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冰: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6:01  青年参考

  ::文陈冰(资深媒体人)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要问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都会把人的变化列为第一。无论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还是社 会结构的变迁,都是人创造的。但是要问中国人究竟变成怎样了,则是褒贬不一,模糊不清。

  中国人曾是地球上最容易辨认的一群。他们写着方块字,吃着中国菜,黑头发黄皮肤,总是以学习和求教的眼神打量 着外界,凭勤劳、刻苦和诚实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社会地位;他们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对那些称得上“家”的人如专家 、作家、科学家、思想家总充满敬意;他们讲究层次划分,在辈份、才学、官职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尊老爱幼、礼贤下士 、爱民如子等道德教化又反向地润滑着不同阶层间的矛盾,维护着和气,遵循着中庸之道;他们把国与家并列,国运昌盛和家 业兴旺是活着的双重目标。

  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屡遭外国欺辱和贫困胁迫,拼搏色彩强烈,邓小平提出的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四有”新人,既是总结也是期待。虽然历经剪辫子、穿长衫、换中山装、“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变化,但裹在里面的 “心”是大体没变的——善良、质朴、进取、谦逊、守信。

  中国在巨变,中国人必然要变化,过去为人所熟悉的形象日渐模糊,意味着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30年前的中国人 实在、质朴,但也贫穷、愚忠、与世界隔绝的。大约在10年前,海外中餐馆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台湾人就餐,香港人开 餐馆,大陆人端盘子”,可见地位的悬殊。但现在行情变了,在国外读私校、开跑车的尽是大陆人,留学欧美的大陆人不再一 门心思移民,而是积极回国发展。

  中国与世界融合的深度和力度增强,让国人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不喜欢黑头发,可以染成黄的、红的;不喜欢中餐 、绿茶,还有麦当劳、可口可乐来吃喝;嫌中文名不时尚,可以把“张建国”改成“皮特·张”。除了选举制度不同和居住的 自然大环境不能挑选外,西方有的中国几乎都有,甚至有更丰富的选择余地。当然,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洋务运动以来的先行 者们倡导了百余年的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在过去30年竟顺畅地植根,已成为兴国目标;鸦片战争以来以御外 为主旋律,而北京奥运会则实现了“迎外”的历史性转折。国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性不变才是怪事。

  正因为发展得太快,中国人不免有自我膨胀的意识;由于物质追求超前于精神重塑,难免存在物质与精神间的失衡。 胡锦涛出面讲解“八荣八耻”,不是针对少数人的,而是针对全民讲的,意味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缺失已开始影响国家的进一步 发展。

  很多人都看到无处不在的浮躁现象,但隐藏在背后的是自我膨胀,说通俗一些就是“我能”、“我好”。中国领导人 尚承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发展和完善,但有人马上“膨化”为中国体制是世上最优越的模式;美国出现金融海啸, 也有人断言资本主义走上穷途。

  自我膨胀的心态不仅会阻碍中国人开辟更广阔的新景,也会降低软实力。一些习惯性错误如不及时警觉,就有可能演 变成“习惯性文明”。因此笔者特别希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中国人能就再塑“现代中国魂”展开讨论,从全 球视野反思“谁是中国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6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