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事作风 说话不留面子容易得罪人
我主要是个性张扬,说话不留面子,容易得罪人,脾气比较大。但是,我的组织观念强,尽力帮助同事,从不记仇,大事上非常冷静。
新京报:“杨帆门”事件之后,来听你讲大课的学生多吗?
杨帆:从那以后,我就不准备讲本科生大课,我就讲我的专业课,30人以内。但是这次报名更多了,从40人增加到110人。
新京报:在此事件中,你是否违反校规?
杨帆:我没有违反校规,但在方法上有问题,我1月5日接受采访,客观上扩大了事态,我已就此做了公开自我批评。当时,学校根本就没要求我道歉,更加没有要处分我,听说我主动道歉,校领导很高兴,说,“这个杨老师挺可爱的”,让我别道歉。现在,他们又揪出这个事情,我看不合适。
新京报:从现在的情况看,法大对你的停职反省的处理有多方因素,这与你的行事作风是否有关?
杨帆:从我个人来说,需要反思的是,政法大学毕竟不是北京大学,很多事情一发生,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事了。我也应该学会容忍。
新京报:从个人自我完善的角度说,你觉得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杨帆:从严格要求自己来说,我主要是个性张扬,说话不留面子,容易得罪人,脾气比较大。这样的作风引起了各方面的争议,很多人看不惯我的做法。但是,我的组织观念强,尽力帮助同事,从不记仇,大事上非常冷静。这一点,在金仁淑告我抄袭,学风建设委员会审查的时候,已经得到委员的认可。对于委员会还我学术清白,我表示感谢。公正和正义存在于广大教授和学生之中,学校的声誉大大提高了。
从积极方面理解,学校让我停职有它自己的道理。学校在全面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可能有人对我意见大,学校让我总结和反省,我应该积极配合。但是,师德师风建设不可以和学术腐败混为一谈。
新京报:如果学校决定处分你,你将如何反应?
杨帆:我现在是三个相信:相信学校本意并非如此;相信学校没有恶意;相信学校不会处分我。因为我没有违反校规,也愿意反省自己的行为。由于有人一直对我进行诬告陷害,我希望学校向我核对事实,不要误伤好人。如果诬告真的起了作用,我只能继续公开诬告者的问题和名字。
采写 本报记者 张弘
名片
杨帆 1951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获得世界经济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9年任天津开发区研究所所长。1989年至1993年在国家物价局涉外价格司任进出口处副处长。199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工作,199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在职博士,199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已经发表论文上千篇,著作15本,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
当事者说
刘长敏(中国政法大学宣传部长):
这个事情现在就是杨帆一个人在那儿说。杨帆自己也说了,学校会在两周后进一步处理。学校现在还没有开会,在学校的处理意见没有出台之前,我没有什么好说。
金仁淑(被举报“抄袭”的教授):
我现在还没有到接受采访的时候,等学校的处理公布之后,我会接受采访。
事件回放
1月4日 因为101名学生缺席选修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当场宣布“缺席者不能及格”,并与一名欲走出教室的女生发生肢体冲突,引发有关师道尊严的大探讨。
1月7日 同校副教授萧瀚在博客上批评杨帆的做法,支持学生。
1月11日 萧瀚发表道歉、辞职声明,称目的是为挽回其言论在实际效果上给“中国政法大学及其学子们带来更深重的负面影响”。(事后经校方挽留并未离开学校。)
3月26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金仁淑被举报,称她18万字的学术专著《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中有10万字与东北师范大学一篇博士论文雷同。当时,法大不少人认为举报人为杨帆,但当事人称自己只是转交学生的举报信。目前,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已基本认定金仁淑抄袭。
5月底 金仁淑向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剽窃研究生论文、学术著作剽窃等5个问题。
7月1日/9月17日 法大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委员会两次开会,9名委员投票认定:杨帆不构成抄袭和剽窃。
10月8日 杨帆和金仁淑一起被学校要求“停职检查、听候处理”,期限为两周。
10月14日 萧瀚在自己的博客“追远堂”发表博文,力挺在“金仁淑抄袭事件”中被“捆绑陷害”的经济学家杨帆,建议校方撤销目前对杨帆的处理决定,肯定其在维护学术规范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