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图
Di Tu
重庆词典:人的年轮写在脸上,树的年轮围在径上,而城市的年轮,刻在地图上,沧桑与风华,即便纸已斑驳,也是历历在目。
地图是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一张地图,好比城市的一张照片,是城市历史、自然、地理的综合反映。不同版本的地图放在一起,依序排列,就是一本相册,记录着城市成长的轨迹。
1982年的重庆主城,红色为城区已建成区域
1997年的重庆主城,红色为城区已建成区域
2008年的重庆主城,绿色为城区绿化区域
口述历史
今天的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是其它三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总面积的2.4倍。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中说,重庆的地图每三个月就要更新一次。现在,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重庆的地图如今每一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重庆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变脸。
政区图30年内两次长大
市规划局测绘处原处长刘渝民,刚退休不久。55岁的她从事测绘工作,已有20余年,见证了重庆城市地图的变化。
刘渝民介绍,早期所指的地图就是“行政区划图”,只有在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时,才会更新一版,变化的频率非常小。制作一张地图,往往要管上好多年,市民用地图的时间很少,也很难感觉到变化。而且,当年重庆作为省辖市,主要是由四川方面负责测绘、编制重庆的地图,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对于需要找地方的市民,或是来重庆旅游的游客,都十分不方便。
据了解,改革开放30年,重庆的行政区划地图有过两次大的变化。从四川省辖市,到计划单列市,再到直辖市。除了称谓的变化,重庆的行政区划地图也发生着改变:从1978年时的“九区四县”,到1983年的“九区十二县”,再到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管辖40个区县。
重庆的版图一次次“长大”,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撤乡并镇加速区县发展
刘渝民称,重庆直辖后大格局已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撤县变市、撤市变区;撤乡并镇、撤镇变街道。
“撤乡并镇、撤镇成街道的变化非常大。”刘渝民介绍,2000年以前,由于我市区县各乡镇建设量很少,几乎没有制作专门的区县地图。2000年,国家测绘局在西部地区启动“县县有挂图”项目。经过4年的精心测绘,才把重庆所有区县进行覆盖,每个区县拥有了自己的首张地图,给乡镇的建设等提供了依据,加速了乡镇发展。
2004年以后,这种变化尤为明显,乡镇发展大大提速。刘渝民还记得,刚把区县挂图制作完成,璧山县就发生变化了,青镇变成了青街道,新的地图正好成为调整的底图。
而撤县变市、撤市变区,也经历了很长的过程。2006年,随着合川市、永川市、江津市、南川市4个县级市由“市”变“区”,标志着各区县告别了“市”这个称呼。
交通旅游地图31次更新
最直观见证重庆快速发展的地图,是《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昨日,市勘测院、市地图编制中心的工程师颜宇,拿出一张刚印好的《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这是在上个月的基础上更新的。
颜宇介绍,1999年,首版《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完成,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道路、桥梁、隧道、商场、学校、公园。在这份交通旅游地图上还可以看到,很多没有桥梁的地方标注着渡船线路,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也较小。
交通旅游地图从最初的一年一版,逐渐变为半年一版。2006年开始,发展到三个月更新一次,但依然赶不上重庆城市建设奔路的速度。今年,重庆的交通旅游地图已经变为“月刊”,新版地图上可以看到,城市建成区的范围越来越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多,更多绿地分布在城区各地。
地图的大小、范围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颜宇介绍,最早制作的《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用的是“小对开”版面,对主城建成区范围的描绘,仅是南到马桑溪大桥、北到人和立交;现在,版面换成了“大对开”(870cm×570cm),范围南至大渡口钓鱼嘴,北到渝北两路机场等地。
从首版《重庆市交通旅游地图》发布到现在,已变化过31次,每一版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成长。本报记者 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