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理志:一船衰落 孤独衬出缤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4:19  华龙网-重庆晨报
地理志:一船衰落孤独衬出缤纷(图)
29日,南岸区弹子石轮渡码头,乘客下船上岸。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轮 渡

  Lun Du

  重庆词典:指运载行人、汽车、火车等渡过江河湖海的轮船及其业务。重庆被两江分割,100多年时间里,轮渡是重庆人的日常交通工具。随着一座座桥梁兴建,一条条轮渡线悲壮谢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老轮渡人的印象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曾辉煌无限的重庆轮渡,日渐势微。

  势微与兴盛同在,两江之上的历史就这样辨证而传奇。

  10月19日,正好是星期天。

  上午10点30分,50多岁的刘祝华驾驶轮渡201轮,从朝天门驶往长江南岸的弹子石。刘祝华是船长,已在轮渡上度过了30来年,看着轮渡从兴盛到衰落。还有一年多,他将带着对轮渡曾经辉煌的回忆,退休。

  一座城的轮渡:

  黑压压的人群排队等船

  10月19日,重庆市轮渡公司职工赵富国,在轮渡朝天门趸船上检票。稀稀拉拉的乘客,从他身边走过。

  老赵到轮渡公司的时间,正好是1978年。“整整30年啊!”老赵感慨地说,闭上眼睛,当年黑压压的人群等轮渡的情形,似乎就在眼前。

  老轮渡人说,重庆城真正的轮渡,1938年1月1日开航。第一条航线,现在早没了踪迹:储奇门—海棠溪。

  10月24日,记者在储奇门找到在此居住了80多年的邓在贵老人。他尚清晰记得这条轮渡线的盛况:“你说改革开放的时候?人还多得很。长江上还没得桥,都是坐轮渡。背背篼的、挑菜的、背娃儿的,码头上人挤人。”坐轮渡过一次江,票价只有几分钱。

  重庆市轮渡公司工会主席申发康值班回忆,1978年,轮渡公司还有15条横江轮渡线运行,顺江轮渡也有5条,客流量高达3831万人次。

  时隔30年,他描述当年朝天门的轮渡盛况:“特别是过年过节,码头上排队等轮渡的人,一直要排到现在的朝天门广场上面。”

  一个人的轮渡:

  孤独船长驾空船渡江

  1978年的20条轮渡线,在30年后仅存1/3。朝天门到江北的轮渡,随着江北城的拆迁,基本名存实亡,一天也就开一两班船,船舱里同样空空荡荡。

  10月19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刘祝华船长驾驶的轮渡201轮,在长江南岸的弹子石码头靠岸。从驾驶舱出来,老刘拿起扫帚,默默地打扫船舱。乘客越来越少,没能力再配更多的人来做这些“杂事”。

  “桥修了,滨江路修了,江北城拆迁了。坐轮渡的人越来越少了。”刘祝华好像在自言自语。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属于轮渡的热闹没有了。

  轮渡公司的古总经理想都不用想,就能把数报出来:“现在每年的客流量,只有200多万。”分摊到每一天,只有5000多人次。

  1978年起就一直在弹子石轮渡趸船上班的范树宜,是位水手长。“有些时候,一班船一个乘客都没有。但是对岸可能有乘客要过来,船长就开空船过江。”

  30年里守着同一条趸船,老范也快退休了。船长们的孤独,连同趸船上的冷清,老范也早就习惯了。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杨光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进博客}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