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菜篮子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10:33  新京报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

  流行指数:★★★★☆

  曾一度流行的“菜篮子”,其背后有着强烈的符号隐喻,即副食品短缺和物价上涨。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居民冬日当 家菜是“萝卜、白菜、土豆”。为改变餐桌上的单调颜色,农业部于1988年发起“菜篮子工程”。大量菜园子、养殖场等 副食品生产基地投入建设。

  8年后,曾经的“高档食品”肉、蛋、奶已变成一种家家必备的寻常。目前,肉和蛋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 人均水平。

  而菜篮子工程并未就此结束。它在21世纪的新任务不是要让人吃得饱,而是吃得好。“绿色”、“无公害”成为关 键词。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个实行20年的漫长“工程”是一部改革史的缩影,并且永无止境。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