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67期[1994年4月25日浙江千岛湖[海瑞号]游船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告破后,两岸采取积极措施进行 善后处理
一日三十年——4月25日
●1994年浙江千岛湖“海瑞号”游船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告破后,两岸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善后处理
●1997年中国递交《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批准书
●1998年香港新国际机场竣工
●2001年国家天文台在京成立
●2002年中国发现世界最早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
千岛湖事件催生“突发报道要争取时效”
四月阳春,位于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碧水呈奇。因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的千岛湖,曾被誉为“天下 第一秀水”。
但是,14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惨案,打破了千岛湖的宁静,也曾给两岸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1994年3月31日,24位台湾旅客乘坐“海瑞号”游船在千岛湖观光时,与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共3 2人,在船舱内被烧死。
是“意外事故”?还是“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
惨剧突发,24位台湾游客千岛湖遇害
1994年4月1日下午,上海《文汇报》驻浙江记者万润龙正在家中写稿,电话铃声响起。他的一名学生在电话中 说,千岛湖一艘游船起火,估计船上游人已全部遇难,省市领导和军警已赶赴现场,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万润龙回忆,他当时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一般性的事件,立刻请示报社领导,决定介入采访,探个究竟。
随后,万润龙分别给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公安局等十多个单位的熟人打电话,回答都如出一辙:已接上级通知,不 准接受记者采访。
经过多方出击,万润龙终于在一位通讯员那里,了解到事件的一些情况:4月1日凌晨,有人在千岛湖上发现一艘还 在燃烧着的游船,报告公安部门后,游船被拖到岸边,经过搜寻,游船舱底发现若干具被烧焦的遗体。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万润龙在4月2日的《文汇报》上独家刊发了关于“千岛湖游船发生火灾”的消息。
按照国台办现任发言人、时任新华社记者范丽青等人后来的报道,惨案是这样发生的。
3月31日16时许,在千岛湖从事摩托艇营运的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携带猎枪、斧头等工具,乘摩托艇到湖 中猴岛附近水域窥测目标,欲抢劫游船上游客钱物。
当“海瑞号”游船经过猴岛时,天色已暗,三人驾艇靠近船尾。余爱军和胡志瀚蒙面登上游船,诱逼24位台湾游客 交出钱物后,将他们和船员赶入游船底舱。后来,吴黎宏也登上“海瑞号”,用铁丝把底舱门拧死。
他们在向底舱连开数枪、扔下炸药、浇上汽油后,带着所劫钱物驾艇逃离。
新闻封锁,一些境外媒体歪曲报道
4月3日晚上,万润龙乘出租车直奔千岛湖现场,抵达时已是4日凌晨。现场军警密布,任何无关的人禁止入内。在 罹难者家属陆续赶赴现场后,当地政府除禁止媒体采访外,还密切监视台湾家属,严禁台湾旅行业代表到现场勘察及摄影拍照 。
万润龙在得到了一位领导的帮助后,进入了停尸间等事故现场进行了采访。“但其实,我在现场就看到许多台湾媒体 同行假扮遇难者家属。”万润龙回忆。
很快,一些台湾媒体报道称,“由于大陆对消息封锁,所以整个状况仍不明了”。还有台湾媒体称,船上遗体上半身 炭化,下半身完好,存在疑点。一时间,海外谣言四起,甚至谣传该案“有大陆军警涉嫌作案”。
“千岛湖事件的第二天,我正好在上海参加一个研讨会。”时任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的石齐平回忆,到事发第三天, 他再也坐不住了,想去现场。4月4日从上海赶到杭州,石齐平受到阻止,没法到达事发现场。
“那个时候,如果石齐平能到现场,出来说一句话,就不会造成台湾民众情绪这么大的反弹。”今年4月12日,时 任海基会秘书长的焦仁和告诉本报记者。
当时参与处理的浙江省民政厅方副厅长曾向万润龙表示,由于我们没有全面及时地报道,境外媒体尤其是港台媒体“ 先入为主”,连篇累牍地歪曲报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借题发挥,台湾当局挑拨两岸关系
在境外媒体“歪曲报道”的同时,大陆媒体的报道中,国务院领导对这起“火灾事故”的处理非常重视,责成浙江省 政府认真处理好善后工作。
在《人民日报》1994年4月10日的报道中,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称,3月31日浙江省千岛湖发生了游船火 灾事故,国台办对遇难者表示哀悼。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事故原因,争取尽快查明后公布。
“台湾是个很浅碟子的社会,一发生点事,马上报纸、电视上都会有。在媒体开放方面,台湾与大陆理解不一样。” 焦仁和说,台湾老百姓看到案情没有尽快公布,马上情绪就会很沸腾。
信息的不明朗,导致了岛内民意不满,台湾“立法院”的各党派“立法委员”,纷纷要求删除两岸交流的预算和中止 两岸谈判,并要求宣布大陆是“高度危险旅游地区”。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某些人士蓄意发表攻击、污蔑祖国大陆,挑拨两岸人民感情,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进而全面停 止组团到大陆旅游,暂时冻结两岸文教交流和投资经贸活动。
对此,焦仁和认为,这里不能否认完全没有政治操作,当时民进党对两岸任何接触都反对,所以他们当然会借这个机 会,来煽动、扩大事件。但是,“很客观,很冷静地说,大部分的台湾民众,一看到电视上那些哭哭啼啼的场面,对于大陆的 处理,不够透明,就会不信任,就会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有阴谋。”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徐春柳北京报道
-新观察
让真相公开天塌不下来
一起谋财害命的普通刑事案件,经过17天才对外公布真相。期间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封锁消息、海外媒体炮制大量“ 推测性”新闻,使一件偶然的突发事件,变成一个影响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这是人们从千岛湖事件中获得的一个直观印 象。
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谣言”或者“政治诽谤”的发生、发展与消弭,“千岛湖事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经典案例。
对于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这起刑事案件,地方政府的第一反应是等破案后再公开真相,忽略了公众对及时信息 的需求。当真相缺位的时候,谣言就会大行其道。
台湾岛内一些高官和政治人物,借题发挥,结果必然是,地方政府对这一悲剧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而且适得其反地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客观上也为两岸关系和交流附上一道浓重的阴影。
信息即权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中国社会渐次走向开放。从信息公开的角度来说,这种开放通常体 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力层面,即权力的运行必须透明;二是社会层面,在个人自由与契约精神的关照下,公民有权利获知真相 ,即所谓知情权。
而这种社会权利不应被权力以任何不正当的理由加以剥夺与减损。
显然,谣言四起的“耳语社会”里,人们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感之所以成倍增长,被“夸大”,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信 息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远远大于其虚拟的积极意义。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中。众所周知,信息越封闭,真相越少,发布越不及时,便越能给人以想象空间 。当客观真实与想象真实展开较量,对于满天飞的各类消极或者使危机扩大化的信息,人们通常都会采取一种“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在那些自认为通过信息封锁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间接有益于政治与国家的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 种“致命的自负”。
事实上,这一思维近些年来仍没有完全根除。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发生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事件,当真实的“谣 言”满天飞舞的时候,一些官员却还在信誓旦旦地否认疫情。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在这一年之所以能够成功抗击 非典,取决于政府与民众一起直面真相,同舟共济。这一胜利,是国家与社会合作的胜利,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政府在处 理危机时时常低估社会对危机的消化能力。
人类的所有探索,莫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所谓“人若能预知三日,将富可敌国”,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 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对于未来,人们无从把握,但是对于已然发生的事情,只要你不去刻意隐瞒它,总还是大有可为。稳定 是重要的,然而历史证明,只有真相才能安定社会。□秦关
温故知新
姑娘相亲只看门楣“光荣牌”
不久前,安徽省萧县业庄乡所里村女青年崔兰,经人介绍与本县杜楼乡权洼村的小伙子朱新辞联姻,她提出来要到小 朱家里看一看。
这天,小崔真的到小朱家来了。谁知小崔不进屋,两眼却盯着门楣上边发愣,看了一阵,脸上渐渐失去了笑容。小朱 悄声问姑娘:“你刚才在门前发愣,是不是看房子盖得不满意?”小崔说:“房子好坏俺不嫌,俺看你家门口没挂‘文明守法 光荣牌’,俺们家都挂了,守法不守法,可是件大事呀!”小朱一听,恍然大悟,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下来,忙解释说:“俺家 也被评为光荣户,只是俺村还没发牌子呢!”姑娘一听,喜上眉梢,俏皮地说:“我还以为另有原因呢。”小朱会意地说:“ 放心吧,俺家也懂得守法致富。”小崔心里很高兴,带着歉意地说:“刚才怪俺太冒失,请多多谅解。”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87年4月25日第4版《姑娘相亲看门楣》
那时流行
超市
流行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
流行指数:★★★★☆
1994年,马来西亚零售商百盛进入中国,第二年,家乐福和普尔斯马特等蜂拥而至,将超市演变成国人喜欢的购 物场所,先是柜台式超市,然后仓库式的大超市也来了。
与传统购物方式不同,超市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琳琅满目的商品近在咫尺,相当有视觉效果,令人充满购买欲 望;不必再看售货员的表情,自选自取的方式给了顾客最大的选择权,如果你改变主意,可以把商品随时放回原地;在超市流 行的初期,偷窃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人们的道德是一种考验。
如今,超市已逐渐取代百货商场成为人们购物场所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