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
开始流行指数:★★★☆☆
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 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
北岛创作于“文革”后期的短诗《回答》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作品,刊载在1979年3月号《诗刊》上 。当年,对“朦胧诗”的公开讨论,基本集中在“懂”与“不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似懂非懂,但却有一种奇怪的美,“朦 胧”便是对这种感觉的描绘和总结。
进入80年代以后,朦胧诗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 革。朦胧诗的出现虽然仍带有国家与民族振兴的使命,但其主要贡献在于:让诗回到了诗歌和个体本身。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有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河、杨炼和于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