看似有序,微观上却是混乱不堪。“政府、司法和资本之间的 权钱交易,早已从个别现象变成群体习惯;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差不多就快要变成民族的性格。”

  这些话确实显得过于尖锐和刺耳,所以我也理解一些中国朋友曾经表示的不悦。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政企界一 位身居高位者后来在私下里对我说,他在商界的好些朋友都看了这篇文章,认为虽然尖锐了些,但却是一针见血。

  我在新加坡生活了13年,直接和间接地观察过大批中国官员、学者、记者和商人前来考察和取经的过程,也接待过 很多来来往往的私人朋友。大多数人都是慕名而来,对所见所闻都会发出一番感慨,甚至流露出真诚的羡慕之情。

  但是,身份不同的人,观察新加坡的角度却很不相同。凡是家有幼儿的父亲或母亲,都会自然地从孩子的角度观察新 加坡,羡慕这里安全的社会秩序和相对端正的社会风气,甚至还会即兴地产生移民新加坡的念头。

  但官员们明显不同。凡是来自中国官方的人员,无论是政府、学术界还是新闻媒体,基本上都带着急功近利的目标和 心态而来。他们最关心的领域,大致上只是经济、外资、城建。当然,了解一下新加坡反腐倡廉的经验,也经常是考察的范围 ,但大多都是浅尝辄止。至于政府官员的工作作风、社会风气,特别是下一代的成长环境,他们能否安全、健康而又体面地生 活,似乎都不是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以强烈的功利心态研究新加坡,得到的启发很有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诠释和理解;抱着“速成班”学员般的短视浅见,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照搬新加坡经验,也许碰巧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不能长久地维持。原因并不高深,只是在于 很多人没有真正地潜心研究,错把“器物”当成精髓。

  新加坡经验的精髓是什么?作为一个在新中两地都有长期生活经验的观察者,我自认为有资格也有责任说出两个十分 简单的字,叫做“诚实”。或许有人对此持有异议,甚至还能举出若干相反的事例予以驳斥,但任何相反的事例都不足以推导 出与此相反的结论。几十年来,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维持繁荣,就是因为它的社会诚信、政府诚信、法律诚信、企业 诚信和公民诚信,都受到了内外资本、内外企业和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假若不讲诚实,不讲信用,那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新加坡 经验。

  “诚实”何价?在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短视者看来,诚实的品格不只是一文不值,反而是损己利人、自伤其体的累 赘。不诚实的官员、不诚实的企业和不诚实的个人,三者携手合作,结果首先毁掉自己,然后也会使整个民族作假成性,毫无 尊严。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有关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那段文字,对很多人来说早已是耳熟能详。今天,重温这段文字似乎很 有必要。邓小平说:“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 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 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