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丁仕松/安徽、江苏报道
乡村原有干部主要为“道德权威型”,而在市场条件下,能人型更吃香
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应届毕业生张祝希(化名)开始他第一份工作已有两个月,在江苏省北部的盐城市滨海县某村任村支部副书记。
张祝希是今年中组部牵头选聘到村任职的2万名高校毕业生之一。从今年开始,中组部会同财政部、中农办、教育部、团中央等10余部门,在全国推行大学生“村官”运动,5年时间计划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已不在行政序列,成员一般在本村村民内部产生,有人譬之为社区球队;而大学生村官实质参与村务管理,类似借用的外援。为两者提供对接渠道的组织部门,还有挑选优秀球员充实到更高级别“球队”的初衷——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
但从基层政治生活实际看,这些“球员”实际上是治理当地社会的“裁判”,代行着权力。于是,事情就变得比“引援”或者“选秀”远为复杂了。
2008年中组部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均已到村就职,与以往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交替,如同一连串投下的石子 ,在基层政治生活久显岑寂的水面上,溅起了一串串涟漪。
融入的法门
7月26日,张祝希第一天来村里报到时,村支部书记特别关照:“没事就不用往下跑了。”张祝希告诉本刊记者, “村干部认为我们是上面派下来的。”
在村里“上班”两个月,张祝希还没有闯过新秀墙——“村民把我当客人,感觉我迟早要走的;我自己也还没有找到工作方向”。
“到村里工作,新手都是迷惘的,一般要3个月时间调整。如果一年后还迷惘,就不正常了。”9月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垫湖村找到07届村官封其兵时,他正和村民一起卸刚运来的碾米机器。满身尘土、皮肤黝黑的封其兵,尽褪大学生和村民的心理距离。
已在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工作生活了一年,封其兵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一口的垫湖话。”
“他刚来时,皮鞋锃亮,衬衫笔挺,流汗都不习惯,感觉格格不入,现在和我们一样土。”垫湖村的村干部告诉本刊记者。
“在农村工作,要用大脑做事,用四肢说话。”上塘镇党委书记这句话,封其兵印象很深。“先要当村民,而不是当村干部。”
用四肢得到村民认可后,大学生的脑袋开始发挥作用。2007年底,封其兵利用网络,帮助村民销售无公害大米、草鸡蛋,打开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将“垫湖籼米”打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柜台。
封其兵已经完全融入垫湖村,得到了村民信任,“康庄示范村的台账和帮扶款项,都在封其兵这里,他会电脑,账做得清楚。”垫湖村的党支部书记说。
“像封其兵这样,比较务实,帮农民增收了,自然就接纳他。他本人也能找到奋斗的目标。”宿迁市组织部副部长何通告诉本刊记者,“从校门到农门,跨度比较大,在适应的过程中,组织部门采取具体的引导措施,让村民觉得大学生对农村有帮助。”
宿迁的经验是“创业富民”。宿迁市共有254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目前已有203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兴办各类实体 82个。
《瞭望东方周刊》通过走访、电话、网络的不完全调研显示,一些没有找到经济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很多仍然觉得自己“无事可做”,自我设置了难以突围的条框——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却是村里“干部”,自我身份错位;合同是和县人才交流中心签的,但是单位在村里,常常陷入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镇里认为“工资都是省里发的,跟他们没关系”,但却 “抽调他们到乡里做台账”;因为“考核和吃住在乡镇”,大多数村官妥协、服从乡镇领导。
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兼行政学院教育长桑学成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后,队伍会分化,一部分人可能会坚持不下去;还有一部分熬着等报考公务员或考研的机会;小部分人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要不来钱,我们杨楼村要你干吗”
戈新化是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的领头雁。24岁的他作为2007年江苏省1011工程大学生村官之一,经村民民主选举,成为宿迁市杨楼村的书记、主任一肩挑领头人。
当了9个月“一把手”的戈新化仍不免彷徨。他告诉本刊记者:“一开始得到村民认可,不难;一直达到村民的期望值,没有想象的顺利。”
戈新化在9月11日的博客中写道:“如何让基层干群承认我的合法身份、取得其信任是个问题。”
到村任职的前半年,戈新化积极参与村里事务,拿出5000元启动资金、亲力亲为将村里的“泥路”修成了“石子路”,得到村民的一致赞许。丁义美等老党员提议戈参加村支部书记、主任竞选。
在戈被推选为候选人并预选入围后,2007年12月8日,杨楼村“两委”换届选举,戈新化获得了2/3的村民选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与老书记的竞争中,戈更是获得了到场所有党员的支持,将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杨楼村前支部书记杨永敢告诉本刊记者,本地的年轻人对竞选村干部兴趣不大,村干部断层比较严重。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干部的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思想比较僵化,加之村民家族意识很强,“比较服老干部”。
戈新化胜出,在当地引起很大冲击。“选举的当天,组织部门、公安部门,都到场维持秩序。一个外来的大学生要竞选一把手,在我们杨楼、在宿迁的历史上从没有过。”66岁的老党员丁义美分析,“一是大学生清正廉洁,肯干事情;二是原来的书记群众不拥护。”
但在今年7月底的一次支部大会上,丁义美“弹劾”戈新化,请他“辞去村主任”;支委段崇良随后提议由现在的村总账会计丁成担任村委会主任。丁义美和段崇良在9个月前,是2名力挺戈新化竞选的党员。
“杨楼的事情,还是杨楼人自己来管好办。”丁义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戈新化另一个忧心的事情是,他想真正为杨楼经济全面发展做出贡献,而“不是向对口单位要钱”。丁义美对此很恼火,曾当面质问戈新化,“要不来钱,我们杨楼村要你干吗?”
本刊记者在苏北地区采访发现,很多村民和村干部都希望大学生能带来些“看得见的实惠”,而对村里其他事务,村民对大学生的能力不是很信任。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近期对灌南县2007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显示,一年下来,很多人至今不能单独处理村里的事情,“原来的村干部根本不让我们接近核心村务”。59.5%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21.4%主要处理日常村务中的文档材料,还有14.3%的人没有特定的工作任务。
桑学成认为,乡村原有干部主要为“道德权威型”,而在市场条件下,能人型更吃香,大学生村官想要介入村务,带领村民致富几为不二法门。
站在哪一边
戈新化当选“一把手”伊始,就面临在上级政府和村民之间“站在哪一边”的问题。
地处开发区的三棵树乡,因有明确发展规划,希望所有土地保持现状;而农村将小房子翻修时,往往要多占宅基地。村民要盖房、政府要拆违,村干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上届村两委,对村民多占用宅基地的“违章建筑”部分,收取每平方 300元左右的款项,这些款项入账时比较混乱,引起群众不满。戈新化上任后,希望兼顾公平,又“打乱了乡政府的工作计划”。
2007年底,镇政府工作人员对该村一户新修房的违章部分进行拆除。因为影响面太大,戈新化到场表态:“不能针对一户执法,如果公平,就要普遍执法。”
拆迁最终不了了之,陷入乡与村的僵持。村民丁义品因自家住房翻新,到乡里办手续时,被告知“不要找我们,找戈新化,他是中央派下来的领导”。
三棵树乡乡长力春益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重点说到这件事情:“戈新化不站在党委政府一边,而站在老百姓一边 ,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被动。”“他当一把手还是嫌早了点,村民选上来也没办法。”
戈新化自认“站在老百姓一边”的事情不止这一起,“刚开始工作,主要从村民角度考虑,对乡政府布置的工作执行得不是很到位。想得通,就执行,想不通,就直接顶回去。”
他对此反省,刚主持工作时,更多地把问题归结于干部本人,现在尝试更多地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在乡村的政治环境中,我理解领导对我的看法,我如果处在他们的位置,也不能确定是怎样的行事风格”。
“如果有可能,希望在更高的平台,影响一些事情,不一定在行政序列。”戈新化最后说,三农问题的学术研究是他志愿之一。
鲶鱼效应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有个鲶鱼效应,激活农村相对封闭、思想保守的旧局面。”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通认为 ,“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在农村的历练,能为宿迁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提供有竞争力的后备人才,把干部队伍激活。”
为给大学生村官“搭梯子”、“腾位子”,宿迁市预留了多条通道。计划拿出部分公务员名额,定向面对大学生“村官”;市县乡的事业单位需要补充,向大学生村官倾斜;其次是补充到乡镇领导班子。泗阳县初步设想,将部分工作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提拔上来,任乡镇长助理,同时不脱离村里的工作,着重培养。
2008年初,戈新化等9名大学生村官,被特邀参加了宿迁市委全体(扩大)会议,这在以前“至少乡镇党委书记才有资格参加”。各县区的所有大会,一律扩大到所有村官。
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生曾公开表示,选拔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培养干部的“源头工程”,“将带来人事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就是人才要到基层锻炼,干部要面向基层选拔。”“要循序渐进地多岗位磨练,其中特别优秀的,需要大胆使用,有所突破。”
江苏省委组织部2008年除对以往的激励保障政策进行完善外,还规定对任职满3年的大学生,省里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在县乡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据统计,在去年该省选聘到村任职的千名大学生中,已有10人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31人当选为村党组织副书记,112人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另有13人当选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的人数逐年增多,今年江苏省选聘1600名大学生村官,报名人数在5倍以上。一些名牌学府毕业生和研究生也厕身其中。
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石磊,两年前曾带队到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支教;2007年参加了京郊的 “三农”调查等活动。此次,全国招录大学生村官,他认为是个实现理想的机会,“放弃了保送读研和中石化的工作机会”, 成为清华第一个报名应聘江苏村官的大学生。
江苏省确定的1670名建议录用人选中,学生党员占1367人;担任过校、系学生会负责人或校、系学生会中层干部及班干部的1322人;曾荣获过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的1 448人,占86.7%。
从源头开始,“村官实验”起着促使在校大学生积极靠拢政治的催化剂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