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擂禹路抢通难度大保路难度更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0:50  中国青年报

  这只是麻烦的开始,汛期来临了。路,还要继续修吗?

  工程团参谋长李湘的记录本被泥石流冲走了,但有关擂禹路的许多数字,仿佛长在他的脑子里,记得清清楚楚:

  擂禹路地处302省道北川至茂县段,“5·12”大地震造成90%以上的路基毁坏。该段公路地处深山峡谷,并形成7个堰塞湖。36公里道路需要新修。按照计划,二炮和武警部队分别从擂鼓镇和禹里乡修起,在海拔2180米的冒火山会合。二炮部队承担约20公里路段的任务。

  6月,只差5公里就修到冒火山了,泥石流把80%的路段冲毁。

  7月,擂禹路第二次被暴雨和泥石流冲毁。修路的起点再次回到擂鼓镇。

  8月,暴雨连绵,只有7个工作日是晴天或者阴天。

  9月,特大雷雨引发特大泥石流。先前已修完的约20公里路基,仅有约800米基本可用。

  路,又修回原点。

  5月21日,根据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二炮部队领受了擂禹路道路抢通任务。70名官兵开始施工,第一天疏通道路3公里。第二天,3台挖掘机和重型工程机械加入进来,抢通2公里塌方路段。第三天,抢通道路又向前延伸1公里。照这个速度,十几天便能完成任务。

  修到第二个堰塞湖时,一块巨石横在第一辆挖掘机面前,前面没有路,机械无法撬动巨石,周围的山体疏松,随时可能发生大塌方,也不能爆破。

  杨靖宇出来请战:“我上!我把车开到石头上面去作业,试试用身体稳住挖掘机。”

  他爬上驾驶室。这辆神刚350挖掘机是为救灾专门调拨的新车。他瞅了一眼挂在驾驶室的红花,救灾以来,红花就仿佛是一个吉祥物,给他带来平安的念想。

  杨靖宇紧抓住操作杆,用身体感受着石头的走向,一点一点把“战车”往上“搓”。相对重达20多吨的挖掘机来说,这块巨石显得太小了,和挖掘机履带的接触面积不够,挖掘机根本无法在石头上站稳。

  沉默。发动。再沉默。再发动。

  几次过后,杨靖宇终于把挖掘机开到了石头上,停在那里,操作挖石。一位战士回忆:“杨班长的车,只有那么一点地方和石头接触,晃晃悠悠的,好像随时会摔下来。”

  小个子杨靖宇,在部队是出了名的艺高人胆大。震后,在他赶到北川前,“生命通道”前已聚集了许多地方路桥公司的挖掘机,没人敢开。余震不断,他上去了。一边是随时塌方的破碎山体,一边是上百米深的鸿沟。他把驾驶室门打开,做好了随时往沟里跳的准备。挖掘机挖下去,一会儿挖出一个脑袋,一会儿挖出一条断腿……他没说过害怕。

  这一次,杨靖宇承认自己怕了。酥松的山体发生大滑坡,他赶紧把挖掘机倒下巨石,来不及撤退,滚石就下来了。“战车”的履带、配重体全埋进了石头堆里。如果再晚一分钟,甚至半分钟,驾驶室也就全埋进去了。当天晚上,杨靖宇做了个噩梦:自己被石头埋了,无力呼救。

  6月14日,最前面的工作面离冒火山只有5公里路程。接连两天暴雨,泥石流一直冲到山脚下的擂鼓镇。雨停后,参谋长李湘带了一个班的战士,前往探查路损情况。

  出发没多远,道路的情况已面目全非,李湘完全找不到自己几天前修过的路在哪里。擂鼓镇以里2.5公里~4.5公里路段河床抬高了3~5米,已修好的2公里道路被淹没。4.5公里~11.5公里处,大部分路段被滑坡体、泥石流掩埋。苏保大桥下形成了新的堰塞湖。

  初步勘查的结果:80%的路基完全被冲毁。李湘心里明白:这只是麻烦的开始,汛期来临了。擂禹路抢通难度大,今后保路的难度更大。

  路,还要继续修吗?

  18日,军地双方召开了抢通抢建协调会。会上形成意见:这条道路抢通抢建的施工难度、工程量、安全风险和投资都非常大,即使抢通抢建完成了,地质灾害也会影响这条路的使用,至少是一条病路。汛期将临,抢通抢建可能出现抢通、水毁,再抢通、再水毁的局面。

  绵阳市一位副市长表示,对这条路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地质条件如此差,二是没想到部队的施工环境如此艰险。会议决定,军地双方共同组织队伍去勘查其他路线,但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之前,擂禹路不能放弃。

  在死亡线上修路

  我没有见到这个团的团长郭中定。他已经撤离北川。在战士们口中,他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团长。我以为北川抢险中,杨靖宇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他说不是,团长一直在我的车前面,给我当安全员,指挥我先挖哪块后挖哪块。

  我见到的前指指挥长是刘建明,施工部队最高指挥官是李湘。每天,两人都在最前面的工作面上。我第一次对“身先士卒”有了切身体会。

  郭中定带着军地双方20多个人进山探路去了。他们的目的是确认擂禹路到底情况如何,还要不要继续修。

  砍树、搭浮桥、在巨石上攀上翻下……走了不多远,一半人马撤回了:根本就没路嘛!

  郭中定继续往前。一路塌方不断。请来带路的当地向导害怕了,闹着要往回走。与郭中定同行的工程师冯国回忆,向导一路上打了4次退堂鼓。

  “这次探路走了3天,最后我们从茂县坐车,绕道松潘、平武,走了500多公里才回来。”冯国说。

  我的心忽然一动:“等等,你是说,如果不走擂禹路,从北川到茂县,要绕500多公里路?”

  “对。震前的老路,有一部分现在还在唐家山堰塞湖底下。”

  “现在从绵阳、北川运往茂县的救灾和重建物资,只能绕道500公里?”

  “只有这条。”

  我看到一点希望,就像北川峡谷里难得一现的阳光——似乎接近我要找的答案了。

  郭中定之后又和地方专家探了一次路。回来大家都摇头,一致的意见是向绵阳政府建议:换一条路修吧。

  地方上有人建议,从北川县城附近山上新修一条路出来,只有五六公里的路程便可插到105省道(震前北川到茂县的老路)。如果可行,就放弃擂禹路。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灾区 修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