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给的灵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15:40  新世纪周刊

  傅国涌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在停泊在长江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正式签定,其中第三条规定:“ 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使立法治理。”当时,香港在清廷的眼里不过是一块“荒芜 、人烟罕见的岩石”,并没有把这块弹丸之地放在心上,不会想到有一天它将变成世界瞩目的自由港、金融贸易中心,当然更 不会想到,它将为许多改写中国近代史的人物提供最初的思想灵感。

  20年后,一个名叫王韬的秀才流亡到香港,在这里居住、工作了12年之后(1874年),创办了一份《循环日 报》,不断发表评论,呼吁变革维新。正是香港给他的启示和机会,使他产生了这些新思想,有了自办媒体的举动,这是中国 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家成功的中文报纸,不仅开启了中国新闻史的新时代,还在思想上影响过倡导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乃至 主张革命的孙中山。

  康有为的家乡广东南海与香港相去不远,在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之前,他曾两次到过香港,“宫室之瑰丽, 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都让他大为震惊,“乃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从此开始购买西书,学习西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变法 维新的思想。

  孙中山的家乡广东香山离香港更近,而且他在香港度过了他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生涯,虽然他放弃“医人”而转向“医 国”,但这段长达5年的学习经历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1923年2月19日,他在30年后故地重游,到香港大学发表演 说,开篇即说:“我此时无异游子宁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学,乃我知识之诞生地也。”他还进一步说,自己的革命思想发源地 就是香港,当年漫步香港街头,“见其秩序整齐,建筑闳美,工作进步不断,脑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与相距仅50英里的 故乡香山“情形迥异”,他禁不住思考为什么“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间在一荒岛上成此伟绩,中国以四千年之文明,乃无一地如 香港者”?他找到的答案是“政治不良”,与康有为的“西人治国有法度”一样,都是感受到了制度的差距,因此他们要从制 度入手改变自己的祖国。

  可以说,康有为和孙中山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初质疑,他们头脑中新思想的萌芽都与香港有关。在孙中山发起的革命 组织兴中会中,杨衢云、谢瓒泰等重要成员都是香港人。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香港成为康有为流亡的第一站。1900 年,流亡日本的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拿报馆作为革命的唯一机关”,凭借的就是香港提供的空间。

  著名实业家荣德生年轻时曾在广东当差,往来于香港,他自述第一次到香港,如同到了外国,惊讶于满山的灯火,那 时的香港马路虽然只有三条:上环、中环、下环,但已是内地所难得一见的街市,何况有了上山的吊车,更难得的是夜不拾遗 的社会风气,这一切都在他年轻的心中刻下深深的印痕。他女儿荣漱仁在《我家经营面粉工业的回忆》中说,1900年8月 八国联军进京,北方大乱,他正好回乡,在香港等船很久,每天去问船期,见埠头一片雪白,原来是装卸面粉时落下的一地粉 屑,他一步步走在粉地上,想到每年洋粉进口不下千万包,何不自己来办。他和哥哥荣宗敬一拍即合,当年就集资在家乡无锡 创办第一家面粉厂。多年以后,荣家的企业蒸蒸日上,在面粉、纺织两个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就是他创办近代工业 的一个触点。

  此时,再也没有人把香港看作“荒芜、人烟罕见的岩石”,被誉为“中国报业之父”的王韬、推动戊戌变法的康有为 、创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孙中山、名动中国企业史的荣德生??这些不同领域改变了中国、影响历史至深的人物,他们几乎 都是在小小的香港获得最初的灵感,仅仅凭这一点,或许香港也足以一直骄傲下去。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