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苦乐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16:23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汶川、绵阳、德阳、成都报道

  四川龙门山险地重建侧记

  对于众多受灾群众所反映的“断水断电强迫回去”的说法,付强表示惊讶,他说,他们的工作必须是建立在符合农民 意愿的基础上的

  9月中下旬,汶川地震发生四个月后,一支非官方的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地震的核心区域,他们自西向东深入到汶川、 茂县、平武、青川等多地的深山里,勘测山体变化、评估地质风险和环境风险。考察的过程中,他们正好遭遇9月底的暴雨泥 石流。

  “暴雨跟着我们跑。”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客座研究员、地质专家杨勇告诉《望东方周刊》,有的时候,汽车在前面开 ,山体就在后面塌方,“吓得我们一身冷汗。”

  “真正让我们非常担心的是已经回到这些地区和即将回来重建家园的那些农民!”杨勇对本刊记者说,“地震之后, 龙门山地震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很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次生灾害危险,因此这些山区的灾后重建不可能像多数地区那样按照 常规思路走,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严格勘测评估,且留给大自然足够的自我修复时间,不能盲目开发。这样才能保护人类,同 时也保护自然。”

  “我不敢回家”

  “大石头填满了山沟,连宅基地都找不到了,叫我们在哪儿修房子呢?”汶川县映秀镇张家坪一组72岁的村民罗后 余满面愁容,他一边在自家的废墟周围找寻着一些还用得着的东西,一边对本刊记者说。

  5月12日的那一刻迄今还让他心惊胆寒。轰隆隆的巨响之后,天地冒起了黑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臭气。山像要 跳起来一样,从山顶莲花心处,成千上万吨的白色巨石喷射而出,顺着山谷奔涌下来,冲垮了整条山沟里的房子。只张家坪1 组这个自然村,就有18个人丧生,罗后余失去了他年幼的两个孙儿。

  住了几十年的故园,如今在罗老汉眼中变得陌生而怪异。张家坪一组所在的山沟原来有着几十家农户和肥沃的田地, 而如今,却已经变成了一条石头沟,大大小小的白色石块堆满了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房舍农田尽毁,一些房子甚至被深深地 埋在了巨石堆里。

  指着石头沟两边伤痕斑斑的山体,罗后余对本刊记者说:“沟两边的险峻的山随时都在滑坡,特别是一下雨,惟一一 条进沟的路就会遭遇塌方,挖土机天天在抢通道路,就这样,垮了又修,修了又垮,费力不讨好……人从下面过都得留神,非 常危险,这样的地方怎么能住人?”

  9月12日,原本住在山下平地区域集中安置点的罗后余接到了镇里的贷款动员通知,根据通知,原住张家坪的村民 需要回到原来的地方原址重建,自己找宅基地兴建永久性房屋。为了解决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由汶川县财政局委托汶川县农 村信用社发放每户两万元的贷款,期限为三到八年,减免利息的百分之五十。

  让罗后余备感苦恼的是,这个新房子,还要求在2009年年底之前就得全部完工,他觉得不可思议:第一,地震之 后大家都一贫如洗,凭借两万的贷款,根本修不起新的房子;第二,山沟里一片平地都找不到了,没地方可以修房子;第三, 就是清理出平地,山上随时在落土掉石头,也不敢在这里修房子……

  映秀镇镇长廖军告诉《望东方周刊》,按照规划,映秀地区还是只能就地重建。根据上面的要求,农房重建的工作要 在一年内完成,政府会尽好自己的职责,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抢通保障,而对于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会因地制宜。

  对于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汶川县委、县政府的一个解决途径是号召人们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刨废墟、挖旧梁, 自己动手造新房。”

  地质专家杨勇对这一做法表示不认可,他对本刊记者说:“按照国务院对灾后重建的基本要求,新建的房屋质量必须 比以前的好,那些旧木头,怎么还能将就用?特别是在汶川山区那些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首先要考察到底能否住人,就 是能住人了,建房也要有规划,质量也必须得有保证,不能让人回去随便凑合着把房子搭起来就算完事了。”

  无奈的回归

  “陷入困境的不仅是张家坪的村民,在龙门山地震带,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杨勇说,“不仅是汶川 ,很多地方的农民都告诉我们,他们被要求回家重建,有些农民自己都知道,那些地方危险,去不得。有些地方政府就断水断 电强迫农民限期回到山上去住以完成‘重建任务’。而这些地方所在的地市区县,坐拥川西平原千里沃野,有着更好的安置条 件。”

  在映秀镇东北200公里左右的绵阳市安县高川乡,许多农民已经于9月中旬从板房区撤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而9月 24日开始的暴雨导致山体严重塌方,阻断了惟一一条进乡的山路。

  10月初,道路基本抢通,本刊记者顺着这条路往里走,一路上看到了几十个提示小心山体滑坡和路基下沉的警告牌 ,两边的山,处处都像是被刀削过一样。

  在高川乡泉水村七组,59岁的村民马开德告诉本刊记者,“这条路太吓人了,到处都很危险,一般我们上山了就害 怕下去,下去了就害怕上山,由于山路险峻,搭车费也比较贵。”

  “不过更危险的还是自己的家。”马开德指给本刊记者看,5月12日的大地震爆发的时候,泉水村八组上面的一座 大山整个倒下来,八组、九组两个自然村顷刻间被埋在至少六层楼高的土石堆下,当时在村里的100多个人全部遇难。山石 顺着山谷往下倾泻,在七组村落上方不远的位置停了下来,无数松散的岩石就此悬在了半山腰,挂在七组的“头上”。原来的 公路、河道被彻底毁坏,“一下雨,山洪就乱冲,到处都被淹。”

  马开德对《望东方周刊》说,不久前乡上下达通知,要求农民们必须在9月30日之前搬回山里居住,催了好多次, 说按时回来的可以拿2000块钱,不搬就断水断电。他家有一间瓦房还没垮,于是他就回来将就住着。一些乡亲们家里房子 垮完了的,回来就临时搭个帐篷住。

  老马家旁边的河水干枯了,但是自家瓦房下却开始不断地冒出泉水来,他觉得这件事很稀奇。根据地质专家杨勇对本 刊记者的解释,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地震引起地下水道改变,这样的话没太大危险;但是也有可能是老马目前居住的山坡 ,已经整个变成了一个新的滑坡体……

  “干部还要我们自己写回来的申请,意思是我们自己主动要求回来的。我们住的是外省援建我们的板房,当时建的时 候都说的可以住三年,结果现在还没住到多久就赶我们走。”马开德皱着眉头说,“然后我们很多人为了能拿到那2000块 钱,就回来了。可是回来没几天,就下暴雨,山上涨水,好多人又吓得回去了,听说北川那边遭得凶,干部也就没有再催,很 多人到现在也还住在河清的板房里。”

  高川乡茅香村二组、四组和五组的十来个村民,以及二郎村的数个村民均向本刊记者证实:原来乡政府的要求是9月 30号之前必须回来,干部们明确说的是“不回来就断水断电,拿不到2000块钱过渡安置补贴”,所以很多人就回来了, 回来之后,多数人也没办法修房子,就搭棚子住着。山上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了,村民们都开始为过冬犯愁。

  为什么要回山上住

  10月10日,绵阳市灾区重建工作委员会综合办副主任付强告诉《望东方周刊》,根据各县汇报到绵阳市的情况, 作为极重灾乡镇的高川乡,灾后重建的工作是做得很好的。

  “截至上周末,他们已经组织了一万多农民回去了,农民都是自愿回去的,因为板房里面住着也不好过冬,大家就都 回去自己动手重建家园。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可能不是很乐意,有一些担心,有一些惊慌,但是现在,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自己做,还是应该尽快自己动手把房子建起来。”

  付强告诉本刊记者,灾后的农房重建,安全选址是第一位的,整个都处于危险地带的乡镇,会整体搬迁,目前涉及整 体搬迁的,有北川县所在的曲山镇,被唐家山堰塞湖淹了的漩坪镇,还有就是安县的小坝乡,高川乡并不在此列。

  他说,农民自己在宅基地或耕地上选址重建,当地政府会有相关的规划和技术人员做指导,而且农民也会据自己在那 里生活多年的经验进行判断。政府也会帮助农民修房子,会组织把建材运过来,按照限价销售,并且贴补运费。

  对于众多灾民所反映的“断水断电强迫回去”的说法,付强表示惊讶,他告诉本刊记者,他们的工作必须是建立在符 合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的,“这个情况下来会调查。”

  而对于“住板房就没有2000元补贴”的政策,付强解释说,的确如此,因为板房的造价很高,一万多块钱一套, 所以,申请了板房居住的灾民,政府就不再发放2000元的过渡安置补贴;而那些自己找地方住的、投亲靠友的、搭建简易 帐篷居住的,就给发现金。

  本刊记者提出,在绵阳市到现在为止还有大量空置的板房,为什么不能用来安置住房困难的山区灾民呢?

  付强回答说,记者在绵阳市区所看到的“空板房”其实都是有主的,只是可能那部分灾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不 习惯,于是要么投亲靠友,要么住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或者找其他途径解决了。绵阳市目前正在清理中,不用了的,就要让他 们腾出来,以备其他地区有需要的灾民使用,“这个是一个调剂问题,我们清理过后,会进行跨县调剂,这需要一个过程。”

  农村板房的相对不足,源于绵阳市委市政府的一个决策:7月15日,绵阳市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安置工作“ 一步到位”的决定。根据此次会议的精神,市委、市政府达成了一致意见:在灾区农村,无需花费巨资搭建板房。市委、市政 府领导进而作出决策:把农村受灾农户过渡安置和永久安置统一合并,“两步”并作“一步”走,直接建设永久性住房。

  一步到位

  根据绵阳市的计划,2008年岁末之前,就要让绝大多数农民在永久性住房里过冬,即便是个别最困难的地区,也 要力争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农房重建任务。这个目标,比四川省2009年底前完成农房重建任务的整体目标,还提早了 半年。

  根据本刊记者在阿坝、德阳、成都等地的调查,绵阳市的“一步到位”是该市的独创,而统观各地的目标及实际进度 ,绵阳市都是走在了最前面。

  7月,在绵阳市委市政府“无需花巨资搭建板房,两步并作一步走”的政策出台之时,德阳市和成都市正在加紧过渡 板房的建设,德阳市的目标是在8月10日之前全面完成,而成都市的目标是在8月1日之前让所有的灾民都能住进板房。

  9月8日,四川省灾后农房建设的现场会在绵阳召开,八个参观点,七个都设在了绵阳。付强对本刊记者说,四川省 领导高度肯定和赞扬了绵阳市所取得的成绩。

  付强表示,灾后的安全评估和建设规划肯定是进行了的。农房建设选址要安全,施工要安全,建筑质量要安全,这些 都能有保障。而对于分散安置的农户,不可能做到每家每户的地方都进行地质灾害和安全性评估,一个是人力物力达不到,一 个是技术手段达不到。

  根据绵阳市政府2008年10月的《农房重建工作情况汇报》,该市为保障群众能在春节前住进永久性住房安全过 冬,列入台帐需建的45万余户农房在“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和“科学、求实、安全、快速、发展” 的重建原则指导下,扎实推进,截至10月9日,全市已开工建设28.87万户,预计10月底前开工比例将达到90%以 上。

  这份《汇报》里写道:“不能因寒冷冻死一个人,不能因安全事故死亡一个人。”

  “回家”之后的意外之灾

  杨勇所参与的灾后考察团队于9月23日进入北川县曲山镇一带。他告诉本刊记者,北川县城虽然决定了迁址,但是 山里的农民还是有很多已经回到山上去住了,有些地方并不安全。那一带地质环境恶劣,不适合居住,至少在十年之内,进入 活跃期的山体很难稳定下来,农民应该和城镇居民一样移民。

  考察团队刚刚离开,9月23日晚,暴雨即至。

  付强告诉《望东方周刊》:“如此短的时间内突如其来的强暴雨……那个情景你根本想象不到,可以说是百年一遇。 到10月10日,已经有32人因灾死亡,29人失踪。”

  10月9日,本刊记者来到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村。32岁的六组村民余绍荣指着山体像沙堆一般滑落的九组原址说 ,其实地震之后,有几次下雨,任家坪一带已经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泥石流,但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9月24日突然袭来 的暴雨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光任家坪九组就死了22个人。

  “那个红房子里的人特别惨,生日办成了忌日。”余绍荣叹气说,“那天晚上那家人正在为家人的生日聚餐,结果暴 雨一来,房子所在的山皮整个变成了砂石浆滑落,七个人被埋在了下面,到现在为止,挖出来了四个……”

  余绍荣告诉本刊记者,地震发生后,他们全村的人都去了绵阳市避难,住在九洲体育馆。5月底6月初,大家陆续从 绵阳回来重建家园了。因为九组的房子修得都还比较好,还能住人,所以九组的很多人就都回到自己家去住了。而六组的人们 多数选择板房,因此这次山体滑坡虽然两个村子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六组没有人遇难。

  余绍荣说,秋季正是北川的雨季,以往的这个时候也雨水多,但是这次这样规模的暴雨,还是让人意想不到。

  根据北川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本刊记者向绵阳市委宣传部询问:“9·24”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是否 存在问责问题;北川的群众是否过早地被从绵阳组织回到了存在危险的山区;对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缺乏准确的预测和评估, 政府或专家是否有疏漏?

  绵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科长陈雯回答说,这应该算是地震之后的又一次天灾,谁也没有料想到它会发生,不能说是谁 的错。

  而重建工委的付强对本刊记者说:“这个自然灾害你确实预见不到的,就像地震一样……这次任家坪那边滑坡的地方 ,是我们都没有想到会发生滑坡的地方。那里受灾群众的房子地震之后都还是好的,地震之后他们出来了,之后可能住得不习 惯,就又回去住在了自己家里……”

  “不过,我们新修的房屋这次都没有事,是绝对确保了安全的。”付强说。

  进度不一的“回家”

  “5·12”地震后,成都市共有17万余户农房因灾损毁,37万余户农房需要维修加固。该市提出的重建目标是 :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要在2008年底前完成农村住房永久性重建的60%,其余部分2009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其他 灾区农村住房的原址重建也要在2008年底前基本建成。

  本刊记者9月至10月先后几次到成都市所辖的都江堰、彭州等极重灾区调查采访。与汶川、绵阳、德阳等地相同的 是,灾区的大街小巷都竖立或者悬挂着号召民众自力更生、赶快动手建房的宣传标志。

  在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社区板房区,在马路上晾晒稻谷的几位妇女告诉本刊记者,她们的房子也在地震中垮掉了,原 本就穷,受灾之后凭借国家的户均两万元援助,也根本没法修建新房子。所以她们就等着自建房建设完了之后,乡镇上统一安 排统建房,可能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才能开始建了。

  在新兴镇断山村,村民林婆婆告诉本刊记者,她们村的政策比较活,可以选择统规自建,也可以选择统规统建,可以 修补原来的房子,也可以拿钱走人。但是在她们村,自建的人不是特别多,那都是经济条件很好的,修补旧房子和拿钱走人的 更少,很多人都在等着统建。在此之前,大家也就只有凑合住着集中安置区的板房。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长对本刊记者说:“若是真要比速度,以成都市的实力,那要快的话 快得很,但是前期工作若是不做得扎实谨慎,后患无穷,特别是山区地震带,必须考虑次生灾害的威胁。我们实行‘集中安置 ’的方针,特别是山区的灾民,能下来的就下来。当然我们也尊重农民的意愿,如果他们实在不愿意下来,我们也不会勉强, 但是一定会把安全评估工作做好,政府会指导农民选择安全的地方重建。”

  “从现在的进度看,我们的确是落后于其他地方了。在最近的一次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上,成都市没有得到表扬 。”该处长对本刊记者说,“但是,得不得表扬无所谓,只要我们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就行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