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开到民主
党的十三大报告上有一句话,徐颂陶一直记得很深刻,“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30余年亲身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历,让他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虽然一系列规章制度已在逐步建立,但这些规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实现,徐颂陶还有很多担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等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不完善,有些管用的制度没有真正坚持。
“惟一的办法就是扩大民主,改革的活水源头,在人民群众之中。”李民说。
2008年3月27日上午,全国很多观众都通过南京电视台,或者网络视频,看到了一场新鲜的直播答辩会。
16名竞争4个局长职位的南京市市管副职干部,公开在电视前展示各自的风采,竞争职位。
虽然最初出现了冷场,虽然电视直播时大多数候选人都感谢领导、感谢组织,很少有人感谢群众,但南京市委组织部长王奇仍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搞电视直播,就是为老百姓在第一时间知情、在更大程度上参与,更广范围内监督,提供一个平台。”
40余年,光阴荏苒。
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大学毕业生徐颂陶,成长为人事部副部长,在中国的政权体系中身居要职。如今,他是一个赋闲在家的退休老干部。
农民出身却没考上大学的王力民,如今已经是永吉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人防办主任,正科级。比起国家干部,他更喜欢称自己为公务员,他觉得这个词“现代,正规”。
少年时代,徐颂陶曾梦想当医生,当科学家,后来受同学影响,当上了所谓“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也许造化使然,“虽然我从没想过从政,更没想过从事干部人事工作,然而这竟成了我终生奋斗的职业,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一直心怀感激。”
喜欢文学的王力民则选了汪国真的一首诗,表达他的心情,“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如今,在十七大原则的指导和公务员法的规范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各地深入推进。通过程序和细节上的改善,人们读出它更加强调公开和民主的精神内涵。
本专题与新浪网合作本报记者 刘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事记
□1982年
改革开放后,首次政府机构改革,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规定了退休年限。部委正职65周岁,副职和司局级60周岁。
□1987年
党的十三大召开,此后,中国全国出现了一个全面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热潮。
□1993年
经过八年多上上下下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
□1995年
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2000年6月
中央批准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确定到2010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
□2004年
中共中央下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5个法规文件,扩大了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和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005年4月
公务员法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07年
党的十七大召开,确定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任用新方针。
本专题与新浪网合作本报记者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