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字之差传递着怎样的政策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4:22   央视《面对面》

  导视:

  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

  一字之差传递着怎样的政策信号

  从支农惠农到强农惠农

  细微的调整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寓意

  《面对面》董倩专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正在播出

  解说: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农村土地承包期限的变化,充分见证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变迁。从1978年到1981年,中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1993年中央又下发文件,明确在原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强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00:30:18

  陈锡文:这个决定和十年前,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那个决定,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是一脉相承,但有区别的,你比如说十五届三中全会中有一句话叫什么呢,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那这句话你要读这个文件,/觉得这句话好象又在这个文件里,这个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出来了。

  记者:没错。

  陈锡文: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什么呢,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那么把过去一个长期,现在变成一个充分,到底什么含义?

  00:35:54因为上次讲长期是30年,这次讲长久不变,那肯定比它更长,那充分显然就不仅仅是长期,还有这个能够让农民更充分的表达你自己的意愿,你比如说为什么有一个流转的事在里面,那么很重要的就是说,这块地你如果是长期的承包给我了,而且你给我的权力是很充分的,那么按照物权法的解释就是,这块地除了所有权不是你的外,/占有权是我的,经营权也是我的,收益权当然也是我的。那其中还有一个权力呢,就是说我在承包期的这个时间段里面,我要是出去打工呢,那么我有自己的权力,我问你,董倩你要不要,你在家种地那把我地转给你,那么这里头就包括一个转让权,流转权,我理解这是充分的意思。-

  00:37:05

  陈锡文:但是这个充分首先是受法律约束的,/就是你愿意流转,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流转,/你不愿意流转,任何人不能来强迫你,这都是包括这个充分的概念在里面。但是回过头来,/决定中讲的很清楚,就是流转过程中,必须遵循三个不得,就是不能改变这个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第二就是不能改变土地用途,它是农田,你不能搞建筑,挖鱼塘,建砖窑,栽果树这个是不允许的。00:38:05那么第三个就是原有的这个承包户主权力你不能去损害他。/所以我就觉得你像十年之后,这个从长期把这个词改成一个充分,实际上体现说,我们整个社会是在进步的。就是长期的问题对老百姓来说,它不是个太大的问题了,我考虑的更多的是我的权力能不能更充分的实现,他是在追求这个问题。

  00:38:38

  记者:像这种字词的调整,当然说这只是两个字,从长期变成了充分,然后从长期变成了长久,这个字,字数的变化很少,但是在你们起草的过程中,是不是要字斟句酌,字字推敲?

  陈锡文:那确实,像这个事既要表达得准确,而且要把这个政策的意图表达清楚。/所以这个,像这些词是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推敲。/那确确实实不说绞尽脑汁吧,也是翻来覆去,你可能放了三个、五个大家,争论很长时间,最后渐渐形成,还是用这个词比较好。

  00:42:00

  记者:那像这种谨慎,这种推敲,这种字斟句酌,它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什么?

  陈锡文:背后反映的就是,一个是要通过语言来非常准确的表达你的本来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对吧。第二呢就是/你一定想办法避免人家产生歧异,或者误解,在解释的时候。那么第三就是它事关两亿多万户农民的这个切身利益,/这事稍微有一打晃,对农民来说这个影响非常大,你不能说已经出现问题,完了你解释说,本来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再什么什么,那这个损失就造成了。

  记者:这是不可以的?

  陈锡文:这是不可以的。所以你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就是起草这些人从用词的角度,这时候不是表现你文学修养的时候,而是要表现你对国情,对农民的这种理解和把握的时候,你怎么样这句话和十年前的这句话类似的,但我略微做点修改,让农民感觉到更踏实了,那才有真正起到了我们这个文件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这么一个过程。

  解说: 在决定中类似的字词方面的修改不只一处,在阐述实现改革目标任务要遵循的重大原则时,决定强调必须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而这与此前一直沿用的“支农惠农政策”相比,在用词上有了细微的调整。

  00:43:21

  记者:刚才咱们关注的是,/由长期变成充分,由长期变成了长久,这是一个字词上的变化,其实我们只要细心的阅读这个文件,就会发现好多字词上的变化,比如说以前我们一贯使用的叫做支农惠农政策。

  陈锡文:对。

  记者:但这次我们注意到是强农惠农政策,这一个字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陈锡文:以前应该讲强农惠农这个概念,在领导同志的讲话里头用过,但是在正式的文件,在全会的决定中,这是第一次。但我觉得也是意义非常大的。因为它很重要的一个支农,那么就等于说有一个主体客体之分,我来支持你,我来帮助你,那么这个农业对你国家来说,那不是你内生的一个产业吗,农民不是你13亿公民中的一大部分吗,所以这个本来说去加强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这个一字之改,那么从我作为一个外人,来帮助农业,变成了就是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00:44:52陈锡文:支农惠农政策变成了强农惠农政策,强农这件事情是我们13亿人共同愿望,是这个国家的要求。你再比如说看文件里还有一个,用了一个叫农用工业,以前叫什么,以前叫支农工业,也是一样的概念,就是工业是支持农业的,但是其实你生产的拖拉机,你是支持吗,我老百姓花钱买的嘛,所以一定程度上,你的生产的机械、设备、化肥,薄膜那是用于农业的,那么像这样一些概念逐渐的变化之后,我觉得它会形成一种比较好的社会氛围。/让大家都觉得就是把农村搞好,把农业搞强,这是我们自己大家的份内的事,逐渐地在引导社会。

  导视:

  解决农民贷款难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需要如何建立

  农村金融改革涉及方方面面

  利益各方又如何达成共识

  《面对面》董倩专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正在播出

  解说: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要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群众贷款难,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决定>从政策支持、放宽准入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新举措,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这些措施无疑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

  00:50:22

  记者:这次看这个决定,我理解对于农村的金融的可能就是这两点,很重要很实际的政策,一个就是农村的钱,吸收农村的存款,然后再给农村放贷,这是一个,再有一个就是放低门槛,让能够搞比如说微型金融,包括就是这种小额的信贷等等,您就是整个的起草小组,在关于农村金融方面起草过程中,有过什么样的争论,为什么最后会落实到这样的两个政策?

  陈锡文:这个农村金融部分应该说是花的工夫是比较大的,因为坦率的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普遍的对农村金融的状况不太满意,/00:51:11对农民来说,首先就是贷不到款,/就是如果要有了的话,那么往往是春贷秋还,那只能称作流动资金,/它没法扩大再生产。00:52:34/农民反映比较强烈,所以对这个金融花的工夫比较多。那么第二点呢,坦率地说金融确实是个体现代化的东西。/要把现代的金融和农村结合在一起,这件事情难度确实非常大,所以不同意见也就会比较多。

  00:53:26

  记者:那你们有分歧吗,在讨论的时候?

  陈锡文:有分歧,当然是有分歧的,/那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农户规模很小,一户平均就是七、八亩地。00:58:51那么你要贷出去一批款,你就要保证它安全,你就要去做评估,要了解他的产业,/费的功夫也相当大,那么对银行家这叫成本,他成本上去了,那么你最后评完了,说了不起说,5万吧,贷你5万。00:59:40就是对银行来说,做小规模的农户贷款,和做大的工商企业的贷款,这个实实在在的利益差别非常大,所以真要去做好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决定表明了一个什么样的政策意图呢,就是说第一,强调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做金融的,所有的机构都要去支持农业,这是社会责任,强调了这个。

  01:00:59那么第二个呢,/做农业金融的利润,可能就要比做其他金融利润要低,那么政府在哪里,就是政府要给你补齐,你要去做农业金融要吃亏,那么我能不能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税收手段,或者是货币手段,我来让你不吃亏行不行,/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呢,全会的决定对每一个具体的行业,大多数来说都是提出一个原则的,最基本的要求。完了有关的部门要根据这个要求,来进一步去细化全会提出来的这些政策措施,你把它要落实。/

  解说:决定明确指出,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强调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01:02:17

  记者:但即便就是这样一个原则性质的文件,那你们在起草的时候,也要兼顾和考虑很多东西是吗?

  陈锡文:那当然是了。/那么你起草的这个文件,这个文件一定要把这两方面的人放到一起,他才能写得出东西来,你不能光顾一头,光顾一头你写不出来。/金融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那么他当然也得顾着他管的那边可能要顾得多一点,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条他是清楚,中央现在决定要搞这么个文件,这个文件的主题就是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12年内解决什么问题,现在金融部门负责任,财政部门负责任,你来你得参加这个文件,他心里就清楚,在这个情况下,我得比过去要有更大的力去支持三农,这才是让我来参加文件起草组的这种目的吧。

  01:03:52

  记者:知道干吗来了?

  陈锡文:他知道干吗的,那么这边的农业部门也很清楚,我也知道你也有一定的苦衷,但是农民的更大的困难你不能不解决,所以一定程度呢,我想文件的起草,就是不同的意见,争论、冲撞、磨合的过程,那么我磨到最后,实际上就得出的这个,/就是金融主管部门也好,银行业界的各种老总也好,他知道这个决定做出之后,我一定要朝这个支持三农的方向迈出个大步去,这才讲得过去,那么搞农业的人当然也就很清楚,指望一个文件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这也做不到,只要你真正实施走一步,咱们下面再一步一步往前推,这就有希望,实际很多问题都是这样解决的。01:04:46所以我说这个文件它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要反反复复这么多次,很重要的就是要形成共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