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粮食安全还不能有一丝放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4:22   央视《面对面》

  导视:

  发展现代农业

  粮食安全为何被放在首位。

  连续五年农业大丰收

  为何粮食安全还不能有一丝放松

  《面对面》董倩专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正在播出

  解说: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在<决定>中,粮食安全问题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指出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00:04:55

  记者:我还关注到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决定里面,决定这份文件里面,多次出现了要保证我们国家的,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如果我们往前回望几年的话,就连续几年了,五年以上我们国家都是粮食大丰收。

  陈锡文:对。

  记者:为什么在这个决定里面,要反复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当时你们在起草的时候想法是什么?

  陈锡文:因为可以这么说,我们实际上这个国家地就这么多,人又那么多,那么到去年年底,我们国家平均每一个人拥有的耕地面积是一亩三分八。/这样一种资源禀赋决定我们国家这个粮食的总供求关系,它是不可能很宽松的,/你的政策掌握如果略有偏差,那么偏紧的这个结果就会变成供不应求,就会出现粮价暴涨等等之类事情,那么所以一直要强调粮食安全,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已经不安全了,但是真可以这么说,你略有疏忽,它很快就不安全。00:06:28现在大家都讲得比较多,我们今年是第五年了,可能连续五年粮食丰收,/去年粮食产量一万零三十二亿斤,这个什么概念呢,基本是够了,但是一万零三十二去年是2007年/比九年前,1998年,1998年比那次的粮食产量少了二百一十四亿斤,就九年前,1998年的中国的粮食产量曾经达到过一万零二百四十六亿斤。

  00:07:12

  记者:那是历史的峰值吗?

  陈锡文:那是历史峰值,那么就是说你和九年前相比,你还少了二百一十四亿斤,那你说能宽松吗,这九年下来,我们大概总人口增加了8千多人,光嘴就8千多张嘴就出来的,什么概念呢,就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德国,德国就是8千多万人,我这九年就长出来这么多人,多了一个德国,他得吃饱,那地是在减啊,而且粮食还没有达到那个峰值,那你想它能宽松吗,所以它宽松不了。

  00:07:57

  记者:那你们作为内行在掌握了这些严峻的数据之后,你们在起草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这个紧迫感?

  陈锡文:当然。/因为你看讲得很清楚,我们一万亿斤粮食折成公制单位,吨,就多少吨,5亿吨,我们一年就要吃掉这么多,低了这个就不够,那么你说你有钱去买,全世界一年生产出来的谷物,大概是基本上就是20亿吨左右,那么各国自己也要吃的,能卖出来多少,大概2亿多吨,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有能力,我有钱是没问题的,有能力把全世界出口的粮食都买回来,大概够我们吃五个月。那别人吃不吃,别人肯定也得吃,对吧,所以别的要进口国家,这下就不得了,那你这要出手大了,国际粮价就飙升。

  00:09:11

  记者:没错。

  陈锡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自己就必须种好你的粮,才能保障这个安全。

  解说: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在世界经历严重的粮食危机时,中国粮价保持了基本稳定,对世界粮食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不能忽视的是,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耕地面积在减少,目前仅为18.26亿亩,已经逼近18亿亩最低耕地数量的红线。同1996的19.51亿亩相比,11年来耕地面积下降了6.4%。

  陈锡文:农业这个事,它风险是两方面,有市场风险,还有自然风险,中国农业的,你从概率统计的这个角度去看,两丰一欠一平,就四年里头,两个丰年,一个欠年一个平年,你现在好家伙,已经五年丰年了,所以呢,你从我搞农业的时候,我心里老悬着这个,你这个连续丰收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离那个可能来到的减产的拐点就越近,对吧,老天爷不能年年照顾你/。所以你得做好这一系列的准备,我们国家也有储备,/但是我们现在这个生产水平决定,摆死在那里。/如果你要想种出一万亿斤粮食来,一亩地打660斤,你没有16亿亩的播种面积就不够,所以你必须确保16亿亩的播种面积在种粮食,这是个底线吧,/那么我是18.26亿亩耕地面积,实际播种面积到23亿5千多万,/你拿掉16亿亩种粮的,那你剩下的就7.5亿了,7.5亿我们说白了就是棉花,油料,醣料,瓜果蔬菜,花生米,瓜子都在那里头,所以/为什么讲粮食安全,就是这个地千万千万要看好,再减下去这个真可能弄到最后出现粮食风险危机了。第二呢就是你这么大的国家,你这要出了问题,世界上救不了你的,/那么像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心里头要有数,农业工作是要不断地做好,/就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说是要警钟长鸣,始终不能放松的。

  导视:

  12年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要翻一番

  一个普通的数字经历了怎样的计算

  缩小城乡差距 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努力去争取更大的增长空间

  《面对面》董倩专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正在播出

  解说:农民收入能否得到持续较快增长,这一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既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农民日想夜盼的强烈愿望。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这意味着,12年后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将达到9000元左右,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水平。这个数字在整个报告的目标任务中是唯一一个量化的指标。

  00:14:53=

  记者:那么你们当时在起草这个文件的时候,有没有争论,就是对这样一个量化的数字,比如说有没有人提出到一万,或者到更多,有没有这样的争论?

  陈锡文:有争论,也有争论,但是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文件起草组内部,因为大部分人,不是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就是相关问题的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比较高,他一直搞这个东西,而且只要做一些历史的比较,做一些测算的话,大家能比较心平气和的来看这个事,那么在这个征求意见过程中,以及决定公布之后,社会上我也听到一些反映,听到一些反映有的说是不是定低了,因为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的话,可能到了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会更大。那么我想这件事情你要承认这个事实,确实对我搞农业的人来说,内心很痛苦,但是我想很多事情是你感情不能代替别的,你还得很冷静的去面对现实。/

  00:16:17

  陈锡文:这个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12年翻一番,每年要增加6%,这6%是扣除价格指数的,/我估计今年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概能在4500到4600之间,那么你要直接算翻番,它就是9000块钱,它实际还会不止一点,因为它还有一个物价指数在里面,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呢,到那时候的绝对额,我想会在万元以上。00:17:54/第二呢,/其实12年每年达到6%,你得看看你的历史上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做到过,/过去这个12年,就从1996年到2007年,/这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是多少呢,5.5%。

  00:18:22

  记者:没达到?

  陈锡文:没达到6%,/过去的12年中,只有五年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5%,七年不到5%,所以你说你往后这12年你怎么提。我想你首先一条,鼓舞人心是需要的,但是更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你不能开个空头支票。/00:22:15所以我是说这件事情实际上是要理解是三点,第一点呢就是,/平均年均增长6%,固然不算高,但是要坚持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二呢,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既然是做的决定提出来了,它就是个底线,是非实现不可的事情,当然就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它高。那么第三呢,就是实际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除了直接的收入增加,还有其他的途径,就是减少经营性开支,减少生活费用开支,而能让他,就是让他的钱更值钱,说白了就是这个。

  00:23:18

  记者:您刚才说了,就是在写出这样的一个12年翻番的计划的时候,您作为一个长期搞农业研究农业的人,实际上是心里是很痛苦的,因为希望农民增收的速度更快一些,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只能这么快,所以您当时就是在参与整个起草的过程中,就这种矛盾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陈锡文:是啊,那么大家我们都是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大家其实都有这样一种心情,能不能更快一些,能不能更快一些,但是又要考虑你这么大一个决定,你说话不实事求是。

  记者:现实的现实。

  陈锡文:这是一个方面,同时你也不能说,因为你是搞农业的,所以你说在这12年把城里人的收入给他增长拉下来,这也不可能的,所以就是一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的做这件事情,往前推去做,另外一方面我就说要加大其他方面,就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生产方面的补贴,还有这个社会事业方面。那么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我们的城镇化,这个过程,推进得好,是一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去推进城镇化的,那么我想这件事情肯定会做的更好一些,就是突破6%的可能性就大,/因为同样的资源,农民的数量少了,那么所以这里头一个值得去努力争取的一个大的增收空间,就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这种格局,那么其中也包括农民的人口,农民的劳动力能不能更多的从农民农业中转移出来,转到二三产业,转到城里去,那将来这部分人的收入,因为他不记在农村了。

  00:25:15

  记者:对。

  陈锡文:那么这个是分母还是这么大,分子小了,那么每个人的收入都直接会上去。

  解说: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决定还明确要求,健全农业补贴制度,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些措施都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00:37:46记者:当您看过了,过去我们30年经历的农民的改革开放发展,再站在30年这样一个新的高度上,新的起点的上,再看未来的时候,刚才您说了很多困难,而且非常艰巨的任务,您对未来是乐观的吗?

  陈锡文:我对中国当然是持乐观,不乐观就不做这个工作了,但是我觉得路会很长,那么我记得我们那次刚开始参加这些工作的一些同志一起在讨论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这样的基本的判断,对于看到中国农民的广大,看到中国农民的众多,看到中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之大,那我们觉得中国未来的这种增长的潜力肯定是在这一大块东西。但是要改变这么大的一个,这么大一个人群的状况,付出的代价要很大,而且时间很长,所以我们,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们一起讨论的就有过这个说法,就是中国啊,靠跑100米追不上人家,但是跑马拉松兴许就行,所以我一直觉得很乐观,但是觉得要长期的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追求的目标。

  尾语:

  民以食为天

  国以农为本

  其实中国的问题说到底

  就是农民的问题

  如果农民不富裕

  中国不可能富强

  农民的利益如果得不到保障

  那么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也就无从谈起

  30年前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30年后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也将再一次开启一段新的改革航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