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风电制造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12:00  新浪文化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全国人大环资委前主任委员毛如柏先生做主题发言。

  毛如柏: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感谢大会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2008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及第四届全球风能大会。在这次风能产业界又一次盛会上,很高兴与国内外风能产业界的精英和专家学者们交流探讨,共同推进风电事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法》政策颁布实施三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段,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投资投入显著增加,制造业发展快速起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诸多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分支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风电的迅猛发展。风电以其最接近商业化、并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正从补充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的方向发展。借此机会,我就我国风电发展的问题谈一点意见。

  一、《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风电场在连续两年内,在百万千瓦级上翻番。2005年我国供电装机总量为126万千瓦,到200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的总量比2005年增长了106%,达到了260万千瓦。2006年当年新增出来的风电装机容量134万千瓦,比我国过去20年的累计数量总和还要多。全国共有91个风电场分布在16个省市区,到2007年年底590万千瓦,比2006年又增长126%。2007年当年新增风机330万千瓦,又比过去21年的累计数量总和还多,并超额20%提前实现了2010年500万千瓦的,我国供电装机总量的目标。我国供电厂数量已经达到了158个,分布在21个省市区。这些数字表明,在经历了十多年缓慢增长之后,我国风电建设从2005年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风电装机在我国电力装机总量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以前不到千分之一的水平增长到2007年的0.8%,我国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西班牙的风电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甘肃、内蒙、上海等几个更大规模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站战略的部署和实施,风电将在我国能源和电力供应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风电制造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风电设备制造业是风电产业的核心,风电设备国产化会将明显降低风电投资和发展成本,加快风电建设。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势头。2004年以前我国仅有6家整机制造企业,2004年以后,国内所有制造领域大型重机企业,在巨大风电市场吸引下纷纷涉足风电机组研制、维斯塔斯等一批国外风电机制造企业也积极在中国建立生产企业。随着整机制造企业的迅速发展,国内也随之涌现一批风电零部件制造企业,除了电控系统、风电主轴和齿轮箱主轴仍然需要依赖进口以外,我国对风电齿轮箱、叶片、发电机都具备一定的量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当前整机制造企业的需求。

  国内企业基本掌握兆万瓦级风电设备的制造的技术,主要零部件国内能够自己制造,生产批量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格局。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330万千瓦中,内资企业的185万千瓦,气市场份额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外资企业。2005年29%,2006年41%提高到2007年的56%,600千瓦和750千万风电机组本地化率以后达到90%,1.5兆瓦的本地化率也达到了70%,1.5兆瓦到3兆瓦容量的机组的多种样机正在陆续研制出来。

  我国对风电的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完善。2007年国家发改委按照一地一价的方式,一次性核准了六省区27个项目的风电上网电价,发展了风电上网电价的价格水平。在第5次风电特许权对中标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推动了风电上网电价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风电资源普查和项目规划、风机研发和技术平台建设、实验风电场建设和电网吸纳风电等问题研究的意见等,希望通过政府扶持与企业投入相结合,经济激励和市场拉动相结合,风电厂建设和风电装备制造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二、我国风电产业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走向健康稳步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在供电厂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从实践看到了发展的问题,也充分领会到风电大规模推广必须要走上健康、稳步、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充分发挥风电“战略替代能源”的作用。这需要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努力,解决当前风电更大规模推广的种种制约和瓶颈,为我国风电建设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一、加强风能资源的精细评估和风电场规划选址工作。准确的风电评估是风电场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而我国目前风能紫云评估和风电场微观选址技术还很难算出未来20年寿命期内风电厂上网电量,还不能满足风电规划的需求。有些风电场项目在前期准备工作未充分进行,特别是资源环境未搞清之前,用一些不完整或者过期的数据进行科研、做决策、上项目、选机型,结果导致风电项目实际销售数量往往和预期有较大的差距,从而使风电产业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二、提高风电组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风能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技术和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还没有掌握,制约着我国风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目前商业化风电机组机型基本上都是在技术引进和笑话吸收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外部采购零部件整装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二次创新还局限在材料了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在新机型的联合开发过程中则仍然以国外合作设计机构为主要力量,中方研发人员则以学习和累计经验为主,还没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关键的零部件如欧成、液压件、电控等部分关键零部件还需大量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技术,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做好风电大规模发展之下的电网加强和管理

  由于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偏远地区,电网架构一般较弱,或电网还未完全到达。随着风电场装机规模的扩大,风电场与电网输电质量和稳定运行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电网建设和管理与风电发展不相适应,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前期工作和电网同步建设工作还没有规范化。因此在规划风电场建设时,要对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的电能品质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风电接入电网后的可靠性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科学地确定风电场的两与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必须要将风电和其他常规电源一样纳入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四,提高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和风电场的实际发电量

  近年来风电整机生产能力急速扩张的同时,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2005年年底统计,全国风电 装机容量126万千瓦中,至少有2.5万千瓦因机组质量问题一度电都没发出来,其他尚有相当数量的机组因质量问题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电量。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有50多家,很多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在引进技术之后往往未经消化吸收,未经严格考核就急于上批量上工程,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运行,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不断进行维修,甚至反复吊装更换零件,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效益难以发挥,造成了人力物力大量浪费,增加了风电投资的经济风险。

  五,完善检测认证、研发和人才等风电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风电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包括国家级的风电技术中心、国家试验风电场、国家风电机组公共试验平台、国家风电设备检测认证中心等。此外,我国也没有建立国家级的风电技术研发平台,缺乏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研发人员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我国风电走上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离不开这些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以上是我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几点感受和认识,在此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