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幅放开信贷政策是回复老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5、疯狂与回归

  而如今,六年尝试,房地产发展功能、思路既已厘定,中央此次意在发展保障性住房刺激经济,其实意图本已明确。而此时若重祭房地产(商品性地产)棋子功能,大幅放开信贷政策,也是过犹不及,再回复老路。

  如果说2005年之前的房地产市场是以上海为中心,带动整个江浙一带的上涨,那么从2006年开始,房价上涨主战场则兵分三路,一路向北直奔北京,另一路南下深圳一带,第三路则向中部等内陆城市挺进。

  一位业内人士曾风趣地指出,如果说这一阶段的特点,那就是房价在调控中“普涨”的两年。

  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上涨5.5%。据统计,2006年12月份北京、深圳稳居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分别达到北京10.4%、深圳10.0%。

  2007年,房价更是暴蹿!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上涨7.6%,分地区看,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乌鲁木齐25.3%、北海19.3%、惠州19.0%、北京17.5%、南宁17.4%、宁波17.3%、兰州16.7%、重庆15.9%和长沙15.1%等。

  但与2005年的调控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调控中,不再“控制住房价格”,而改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和“稳定住房价格”。这种微妙的变化,亦显示了政府既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又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平衡。

  2006年5月,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被国务院转发,被称为37号文。著名的“90/70”政策就是这一文中提出。

  所谓的“90/70”政策就是:套型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但由于该政策对于“90/70”的内涵,是指单个开发项目还是城市总体规划,并未明细,从而在实际执行中效果不佳。

  这一期虽然政府达成共识,加大了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以次解决民生问题,但是资金、规划都未落到实处,效果可想而知。

  2006年-2007年,多种因素叠加,央行虽极力对冲,但流动性过剩问题仍不能控制,而大量的货币流入和股市财富效应,让原本冲动的房地产市场如脱缰野马,狂奔不止。

  由于2003年7月汇改以来,中国的一直保持着“小步快跑”的稳步升值策略,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强化,并导致国际热钱大举涌入。从2003年底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从4033亿美元飙升到1.53万亿美元,外汇占款而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成为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而流动性过剩导致了两大后果:一是资产泡沫泛起,包括了股市,亦包括了房地产市场。二是物价的快速上涨,通胀压力剧增,2008年2月,中国的CPI达到了8.7%。

  为控制资产和物价的上涨,央行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大战。2007年,央行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并严格控制信贷规模。

  而尽管实行了严格的流动性调控措施,但是截至2007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仍增长16.7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21.01%,依然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

  由此导致的一个戏剧性变化是,流动性泛滥继续强力支撑全国房价上涨,而信贷紧缩却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却捉襟见肘。

  数据显示,2006年上海中资银行向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为427亿元,当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为1276亿元,两者比例约为1:3。2007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仅增加37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仍达到1308亿元,两者比例降至1:36。2008年3季度,上海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变为-28.8亿元。

  正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政府对房地产的再次调控就进退两难。而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的措辞中已经隐约可见政府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强调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认为“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另一方面又强调,“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此阶段,控制房地产的信贷风险成为决策层着力的重点之一。对此,央行在2007年9月指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但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竞争过度、违规过多,特别是擅自开展加按揭业务,加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而从日本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中,应该吸取教训。

  2007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

  富有戏剧性的是,时过4年,再次提到了“提高二套房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的要求,与当年的121号文不谋而合。

  由于再次将“第二套房”的标准制定交给了商业银行,从而导致在此后的2个月时间里,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而最终导致2007年12月份,央行出面解释关键词。

  2008年,当从紧的货币政策依然在继续加码之时,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而当政策急转掉头之时,经济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2008年的房贷新政能否有效执行下去,如何执行,还未理清。而反观过去五年,政策游离不定,动辄即改,无法连续,必然是认识错位,极易为一时时势左右。

  而如今,六年尝试,房地产发展功能、思路既已厘定,中央此次意在发展保障性住房刺激经济,其实意图本已明确。而此时若重祭房地产(商品性地产)棋子功能,大幅放开信贷政策,也是过犹不及,再回复老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房市 调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