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樊纲: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田 反对农地私有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09:31   新浪嘉宾访谈

  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田 反对农地私有化

  主持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而且刚才您说到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人口,城市化进程。在网上看到一些新的消息,大家也纷纷传言,很多的雇工人员,现在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去,因为很多企业状况不好,那这些数字应该是回流了。

  樊纲:对呀。

  主持人:下降了。

  樊纲:现在这个问题就在这儿了,但今年会波动,你就看到这些人是不稳定的。他在城市里面还没有完全住下来,因此呢,他就具有这种流动性,他的社保,说句实在话,城里还没有提供给他们。他的社保还是那块地,那块一亩三分地,也就是父母继续耕作的那一块。三中全会讲土地问题,我这些年来就一直在反对那些要搞土地私有化,让农民可以卖地的这种说法,这种作为激进改革的说法。我说当你还没有给农民提供一个稳定的就业,当农民在城里还没有社保的时候,对于多数农民来讲(不是城边的那几位地主,不是城边那几块地值钱的那一点农民),对于绝大多数在远处的、还在耕地的那些农民来讲、那个地不值钱的那些人来讲,那(土地)是社保。因此想想我们这个转型还多么的长远,这些人社保在那儿,一风吹草动,经济一波动,他们还要回去,返乡返乡,返的是哪儿,返的是他那块保命田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包括改革,包括开放的这些步伐,我们要思考这些实际的需求,想想这些人的利益。

  主持人:我们议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各方的声音,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来给在城务工人员以市民待遇,这个被很多学者划了个问号,说怎么给市民待遇?怎么把这个想法,把这个方向落到真正的实际执行上,包括对户籍制度,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您觉得我们要改变刚才您提到的几方面的问题,从哪几个大块上动手才行?

  樊纲: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最基本的问题是有没有稳定的就业。其他的都是后话,没有稳定的就业,你靠政府补贴把人给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的,你也没有那个财力。所谓市民的身份和市民的待遇,在我看来这是发展的结果。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很多事情是一个发展的结果,不是今天就马上能够实现的。今天是这样,靠政府补贴,等于把财政,那你都不够,市民待遇这些都不够。但是呢,如果他们有了工作,他们能够纳税,说明你的增量里面有这部分了,那么逐步逐步呢,就要增加你的支出,同时呢,逐步逐步使他们纳入,融入这个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体系。但是这个呢,我个人相信也不是一天两天,不是现在就能马上实现的事情,这也是一个发展的结果,发展的过程。

  解决贫富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

  主持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或者说我们的改革过程中提出来的比如说目标吧,是注重效率与公平,很多人认为效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公平方面,我们看到的贫富差距拉大,城乡的差距拉大,或者收入的不均等等等等等,在您看来,这样的情况出现是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吗?

  樊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我觉得大家都客观地来理解这件事情。邓小平就曾经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你不可能一天使所有的人都富起来。而当一部分人刚才说了,一部分人开始富起来的时候,另一部分人还没有出来呢,一部分人找到工作的时候,另一部分人还在土地上。然后这个过程中国要多远?中国要转移五亿到六亿人,才能基本达到多少?农民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10%左右。一般历史的规律,占到10%左右的时候,农民的收入,年收入跟做其他工作的蓝领工人,还不是说上过大学的,蓝领工作收入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最低70%的劳动力,他们的工资达到一个均衡水平。这个时候叫什么呢?叫做充分就业了。这时候这个工资水平等等开始上涨。在这之前,都被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得很低。所有国家历史上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被压得很低。不是说是政府要压得很低,它就是市场的竞争,劳动力的竞争。然后呢,非得到了那个水平,这个工资增长会比较快,这时候劳动者的权益等等也都会受到相对的保护。就是什么呢?你充分就业之后,工人可以向老板说这句话了,你给我涨不涨工资,你不涨工资,我走人,你就没有就业,你就没有劳动力了。

  那为什么有这些过程呢?这是你有多少的,一年一年的增长,每年增长,我们现在目标是每年创造出一千万的劳动力新增就业,八百到一千万,现在经济波动,这个过程还放慢了。正常情况下,我们要有几亿人转移出来,可每年只有一千万的新增就业,在这个过程当中,贫富差距就会拉大。先不说腐败什么这些事情,对于那个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个原因。但是呢,我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首先要想到这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这些现象。一部分人得到教育了,一部分人还不可能马上得到教育。我们说是要改革高考制度,但是为什么老改不了?是因为能够提供高考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高等教育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还得高考,用考试的办法,才相对平等地竞争,使穷人也可以上学等等。但是这是一个过程,要彻底改变,要真正做到平等,这是一个过程。

  解决腐败根本是要限制公权

  主持人: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真的要实现相对的平等,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樊纲:很漫长的过程,然后发展中国家还有各种问题,腐败,这都是制度不健全。我们也有一个特殊的问题,腐败的根源是什么呢?是我们原来就是国有的政府管的计划经济。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太多的事情是公权,我是一直不太赞同太多地去从道义的角度去思考腐败这个问题,其实这是制度造成的。是因为有那么多公权,然后呢,有人就有了腐败的机会。你要不削弱那些公权的话,它就总是在滋生着各种腐败的动机。所以呢,我们还有改革的问题,即使改革市场经济,我们回想市场经济的其他国家走过的过程,因为大家都穷,因为大家都在发展过程当中,然后一有公共投入,一有公共资源,很多时候就会有人使用各种办法,就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腐败)。所以呢,怎么限制公权,怎么使公务的权利在发展过程当中,真正能够为更多的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这些又是一个特殊的一些问题。也是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也是改革所比较着力的一些地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 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